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兰美人”成了“洋媳妇”

时间:2022-08-06 05:09:45

【摘要】1961年4月17日,到四川省隆昌县视察。隆昌县委知道喜爱兰花,便用20斤粮票从荣昌县洗布潭村换得一盆素心兰。对玉润嫩绿的素心兰赞不绝口:“隆昌素,很好,很好!”从此,荣昌素心...

今年3月5日,一条消息在荣昌引起了哄动。几位成都客商以28万元的高价买走了安富镇洗布潭村村民蒙庆贵家养的兰花――天彭牡丹。

“其实这不算什么,30万元以上的兰花在荣昌有数百苗;靠养兰成为百万富翁的村民,至少也在50人以上。”荣昌县兰花协会副会长郑国锋说,“目前,荣昌已形成一条产供销的兰花产业链。”

据统计,荣昌种兰的农户近2000户,产值达2亿元。

曾被文人墨客赞为“阳春白雪”的兰花何以成为“下里巴人”致富的一项产业?

说起荣昌的兰花,还有一段佳话呢。

1961年4月17日,到四川省隆昌县视察。隆昌县委知道喜爱兰花,便用20斤粮票从荣昌县洗布潭村换得一盆素心兰。对玉润嫩绿的素心兰赞不绝口:“隆昌素,很好,很好!”从此,荣昌素心兰便被称为“隆昌素”。

受此影响,洗布潭村的一些村民,开始学养兰花。可直至上世纪80年代前,“隆昌素”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一个偶然的机会,荣昌人看到了“隆昌素”蕴藏的商机。1983年8月的一天,荣昌县一负责人从广播中听到一则消息:长春市政府号召市民养兰花,一盆君子兰可卖到上万元,不少人成为了万元户。

“荣昌也有国兰精品‘隆昌素’,何不在这上面做点文章?”受此启发,荣昌开始利用广播、报纸鼓励农民种植兰花,并派出农技人员为花农传授栽培技术。在政府的支持下,“隆昌素”渐渐有了名气,养兰村民也逐渐多起来。

到1995年,荣昌养“隆昌素”的农户已有300多户,数量近5万苗,产值达2000万元,很多农户靠养兰花修起了楼房,买上了彩电,走上了致富路。

随着养兰规模的扩大,各种矛盾也开始显现:养兰户单打独斗,缺乏龙头企业和中间商,信息不畅,抵御风险能力非常弱。

当1997年亚洲出现金融危机时,荣昌养兰户遭受了重大损失。800元一苗的“隆昌素”,迅速降价到每苗10元,最后扔在地上也没有人捡,只好晒干当柴烧。这一次挫折,使荣昌养兰户急剧下降到20余户。

饱尝苦头的养兰户,迫切需要一个组织来引领。在县政府的支持下,2002年12月20日,荣昌县兰花协会成立了。政府和协会紧密配合,走上了“协会+基地+农户”的路子,形成了“种苗供应――商品生产――市场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让濒临死亡的兰花产业重新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先看货、再交钱,这本是商品交易的最常见模式。可荣昌兰花协会跟政府牵手,硬是在互联网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兰花种植户严成便是尝到甜头的第一人。去年,他精心培育的兰花“滇梅”参加了乐山一个兰花展。从今年1月开始,家里的电话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原来,协会将他的兰花图片放在网上,网上的兰花发烧友将“滇梅”炒到了5万元。据统计,荣昌每年兰花网上交易额都在1000万元以上。

有了品牌和销路,兰花价格倍增。如今在荣昌县,一盆珍稀兰花以上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价格售出已不再是新闻。目前,协会现有商品苗基地30亩,引进新的兰花品种200多个,兰花自动控制室10间,年交易兰花40万苗。

今年2月25日,在荣昌县安富镇洗布潭村的渝西兰苑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赏花吟诗会开始了:小溪流水潺潺、兰草郁郁葱葱,小桥、假山、盆景相映成趣,数十名兰花爱好者,或品茗、或赏兰、或赋诗……

借助互联网,荣昌将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在网上,引起了老外的注意。“兰美人”飘洋过海做起了“洋媳妇”,挣起了外汇。目前,荣昌兰花已销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年可创汇近100万美元。

空谷幽兰花自香,荣昌兰花产业又迎来了春天。

上一篇:库区“双零”家庭“清零” 下一篇:行政大厅是“收发室”还是“便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