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玛.台德玛的画

时间:2022-08-06 08:24:32

本期封面画介绍的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劳伦斯・阿尔玛台德玛的油画作品《徒然的求爱》。

阿尔玛・台德玛生于1836年1月8日,荷兰人。1852年到比利时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习;1863年与法国姑娘普林娜结婚后移居巴黎:1869年爱妻去世,离开巴黎来到伦敦,后普法战争爆发便滞留在伦敦;1873年加入英国国籍,并进入皇家美术学院;1879年成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1899年获英国骑士爵位;1903年受封莫莱特勋章;1906年获英国皇家学院颁发的建筑艺术金质奖章,成为唯一得到这种殊荣的画家;1912年3月24日在德国温泉疗养地维斯巴登去世,享年76岁。

19世纪的欧洲,经历了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艺术亦深受影响,繁多的潮流与运动纵横交错:威廉,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权威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艺术是表达人们劳动的欢乐”的观点、唯美主义、理想画派、拉斐尔前派、新艺术等此起彼伏。工业化和中世纪工艺传统的复苏与各式各样的绘画风格相结合,构成了这一时期的艺术景观。

社会生活方面,随着西方各国工商业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形成了广泛的中产阶级,人们普遍追求快乐轻松的生活方式,市民文化兴起。这一变化的结果是促使一些艺术家将对美的表达自宗教转到世俗生活上,由此产生了为美而美的艺术。

这就是台德玛生活的时代背景。

维多利亚王朝建立之初,英国进入最辉煌的时代,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可到了19世纪后期,国力衰退,人们只能从过去的历史中寻求骄傲与自豪。台德玛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他认为古罗马时代的中等阶层与维多利亚时代的中产阶级生活状态极为相似,因此他的绘画题材多为描绘古代生活图景,是为有钱有闲阶层创作的古代生活复原图,而这些图景所表达的正是他们自身生活的写照:或在沙发上消磨闲暇时光、或在浴室中自我欣赏陶醉、或在梦幻中期待情人的来临、或娇慵地倚卧在大理石建筑上沐浴着明亮温暖的阳光……

绘画技巧上,台德玛博采众长,他画中的女性服饰不仅为观者所喜爱,有许多还成为当时社会上的流行时装;他所画的建筑形象对当时的建筑设计也产生了直接影响。他用色精细,往往在很小的画幅上表现出恢弘的场面和气势;画面色彩明快,笔法精确细腻,毫无粗糙之感。尤其是他所描绘的大理石制品,画面逼真,自然流畅的大理石纹路令观者产生冰凉的温度感。这充分证明了以技艺为核心的艺术界说中“当技艺达到某一水准后,美的品质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正确性。

从本质上讲,台德玛自身就是典型的世纪末快乐主义者,他生的经历一帆风顺,对豪华高雅的生活司空见惯,价值观与上流社会毫不抵触,作品即是其性情的自然流露,正好暗合了维多利亚时代后期人们的怀旧心理。因此,他在上流社会进退自如,成为当时的“艺术骄子”。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台德玛的艺术是享乐生活的陪衬品,有其天然的局限性。艺术史上许多的评论家是不把这类“美”术作品当艺术看的,他们认为这类作品“匠”气十足,拘泥形式,假冒古风,脱离现实。这也是为什么与其同时代的艺术家塞尚、德加、雷诺阿、罗丹、莫奈等人的作品广为后世品评,而台德玛却鲜为人知的原因所在。可是,今天则不然。在经历了各类艺术潮流的洗礼后,今天更多的人颇能领悟这些艺术家的雕琢用意,认为艺术家追逐个人风格,满足个人嗜好,自有其真谛与价值。

《徒然的求爱》(77.5cm-41.3cm)画于1900年,表现的是一男子向心爱的女子求爱未果的场景。画面上,人物被置于宽敞客厅的角,形成一种包抄的效果。男子期待的眼神和女子漠然的眼神令二人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富有张力。画家将注意力集中于每样东西的形状与纹理上;衣裙、窗台上的瓶花、沙发、房饰等,人与物平分秋色……窗外的阳光,暖暖的早春色调,令画面笼罩了一层温柔的忧伤。

其实,艺术与美之间的困惑,大量存在于人们的直接经验中。有时候,对一幅画的态度需要的是简单:美吗?美。这就行了,相信自己的眼睛。

上一篇:黑色旅游:沉重的缅怀之旅 下一篇:韩国宫廷宗庙祭礼及其礼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