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发展

时间:2022-08-06 09:06:35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发展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也是当前有关国有企业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综合论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特点以及遵从的基本原则,在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实际案例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发展;诚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了国有企业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在世界经济体系的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竞争的重要力量,纵观近几年有关学者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其中坚持的原则,存在的特点以及改革的模式成为主要问题。此外,企业改革必然面临着企业创新,改革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改革即对企业进行创新发展,企业创新发展必然引起企业的改革。

一、坚持实践标准,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特色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企业改革也要遵从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发展适合自己的模式,也只有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企业才能真正地提高其竞争力。如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在研究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东北三省按照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精心策划,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改革思路,总体设计,综合配套,稳步推进,多渠道筹措改革成本,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因企施策,分类推进,并在改制中注重保障职工权益,从而使得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以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的股份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大推动骨干企业重组联合,优化了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大力推进国有企业职工身份转换,确定了新型劳动关系;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激励和约束机制基本建立;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稳步推进,正策划破产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等。

二、坚持市场导向,坚定不移地与市场经济接轨

市场对企业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其竞争性。企业竞争的基本规则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地更加充分地发挥着作用。企业大不等于强,企业要强,就必须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改革和持续创新的能力,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是否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决定着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深入进行和发展,因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命脉,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活力就产生不了好的效益。国有企业是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作为竞争主体公平参与竞争,不能把它继续当成政府保护下的特殊群体,依靠政府扶持进行发展。当务之急应当创造条件,尽快使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理性定位,在探索中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有企业全面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三、坚持诚信为企业创新之本的方针

诚信是企业经营的道德底线,更是企业创新之本。企业创新是由人去操作和进行的,其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人去配置,更要由人去筹划,组织和管理,而诚信则是立人之道。在规范企业创新行为上,诚信主要表现为守信用和重信誉,具体表现为真诚,不虚伪,不欺诈等一切由此延伸出来的自律意识和契约制度,要通过自律与他律,促使企业守信和培养诚信的美德。信誉,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累积效应,是具有约束和规范行为的功能,信誉的不断重叠可产生较高的美誉度,是降低成本风险的依据,也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因此,企业改革和创新就要本着以诚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累积信誉,创造市场竞争力。

总之,国有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进行创新性的改革,要解放思想,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在创新理论中增添诚信内容,用诚信来规范企业的创新行为,制定和实施与诚信相关的制度。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着不同的误区,垄断体制依然难以打破,这些都使得国有企业改革效率不高,徘徊不前。因此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继续坚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和支柱地位,在此基础上有效引入竞争机制,本着诚信为本的原则进行创新,在探索中寻找一条适合国有企业全面快速发展的道路,从而为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安全保障,为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澍.《试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模式选择》[J].知识经济.2010(2):93

[2]夏卫东.《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经验与方向》[J].才智.2009(12):94

[3]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7,(52):2~14

[4]李扬,林红.《“国进民退”现象下国有企业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0,(2):58

[5]陈志平.《构建以诚信为本的企业创新》[J].经济导刊.2010(1):74~75

上一篇: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保护问题探讨 下一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