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6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07 08:24:29

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6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 2011年11月~2013年11月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为观察组, 与无子宫肌瘤的单纯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者在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术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hysteromyoma resection.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1 to November 2013, 60 cases of pregnancy with uterine fibroids line cesarean section of pregnant wom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no simple line of the uterine fibroids pregnant women as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of cesarean section.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operating tim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hospitalization days, puerperal disease rat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Pregnancy with uterine fibroids, myomectomy during cesarean section has the feasibility.

【Key words】 Pregnancy with uterine fibroids; Cesarean section; Hysteromyoma resection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产科较常见的妊娠合并症之一, 发病率为0.3%~7.2%, 常见于30~50岁妇女[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同时是否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一直存在分歧。现回顾性分析开封市妇幼保健院60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初产妇, 和同期行单纯剖宫产术的60例初产妇进行比较, 以探讨剖宫产术中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 其中浆膜下肌瘤12例, 肌壁间肌瘤43例, 黏膜下肌瘤5例;同期剖宫产的无子宫肌瘤60例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无内外科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术前B超诊断为61.67%(37/60), 剖宫产术中诊断为38.33%(23/60)。年龄22~41岁, 平均(28±0.6)岁;孕周38+2~41+4周, 平均(39±0.2)周。两组患者孕次、孕周、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下子宫下段剖腹产术, 自胎儿胎盘娩出后, 常规缝合子宫切口。于瘤体周边注射垂体后叶素稀释液20~60 ml(垂体后叶素3 U+生理盐水200 ml混合液)。①浆膜下肌瘤于其基底部做梭形切除即可。②肌壁间肌瘤做与肌纤维平行、与瘤体等长的线性或梭形切口, 深至包膜与肌核间隙, 锐、钝性分离剥除肌核。③黏膜下肌瘤经剖宫产切口自宫腔内切除[2], 用可吸收线缝合关闭瘤腔。

手术中注意避免损伤阔韧带血管及输尿管。一般情况下, ①先剖宫取胎, 缝合子宫切口后再剥除肌瘤;②较大肌瘤位于子宫下段切口处并影响胎儿娩出时可先行剥除。以减少子宫的损伤和出血。③切开肌瘤包膜时, 留下足够的浆膜层以备肌层缝合后的浆膜化用。

1. 3 出血量计算 采用容积法计算。失血量=(湿辅料重-干辅料重)/1.0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2. 1 子宫肌瘤类型 单发性子宫肌瘤和多发性子宫肌瘤分别为38.33%(23/60)和61.67%(37/60)。其中浆膜下肌瘤占20%(12/60)、肌壁间肌瘤占71.67%(43/60)、黏膜下肌瘤占8.33%(5/60)。见表1。

2. 2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病理检查结果 观察组60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子宫平滑肌瘤, 伴变性34例。其中红色变性19例, 占31.67%;囊性变及退化坏死3例, 占5%;玻璃样变性12例, 占20%。

3 讨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保留生育能力。适用于35岁以下的妇女, 有生育要求或虽无生育要求, 但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妊娠期子宫壁血供丰富, 易造成产后出血、增加感染、手术难度大。

3. 1 肌瘤对妊娠的影响 子宫肌瘤对妊娠及分娩均有不良影响。肌瘤易导致流产、早产、产时滞产及产后子宫复旧, 增加了剖宫产机率。妊娠中、晚期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或肌瘤蒂扭转时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剧烈腹痛。较大肌瘤于妊娠期可导致胎位异常;分娩时可导致产道梗阻、而致难产;产后导致宫缩乏力而致产后出血。B超提示:子宫肌壁上有相连的特殊光点结构光团[2]。

3. 2 肌瘤的相关性 子宫肌瘤是一种单克隆性良性肿瘤, 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多食肉类食物的女性, 发生肌瘤的危险性增加, 豆制品摄入可明显降低子宫肌瘤的危险性, 哺乳时间的延长, 发生子宫肌瘤的危险度下降。

3. 3 手术的可行性 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与单纯的剖宫产手术比较, 手术时间延长, 但手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切口愈合均无明显差异, 表明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既消除了肌瘤影响子宫缩复, 又降低了二次手术率及子宫切除率, 因此具有可行性。术中处理:①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 使90%以上单发肌瘤及50%以上多发性肌瘤患者避免子宫切除和再次手术的痛苦[3]。②手术难度大, 增加出血、感染的机会。③肌瘤靠近子宫动脉或位于宫角部及宫颈部, 手术要慎重, 要避免血管及输尿管的损伤。

3. 4 体会 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 说明术中出血, 小肌瘤剔除不净及术后复发的情况。术前备血、术中及术后使用缩宫素。处理宫角处及阔韧带处肌瘤时要注意出血, 防止损伤血管及输尿管。因此, 剖宫产手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69-272.

[2] 郭新颖. 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剥除术100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2011,1(1):150-151.

[3] 李春凤, 房梅霞.妊娠合并子宫肌瘤98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2011,1(1):58-59.

上一篇:2080t/h超临界锅炉炉膛结焦应对措施 下一篇:手用Protaper镍钛锉预备后牙根管169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