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高中信息技术的“两极分化”

时间:2022-08-06 06:38:06

消除高中信息技术的“两极分化”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必修课在高中阶段全面开设,然而在信息技术课所涉及的范围内,存在着很多矛盾,特别是计算机原始水平两极分化现象尤为严重,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由于普通高中在招生时,通常都是面向区、县、市甚至跨市招生,这就使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有着更复杂的教育背景。城市、农村、不同的家庭背景拉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仅仅是用现在信息技术课上惯用的同步教学法或广播教学法,很可能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跟不上”。

为了使教学可以更好地面向每一个学生,我搜集了很多资料,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此提出几种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

一、分析学生原始计算机水平

要解决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两极分化的问题,第一步必须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原始计算机水平。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采用摸底考试或者问卷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开学初,针对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或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有关计算机的知识来设置考题,通过摸底考试或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学生的原始计算机水平资料。然后,通过调查资料,大致将学生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一般水平”、“较差水平”。

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1.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是将相同层次、相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教师在教学过程“因材施教”。我们可以就前期分析的结果,对“高水平”、“较高水平”、“一般水平”、“较低水平”四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目标、辅导和教学评价的分层。

(1)精心设置“任务驱动”,达到分层教学目的。

“任务驱动”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的特点就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教师设计了合理的任务,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完成各项任务;而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当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及时向他人或老师求助,此时教师就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任务作为重要的载体,被教师、学生运用,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师、学生、任务三者是积极的互动关系。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应依据各层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各层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练习,让学得慢的学生来得及“吃”,学得快的能“吃”得饱。随着教师对学生了解的深入,以及学生个体学习的变化,要及时地调整这些学生所在的层次以适应相对的变化。

(3)辅导分层。

教师在巡回辅导时,对“高水平”学生,“帮导”的目标是拔尖,扩大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要求他们“立志向、善思考、自己走”,鼓励善思考、善提问;对“较高水平”的学生,目标整体提高的基础上有所拔尖,要求他们“向前看,学思考,放手走”;对大多数“一般水平”学生,目标是整体提高,要求他们“促内化,助迁移,渐放手”;对于学习困难的“较低水平”学生,目的是达标,重点为“抓基础,养习惯,带着走”,鼓励他们敢实践、敢操作、敢提问。

2.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就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先备知识、性别等相关因素,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和分层教学的区别在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强调的是“异质”。

(1)将学生异质分组。

小组人数以5―6人为佳,为了达到“异质”,我们可以根据前期分析的结果,尽量按照“高水平”学生1人,“较高水平”的学生2人,“一般水平”的学生2人,“较低水平”的学生1人,将学生每6人分成一组,同时选“高水平”的学生为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学习。

(2)按组完成,按组评价。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时,不再布置给个人,而是直接布置给小组,然后学生分组去完成。其间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自己阅读与分析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帮助、分析讨论,从而共同完成同一个任务。“高水平”的学生可以在这其中担任“主攻手”,带领其他组员一起完成任务;而水平较差的学生,通过和“高水平”学生的合作完成,很容易学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很容易了解到自己的差距所在,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很方便地向“高水平”学生请教。当然完成的作业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教师也同样按组评价,给整个小组打分。

3.自主学习。

“笨鸟先飞”,作为基础差的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别的学生,离不开自学。毕竟哪些是自己已经懂的,哪些是自己的弱项,只有自己才最了解。所以,在上课时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常留20―25分钟时间最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自学目标,并且及时对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点拨与指导。

(1)设计自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

由于学生存在着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因此在设置目标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做到题量、难度、深度适当;②要紧扣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和教材的特点,有利于新旧学法的联系;③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自学提纲既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便于学生依据提示的学法进行自学。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学生在依纲自学中,教师要抓紧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摸清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个别的、一般性的问题就地解决。面上的、疑难的、重点的问题留在“以教导学”阶段解决。自学后教师还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检查,或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4.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新课程的理念是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是迅猛的。新课程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对信息技术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老师应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反思,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主动地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概念、探究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才能成为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探究新技术,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新技术的能力,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教学的需要。

综上所述,想要消除高中信息技术的两极分化”,就必须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同时要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特征。另外,信息技术老师还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适应社会的发展。

上一篇:运用探究性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江苏电大张家港学院网络改造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