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姿态

时间:2022-08-06 09:10:16

也许你曾艳羡那鲜花和掌声包围着的荣耀之座,也许你曾抱怨生活不易、人生悲苦。人生的行程中自然有两岸风光无限好的坦途,可激流和险滩也在所难免。芸芸众生,谁不会经历一些曲折和痛苦呢?庄子有他的持竿不顾,曹操有他的横槊赋诗,鲁迅有他的横眉冷对……生命的舞台上,不同的角色演绎着各异的剧情。

诗人的执著和超脱

■周国平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的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故,不合时宜。

坡曾把写作喻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完全处于自然。这正是他的人格的写照。个性的这种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泻,在旁人看来,是一种执著。

真的,诗人的性格各异,可都是一些非常执著的人。他们的心灵好像团结在童稚时代那种色彩丰富的印象上了,但这种团结不是停滞和封闭,反而是发展和开放。在印象的更迭和跳跃这一点上,谁能比得上孩子呢?那么,终身保持孩子般率真的人,他所获得的新鲜印象不就是丰富得惊人了吗?具有诗人气质的人似乎在孩子时期一旦尝到了快乐,就终身不能放弃了。他一生所执著的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的新鲜的感受―美感。对于他来说,这种美感是生命的基本需要。富比王公,没有这种美感,生活就索然乏味:贫如乞儿,不断有新鲜的美感,照样可以过得快乐充实。

美感在本质上的确是一种孩子的感觉。孩子的感觉,其特点一是纯朴而不雕琢,二是新鲜而不因袭。这两个特点不正是美感的基本要素吗?然而,除了孩子的感觉,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感觉。雕琢是感觉的伪造,因袭是感觉的麻痹,所以,美感的丧失就是感觉技能的丧失。

可是,这个世界毕竟是成人统治的世界啊,他们心满意足,自以为是,像惩戒不听话的孩子一样惩戒童心不灭的诗人。不必说残酷的政治,就是世俗的爱情,也常常无情地挫伤诗人的美感。多少诗人以身殉他们的美感,就这样地毁灭了。一个执著于美感的人,必须有超脱之道,才能维持心理上的平衡。愈是执著,就必须愈是超脱。这就是诗与哲学的结合。凡是得以安享天年的诗人,哪一个不是兼有一种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呢?歌德,托尔斯泰,坡……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哲学家。

美感作为感觉,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不能超脱的诗人,总是执著于某一些特殊的对象。他们的心灵固结在美感上,他们的美感又固结在这些特殊的对象上,一旦丧失这些对象,美感就失去寄托,心灵就遭受致命的打击。他们不能成为美感的主人,反而让美感受对象的役使。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最大的祸害莫过于执著于某些特殊的对象了。这是审美上的异化。自由的心灵本来是美感的源泉,现在反而受自己的产物―对象化的,即美的对象―的支配,从而丧失了自由,丧失了美感的原动力。

坡深知这种执著于个别的对象的审美方式的危害。在他看来,美感无往而不可对象化。“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如果执著于一物,“游于物之内”,自其内而观之,物就显得又高又大。物挟其高大以临我,我怎么能不眩惑迷乱呢?他说,他之所以能无往而不乐,就是因为“游于物外”,就是不要把对象化局限于具体的某物,更不要把对象化的要求变成对某物的占有欲。结果,反而为美感的对象化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天地。“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你再执著于美感,又有何妨?只要你的美感不执著于一物,不异化为占有,就不愁得不到满足。

诗人的执著,在于始终保持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诗人的超脱,在于没有狭隘的占有欲望。

所以,坡能够“谈笑生死之际”,尽管感觉敏锐,依然胸襟旷达。

坡在惠州谪居时,有一天,在山间行走,已经十分疲劳,而离家还很远。他突然悟到:人生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何处不能歇息?于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诗人的灵魂就像飞鸿,它不会眷恋自己留在泥上的指爪,它的唯一使命就是飞,自由自在地飞翔在美的国度里。

我相信,哲学是诗的守护神。只有在哲学的广阔天空里,诗的精灵才能自由地、耐久地飞翔。

《安琪拉的灰烬》(美国)弗兰克・麦考特南海出版公司

“一个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心理复杂多变、以顽强的生命挣扎着一路向前的少年,犹如一叶扁舟在浑茫的苦海上漂泊着。我们看到,那经历磨难的生命,非但没有枯萎、失去光泽,反而更加熠熠生辉。展现在他面前的也许是荒原,也许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但无论是荒原还是田野,在他的努力下,都会成为可收获的土地。”

《淘气包艾米儿》(瑞典)阿斯特丽德・林格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淘气包,把自己的妹妹当国旗升到旗杆顶,把猪血扣在爸爸的头上……伦纳贝亚村的村民甚至募捐了一笔钱打算送他到美国去。可就是在这么一个闯祸精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在一次次的淘气惹祸中所流露的孩子的天性―聪明、勇敢、善良、富有正义感。显然,我们不应该给淘气的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与生灵共舞》(中国)周晓枫等当代世界出版社

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开始通过身边的生灵来体悟自然与人生,于有限的生命中感受万物的生生不息,以及宇宙的永恒。随着文明的发展,动物、昆虫已不再仅仅意味着一顿丰美的晚餐。在书中,动物会教给我们人类应该怎么活着。

《平凡的世界》(中国)路遥华夏出版社

这是一部刻画社会各阶层普通人形象的书,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小说。生命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让人荡气回肠。

《小王子》(法) 安托万・德・圣艾克絮佩里作家出版社

一个平实无华的童话,既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故事在平淡的铺叙中展开……小王子天真浪漫却富含深意的话语,带我们寻回儿时纯真的梦想,朴实而无伪的友谊,以及生命中最宝贵却最易被忽略和遗忘的真情。《小王子》已不再是一部简单的意义上的童话了,它是一部有关于爱的宝典,一部有关于责任的宣言。

《阿甘正传》

导演:罗伯特・赞米基斯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年度:1994年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每一个喜欢阿甘的人都会喜欢这句话。阿甘从不去考虑下一块巧克力是甜是酸,只是从容地去接受。他没有强求过什么、没有奢望过什么,只是用自己的憨厚和纯真来触碰这个世界,让人们在他的身上得到一种特殊的教诲。影片中,最完美的人恰恰恰是这个智商只有70的阿甘。

《决战犹马镇》

导演:詹姆斯・曼高德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年度:2007年

这个念上去很西部却并不靠谱的中文译名大概刺激了很多人的观影欲望。落魄的农夫,彪悍的匪徒,一次吉凶难测的押运,一段奇特微妙的友谊―这部重拍片的确回归了久已难觅踪影的西部片传统,激荡着男人的勇气与尊严。

《帝企鹅日记》

导演:吕克・雅克

制片国家/地区:法国

上映年度:2005年

滑稽、可爱而又坚强的物种―帝企鹅在南极大陆上生存和繁衍。在南极洲地冻天寒的冬天,它们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凶猛的天敌作斗争,对小企鹅倾注它们的爱,从而完成它们的生命延续之旅。几千年来荒无人烟的南极大陆内部,一群动物的勇气、抗争和爱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当幸福来敲门》

导演:加布里尔・穆西诺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年度:2006年

一个因为事业失败,穷途潦倒到无家可归的单亲爸爸,为了担负起抚养儿子的重担,吃苦受累终不悔,为儿消得人憔悴,终于靠自尊自强的坚毅精神,赢得了幸运女神的眷顾。他始终相信:只要今天够努力,幸福明天就会来临。

(本期供稿:浙江省平湖中学王 蓓)

上一篇:恨过之后 第8期 下一篇:梦入江南烟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