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时间:2022-08-06 09:03:01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简易的探究性实验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激趣、设疑激趣、活动激趣以及导引创新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的实践证明,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生如果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其学习的热情就高,学习兴趣就浓。生物是一门实践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要从生物学理论的来源引导学生去认识。归纳出生物学理论,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授伴性遗传时,可以举色盲的例子,让学生知道,色盲可能由外祖父传递给母亲,再由母亲传递给孩子(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学生了解这种交叉遗传学的知识,便懂得了一些优生优育的科学道理。

如在蒸腾作用的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农作物移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在讲细胞的呼吸时问学生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为什么青蛙的皮肤要保持湿润?学生解答这些问题后,他们就不仅开始对课本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而且还能激发出更强烈的兴趣。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积极性。

二、通过玩游戏和表演小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升入中学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印上了明显的青春期烙印,争强好胜,自尊心和表现欲强。在教学中,教师需注意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开展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例如,在讲授“单细胞生物”概念时,让学生表演小品:一实习医生把一疟疾患者误诊为感冒,家属和医生发生争执,家属要求医生解释原因,实习医生解释不清。通过利用这一情境来提出问题,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需求,又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课堂教学进行得十分顺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接手段包括直接的直观和间接的直观。利用直接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同时也可激发兴趣。一张生物挂图就是一篇文章,它是生物学科的第二语言,它比文字语言更直观,往往在教材中重点、难点处附议插图、图解,更能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例如,在学习“皮肤”知识时,结合挂图表示的结构特点,与学生讨论浓汝艳抹对皮肤对皮脂和汗腺排泄的影响。护肤的生物原理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皮肤细胞的营养。使学生在深入了解皮肤知识的同时懂得正确选用护肤品的科学道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挂图和标本的使用要避免下课就收起的做法,要把每堂课使用过的挂图或标本在教室、实验室或标本陈列室长期展示,对学生随时开放,这样,每一个所展示的生物现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四、运用精彩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用贴切、精炼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达到“伊始亦生”的境界。教师应该认真设计每堂课的开场白,使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扫清新知识传授中的障碍。

如在学习“植物的吸收作用”一节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课:目前因人口及环境问题使得耕地面积日趋紧张,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正在悄然兴起(此时课件展示“2003年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北京举行水养蔬菜技术展台推出的无土栽培技术受到与会人士关注的图片和网纹甜瓜无土栽培的图片)。无土栽培的优点有:节肥、省地、开支少,防虫、防病、产量高。然后接着说:“这种新型的栽培方法即是用无机盐的水溶液来培养植物,如果学会配制这种溶液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致富之道。现今流行的一句话:‘要致富,学生物’(学生大笑,情绪高涨)。人们研究发现,植物体中的无机盐有60多种,你如果将所有这些无机盐都配制在内你就赔了(学生睁大疑惑的眼睛)。你想知道如何配置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吗?那就跟我一起进入‘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的学习吧!”可以说,笔者用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卖了一个关子,既创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创设讨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讨论问题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这里的“问题情境”分成两种:“问题发现情境”和“问题解决情境”。例如:在教学“叶片的结构”时,可以先展示实物叶片或亲自去观察叶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叶片正面和背面颜色的不同的问题(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在这样问题的驱动下,探究问题的解决,主动探究叶片的结构解决前面发现的问题。实际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的心理,使学生在对问题的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进入探究的角色,更容易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

上一篇:高职学生在产学合作教育中的专业匹配现状及对... 下一篇:“模拟公司”项目教学法在《ASP动态网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