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广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07 05:11:49

浅谈农广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云南省江县农广校自1981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需求,开展学历教育、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截至2008年底,已累计招收中专学员966人,毕业499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00余人次;“绿色证书”培训806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000人,转移就业6867人;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招生157人,毕业54人,在学103人。但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国家对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农广校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优势渐渐逝去,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中专招生数量严重下滑。农广校是成人农业中等专业函授学校,中专学历教育曾经是学校的骨干办学层次。上世纪八十年代农广校建校初期,社会对大中专人才的需求量大,全日制大中专学校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一些不具备中专学历的在职人员也有提高学历的需求,加之学费全免,生源相对充足。进入九十年代,农广校实行低收费办学,财政给予学员适当的补助,生源基本稳定。近年来,随着财政补助的取消与高校迅速扩招,农广校招生数量严重下滑。2005年至2008年江县农广校共招中专学员16人,年均招生4人,按2008年全县农业人口13.8万计算,仅占农业人口的万分之0.28(中央校规定,农广校招生规模应达到当地农业人口的万分之三),仅完成中专招生任务的9.3%。而在2004年以前的18年里,江县农广校共招中专学员966人,年均招生54人,比招生任务数的41人超13人。

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效果差。农民培训是农广校的主要工作职责。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农广校就拓展办学层次,开展初等农业教育,对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农广校已成为农民培训的主力军,承担着“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任务。但农民培训也存在着组织培训难,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效果较差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参加培训不积极,组织培训难度大。每次组织培训,参训人数与应训人数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差距,且时间观念差。二是课堂纪律差。由于学员学习意识淡薄,不专心听讲,嘈杂声不断,扰乱课堂秩序。三是文化素质偏低,接受能力差。多数参训人员年龄偏大,仅有小学文化,对老师讲的内容一知半解,达不到培训效果。

3.农广校教师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农广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培训效果的好坏,尤其在新的形势下,农民培训已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更要求农广校教师要具备更高更全面的综合素质。但目前县级农广校人少事多,教师只能忙于日常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很难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试验示范等实践活动,导致江县农广校的大多数教师的理论知识多,实践技能少,动口能力强,动手能力弱。在给农民上课时,理论讲得多,实践讲得少,实用性不强,调动不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二、采取的对策

1.扩大中专招生规模,稳定中专学历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一大批中高级农业技术人才。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留得往、用得上的中等专业适用技能人才,是农广校责无旁贷的职责。因而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千方百计扩大招生规模,稳定中专学历教育。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借国家经济刺激计划,争取支农资金扶持,做到财政补一点、学校免一点、学员交一点,减轻学员交费负担。二是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积极组织生源。首先,把符合农广校招生条件且未取得大中专学历的村组干部,全部纳入中专学历教育;其次,组织动员农村党员、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分期报读农广校适合自己的中专专业。三是加强面授辅导。结合农事活动,错开农忙季节,组织学员参加面授辅导,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保证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2.提高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效果。要采取多措施、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一方面,要巩固和完善现有的集中教学、面对面培训,发放简单明了、易学易懂、农民一看就会的“明白纸”,且在村务公开栏中开设农业科技知识专版。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建议在县电视台开办县级农广天地节目。《农广天地》栏目是中央农广校在CCTV-7开办的农民科技教育与培训节目专栏,目的是向广大农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朋友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农广天地》栏目传授农民致富技术,从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技术到各类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实景拍摄,系统讲解,易学实用。播放多年来,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但是,随着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加之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作物品种、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差异较大,中央台《农广天地》的一部分节目不适合当地农民的需要。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很有必要开办县级农广天地节目。具体做法是:由县政府牵头,县农业局和广电局主办,县农广校和电视台承办。由县农广校根据农业生产实际,组织广电、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烟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单位的科技人员,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结合生产实际,编写科普短讯,由农广校负责将其制作成音像节目,交县电视台。县电视台在晚间县新闻播放后,播放县级农广天地节目,这段时间正值晚上农民种田归家,电视收视率高,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农广校教师肩负着了解农民需求、传达知识、推广技能、接受反馈、答疑解惑等责任,教师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训技能水平的高低,都将直接影响到学员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效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广校教师素质,培养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搞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一是推荐到相关院校深造,提高理论水平;二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安排农广校教师到农业生产一线,从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等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既能贴近农民,了解农村,熟悉农业,又能增加实践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在今后的农民培训工作中将会得心应手,把枯燥的书本知识讲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把实用操作技能送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给农民。这样,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就会不断提高,培训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才会不断提高,农广校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云南省江县农广校

董书兴陈云超

上一篇: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恢复发展油料生产的政策答... 下一篇:黄鳝快速生长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