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

时间:2022-08-07 12:43:03

分析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迅猛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建设的步伐,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逐渐布满了城市的大大小小的街道,尤其是近几年来,建筑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建筑行业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热门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也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在建筑项目的施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确保工程质量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深入的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预制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城市发展的速度也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逐渐的增多。而混凝土预制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承受荷载的能力,且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现象相对较小,施工时间较短等多种优势,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是使用。通常预制桩的预制位置为施工场地或者工厂,预制后再将其运送到桩所在的位置,通过锤击、静压、水冲等操作后将其设置在相应的位置。一般情况下预制桩包括混凝土桩、钢桩、木桩等,在建筑工程桩基中通常使用的都是混凝土桩。

混凝土预制桩的吊运、堆放和取桩

实心桩吊运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及质量,通常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起吊工作要在确保混凝土强度大于或者等于70%的前提下进行,运输则要在混凝土强度为100%的前提下进行;二是要确保桩起吊过程中的平稳与安全;三是在进行水平运输时要确保桩身放置的平稳性,一定要避免出现直接拉桩体的现象。

空心桩的吊运与堆放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空心桩的吊运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桩出厂前一定要对其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确保其规格、生产日期、批号等等都要达到验收标准;二是在进行吊运时要小心,起吊和下放都要小心谨慎,防止出现剧烈碰撞的现象;三是针对单截桩要使用能用专门的吊钩对其两端进行勾掉,确保吊运的平衡;四是在其达到施工场地时要认真的对其进行检查,防止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施工环节。

而对于其堆放则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确保堆放位置的平整性,同时要确保位于最下方的垫木的宽和高要符合实际情况;二是堆放时要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进性,比如按照长度进行堆放等等;三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要尽可能的进行单层堆放,如果进行多层堆放的话就要保证直径处于50到60厘米之间的桩的堆放层数不能大于四层,而直径处于30厘米到四十厘米之间的桩堆放不能大于五层;四是在对桩进行叠层堆放时,就要在与其长度成九十度角方向的地面上增设相应的垫木;五是通常情况下使用的垫木要具有较好的耐压性,常为枕木、长方木等。

取桩

在实际的取桩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如果桩堆放大于两层的话,就要使用吊机进行,避免出现拖拉取桩的现象;二是在实行三点支撑自行式进行取桩时一定要避免出现拖拉取桩的现象。

混凝土预制桩接桩技术

焊接接桩

在使用焊接方式进行接桩时要按照以下几种要求进行,一是要确保下节桩桩头处于地面以上50厘米的位置;二是要对下节桩桩头进行向箍设置,在进行接桩时要确保其处于垂直状态,其偏差现象要控制在2毫米以内,对于出现偏差的接桩进行处理时不能使用大锤进行横向敲击;三是要确保桩两端清洁卫生的前提再进行对接,通常要使用铁刷子进行清刷,一般情况下要达到坡口外侧呈现出金属光泽的状态;四是在对桩进行焊接时要确保其四周处于对称的状态,同时进行上下桩节固定操作后将向箍取出,并对其各个层次进行分别焊接;焊接的层数要大于或者等于两层,同时要在确保将第一层的焊渣清理干净的前提下进行下一层的焊接;五是对于焊接换成的接头要在其自然冷却后才能进行锤击,通常要保证自然冷却的时间大于或者等于八分钟,一定要避免出现用水冷却的现象发生;六是焊接时出现降雨现象,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雨措施;七是要利用探伤检测方式对接头质量进行检查、

2.机械快速接桩

在使用机械快速接桩方式进行接桩时要按照以下几种要求进行,一是在进行接桩前一定要对桩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确保桩两端的连接件、尺寸偏差等符合相关要求,在此前提下才能对其进行起吊,同时要确保下节桩端要位于地面以上80厘米的位置;二是在进行接桩时,要取出上下节桩两端的设置,对其接头进行认真的清理,在清理干净后将脂涂抹到上方;三是在连接时要使用专门的工具对其进行对准,在对准的基础上再上下接桩实施相应的连接;四是在旋紧时要使用专门的扳手进行,同时要确保在旋紧后要留有一到两毫米的空隙。

混凝土预制桩打桩技术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起重机送桩或者桩架附设的起重吊桩对其吊立进行定位。在设定打桩顺序时要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比如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桩基尺寸、深度、密集程度等等。如果基坑的规模较小,那么打桩就要以中间为中心同时向四周进行。而如果基坑的规模较大的话,就要对基坑进行分段,然后对各段进行单独打桩。同时为了防止出现由于挤压而造成的中间土体密集现象,在打桩时一定要防止出现由四周向中间打桩的现象。而对于基础标高不相同的桩,要按照先深后浅的原则进行,对于规格不一样的桩则要按照先长后短、先大后小等原则进行,从而确保土层的密集程度均匀,防止位移偏斜的现象发生。对于粘土区域,要防止仅朝向一个方向打桩的现象发生,这种打桩发生往往会造成桩入土程度不同,土体密集不均匀等现象发生,从而造成沉降不均匀现象的发生。如果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桩直径的四倍的话,就不必严格按照某种顺序进行打桩。打桩的方式通常有震动、锤击等几种,较为常用的方式为锤击法。在进行打桩时,要使用导板夹具对桩进行固定,使其固定于桩架导柱内,在确保桩垂直度及位置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再将锤及桩帽置于桩的顶部,然后再进行沉桩。对于桩顶部出现不平整的现象,要使用厚纸板对其进行铺垫,达到平整的效果。在进行沉桩时要利用锤击进行轻压,同时要轻轻的进行多次的锤击,在确保其桩锤、桩身垂直的前提下再进行正常的沉桩。在将桩置入土体中时要使用钢制方式送桩,将其放置在桩头上,通过锤击的方式将桩送入到土中。

参考文献:

[1]孙凯.浅谈混凝土预制管桩施工质量问题与预防技术要点[J].科技创业家,2012,8(23):89-91.

[2]吴林峰;郭飞;耿明全;李成.射水造孔法拔除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人民黄河,2010,3(11):190-192.

[3]陈伯洪.某电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质量事故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7(12):39-41.

[4]黎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3(08):167-169.

上一篇:关于市政工程中的顶管施工技术探讨 下一篇:房建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