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驱动、演示教学”与学生的“演示练习”教学方法的探究

时间:2022-08-07 09:18:53

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驱动、演示教学”与学生的“演示练习”教学方法的探究

【摘要】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但普及广大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快速地走进了各类校园,无声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我认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光是“老师讲、学生学、老师操作、学生模仿”的模式,那样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太被动。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任务驱动、演示教学”的教学法和课堂上学生的“演示练习”方法进行整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在事先设置“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到教师的“演示教学”让学生从中解决问题及最后的学生“演示练习”加固理解这三个环节进行尝试探索,即要求“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演示教学;演示练习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尝试将“任务驱动、演示教学”及学生“演示练习”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它克服了“任务驱动、演示教学”教学方法中教师“主导”作用体现不够、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教学任务难以落实等问题,又克服了单一的“演示教学”教学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缺点。在任务驱动中还给学生留下了学生演示练习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变主动,教师演示教学结束后学生还要重复老师的操作势必会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在主观能动方面得到了锻炼。本文从信息技术教学中事先的“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到教师的“演示教学”让学生从中解决问题及最后的学生“演示练习”加固理解这三个环节进行尝试探索,即要求“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那么“任务驱动、演示教学”教学方法到底有哪些特点呢?我觉得只有充分认识和明确该方法,才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掌握知识点及其各种操作技能,更应该把握重难点,从简单的有趣的问题引入并明确提出本节课药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完教师的演示教学、认真听完教师对各种知识的讲解。要认真的做好这个任务“任务驱动”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用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简单的“任务”为线索、以各种有趣的“任务”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认真演示各种教学技能,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

再次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以帮助、鼓励和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其中的“演示教学”在这一环节里的作用有如何呢?大家知道,由于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层次不一样,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根本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初中的学生也存在如此情况,即使他们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是个体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动手实践能力的差异等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同。再者,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家长也给他们配备了笔记本、台式机等。为了让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学生学习时也不感到困难,他们当然离不开老师广播演示教学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从老师的演示讲解中获取,从实践中理解。从而完成教师的“任务”。

所以,“任务驱动、演示教学”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明确“任务驱动、演示教学”教学方法的特点后,我是这样来具体实施的:

一、“任务”要有层次感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要“任务”要有层次感。

二、“任务”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置特定的情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初中第五单元《网络之家――网页制作》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网页的方法。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讲课之前,教师就要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优美的学生爱听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学生有兴趣学习后,教师就要安排好每一个“任务”。用一个个“任务”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网页设计。具体这一章的“任务”,可以分为让学生完成制作一个简单网页,制作一个框架网页和制作一个动态网页。在学生制作网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自己看教材,多看一些别人设计好的优秀网页,从易到难地学习。特别是在学生自己动手上机实践时,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旁起一个“辅导员”的作用,给学生答疑,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在网页制作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由于创设了愉快的教学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并用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自学和上机实践,因此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本章知识。

三、“任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高一年级的《程序设计初步》,这一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对于这一章的“任务”,就需要教师在讲解演示时,一定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才能够突破难点,掌握基本程序设计的方法。在设计本章的“任务”时,应选取一个简单而有趣的程序作为“任务”。比如制作一个死循环程序称为病毒的简单程序入手,可以排除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畏难情绪。选取的程序必须有趣,这样能使得学生乐意参与学习。在讲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探索,对于一些简单操作,就要让一些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进行讲解,讨论。通过学生的参与演示和讲解,师生就可以共同合作和完成这个“任务”。“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后,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难点,上课也不容易走神,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几年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将“任务驱动、演示教学”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演示练习”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它克服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教师“主导”作用体现不够,教学任务难以落实等问题,又克服了单纯的“演示练习”教学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缺点。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任务提出这一环节,这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现成效的前提。教师提出的任务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根据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提出任务。任务提出的方式一般有:教师直接提出任务;给出大的范围,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具体任务;教师操作演示,让学生对教师熟练的操作产生发自内心的赞叹从而激发自己动手操作的想法。在任务提出时要注意与学生的交互,只有学生认同的任务,学生才乐于去学习。

例如在学习Excel 的函数时,老师首先调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求班级学生总成绩的Excel表(当然总分一栏是空的)进行教学演示,接着快速地利用求和函数算出第一个学生的总分,然后利用Excel表格的功能快速用鼠标“拖拉”出其他人的总分成绩。学生很是佩服,我便及时提示“其实你们也可以做到哦!”最后提出问题明确任务,让学习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掌握三个函数的学习任务。教师要重视所提任务的难度,保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地学习。在这阶段,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而应该走到学生当中去,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若学生在操作学习时遇到不能自行解决的困难,教师要诱导学生,给出相关提示,但不可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操作时遇到的典型性问题,并记在心里,做到心中有数。特殊情况下,教师也可对全班学生做简单提示,保证学生能完成提出的任务。

另外我觉得通过应用“任务驱动、演示教学”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学生方面来说:首先会让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自我探究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其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自由讨论,互相帮助,加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增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任务驱动、演示教学”教学方法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的可喜的变化,也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任务驱动、演示教学” 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学生的“演示练习”这一环节,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学生都乐于去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这时要让学生走上讲台,在教师机上演示学习的成果。如果演示过操作程中出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可以让下面的学生帮助解决。演示完毕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指出成功和不足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若有错误,可请其他同学帮忙纠正,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给以积极的评价。当然,也可以让动手能力差的害怕动手、不愿动手的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老师给予鼓励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操作过程,并随时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遇到学生不能帮助解决的困难要及时进行辅导,克服学生了心理障碍,操作完成后给予鼓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的主动起来。当然教师对于重难点问题要进行操作演示,辅以讲解说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小结本课内容,提出巩固练习的目标和要求。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在自主学习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对于那些在自主学习时已经能较好的完成任务的同学,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进一步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最后,教师对整节课做出一个总结,让学参与总结互评,总结这些任务的解决、落实情况,让学生和老师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方法,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进行有机整合,改造形成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新教学方法,一定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上一篇:《倍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下一篇:立足校本教研,扎实推进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