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城市水环境建设中的一些观点分析研究

时间:2022-08-06 08:09:59

基于我国城市水环境建设中的一些观点分析研究

摘要:为了确保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为了科学、有效地搞好城市水环境的建设,在此本人谈了谈自己的观点,本文首先论述了水环境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城市化对水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水环境在营造城市舒适性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环境:城市建设;治理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是城市的生命,水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居住、投资与旅游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如何科学地利用好本地的水资源,建设与保护好本市的水环境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不同的城市都将依据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发现问题并提出不同的对策与措施。回顾以往城市水资源利用情况会发现与当前的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理念不相适的诸多问题:如城市上游河流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城区及下游河流水量不足、水质恶化甚至于断流;城市中的许多原有水网河渠被过多地覆盖、填埋成道路或陆地,造成原有水网及水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而难于修复;许多自然保护区的优质水源被降级使用,造成优质水资源的浪费;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过度地集中,造成纳污河段污迳比过大而失去该河正常水生生态功能…等。本文以在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拟与同行及有关领导、科研、管理人员商榷。

一、城市水环境的基本概念分析

水环境是由于雨水、地表水、地下水、城市用水、农业用水等以河流为中心的水的多种循环的存在而形成的,河流是水循环体系中的一个要素。河流有三个基本功能,即:防洪、水资源利用及环境功能。其中,担负着重要作用的河流的环境功能由其空间功能、生物功能和水环境功能这三个具有互补关系的功能组成,是城市环境的重要一环,并在城市中起着综合功能的作用。从狭义的概念上讲,水环境就是指水量和水质。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人们对水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实践告诉我们对水环境治理必须实现由线到面的转变,即从单一的河流治理转变到整个流域的治理;同时,水环境的治理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水环境治理往往需要“综合治理”,水环境内容,除了保持流量(水量)、净化水体(水质)外,还包括了生态体系的保护和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包含了水环境的视觉方面的效果和人文方面的效果等。

二、城市化对水环境和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分析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产业集中,对水的需求也迅速增长;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道路面积扩大,高层建筑和地下商场增多,都市的利用密度迅速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路面大量使用沥青和砼,地面的不渗透区域增加;同时,随着房地产的大幅度开发,农田、绿化和水面积减少。这一些都会给水环境和整个城市环境带来种种不良影响。由于传统的河流管理主要只是考虑河流的防洪功能,较少考虑其环境功能,再加上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水受到严重污染,使河道变成了开敞式的“下水道”,水环境严重恶化。这样,受城市化的影响,城市的水边环境逐步失去了其亲水性,人与水疏远了。

三、水环境在营造城市舒适性中的作用分析

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水,并以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形态变化、循环。正由于水的循环,需要吸收和释放能量,水承担着地球环境的调节作用。所以,地表能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为生物的栖息提供了条件。同时,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为此,地球的环境必须是能够适度地调整水的补充和蒸发。因此,水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保证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得以可持续生存的最基础的条件。当然,由于自然界水的作用,有时也会给生命和财产带来灾难。然而,对暴雨、洪水、干旱等由异常气象产生的灾害详细分析后发现,造成异常气象的原因往往是人类过于考虑自身的需求,由此导致无视自然条件的房地产的过度开发,忽视生态体系的无序开发,以及人口、产业的高度集中等,结果对自然的水循环产生恶劣影响,并进而引发洪涝、干旱等灾害。可以说,这也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种惩罚。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利用密度过高的大城市,为了弥补上述城市空间方面的不足,提高城市环境的舒适性,一方面,使现有的水边环境尽量接近自然状态,以恢复更多的具有自然要素的空间;另外,在高楼林立的所谓“水泥森林”的城市中心地区,以及住宅过多、土地利用过密的地区,优先考虑增加水边空间和绿化,以恢复多姿多彩的景观。同时,在河道的环境综合整治中,强调要不断改善城市的“富有情趣的空间”。并在现有的水边增加城市新的开放空间,以形成城市绿洲,进一步改善城市的水边环境。通过“环境用水”的引进和利用,强化城市空间的综合整治。水是万物之源,也是城市的活力所在,水环境在城市形成的过程中,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而存在,而且,在水循环的各个阶段,水环境都与人们的生活、产业以及社制度、风俗习惯有着很深的关系。由此也可以说,正是水环境孕育了“水文化”。

四、认识与建议

1、随着水环境内涵的进一步拓展,水环境治理从单纯的水域治理到水域及其周边陆域的综合治理,并从单一的河流治理到流域的综合治理。因此,水环境的治理和建议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具体实施必须强调统一性,特别要加强统一规划,参与水环境治理和建议的各方应通力合作。

2、水环境在调节水边区域的小气候和营造城市环境的舒适性上,有其特有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建议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科学、合理的水面率,在相关的法规中予以明确,作为规划和管理的依据。在当前水面率方面,宜确定一个考虑现状的、能够保证最低资源水准的底线,作为近期控制的依据。

3、在水循环及其在水害的关系方面,实用技术性的研究还较少。实际上,搞清水循环的规律,在水环境治理中能积极地从改善水循环出发,减少城市中人类活动对正常水循环的影响,并研究出这方面的控制技术,这是十分必要的。

五、结语

在21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必将进一步加快。但是,为了确保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而且,这种管理会逐步从防洪、水资源利用量的管理向水质管理、空间管理和生态体系的保护等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转变中,以恢复丰富、优美、清澈的流水为目标的水环境建设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大课题。水像人体的血液一样,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溶剂。血液需要通过心脏泵送及大小血管的导流才能输送及营养到人体各部。水也需要通过地球引力、人工提升与科学管理才能有效的输送和滋润到城市、农村及人类活动的各个生产、生活小区。人类应当根据水的来源与质量充分发挥水的使用功能,把优良品质的Ⅰ、Ⅱ类水作人类生活饮用,滋养人体本身;把Ⅲ、Ⅳ类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及城市景观娱乐环境;对已受污染的水采取治理、回用等工程措施使本市出水满足下游河段的水域功能要求。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好城市的水资源,在不污染下游水域的基础上改善城市人民的生活饮用水质量及建设好城区的水环境是一个城市的重大研究与工程项目,需在政府的领导下,群策群力、进行全面规划和分期分段研究、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英, 胡群霞. 城市湿地的合理规划与保护对策[J]. 山西建筑, 2007

[2] 高辉巧, 张晓雷, 熊秋晓. 基于生态重构城市河湖水系治理研究[J]. 人民黄河, 2008

[3] 何冰, 高辉巧, 夏旭东. 城市河流及其生态治理规划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 2006

上一篇:有关民用建筑人防地下室给排水设计问题综述 下一篇:大角度空心薄壁V型墩模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