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新媒体的分水岭等

时间:2022-08-06 04:47:25

全球金融危机:新媒体的分水岭等

张惠建在2009年1期《岭南新闻探索》中撰文说,金融危机是否也带领“传统”媒体走进寒冬?

创新与改变。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媒体崛起与壮大的唯一出路。

一方面,新技术绝对不是新媒体的专利,它创造了新媒体,但同时也迅速成为“旧”媒体重新崛起和壮大的契机。我们完全可以凭借巨大的资本和人力资源迅速“插手”新媒体业务,全面开拓包括车载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地铁电视、网络电视,以“三网合一”为基础的新媒体增值业务和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等在内的新媒体产业群,构建一个包括以上几种电视新媒体形式和动漫制作、SP、网络视频、新媒体内容研发、新媒体节目加工制作等业务在内的比较完备的新媒体产业格局。

另一个方面。尊重新技术带来的新观念,并以此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互动和参与不仅是一个口号,它更透射出对于每一个“个体”的极大尊重,单向传播模式被摒弃,每一个人都是受者,每一个人同时也是传播者,自此以后,“受众”的概念将被废止,“受体”一词应该登台。

由此出发,中国电视人将开拓全新的传播方式:互动、参与节目将成为主流,民间与个人电视制作将走到前台,频道细化将成为一种趋势。24小时节目播出将为海量节目储存与点播的方式所代替……电视台不再是制作和播出机构,它变成大众相互传播资讯和交流的“文化广场”。

新闻传播侵权的责任分配

王启超在2009年第2期《新闻知识》中撰文谈到新闻传播侵权的责任分配问题时说,由于新闻活动是一个由多主体参与的连续性过程,一个新闻作品的刊出,需要经过信息的采集、文章的撰写、编辑的审稿、文章的发表以及最后的转载等若干个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主体不同,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一旦构成了新闻侵权案件,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侵权责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种:创作发表侵权新闻作品的新闻媒体及作者、消息提供者、再次传播侵权作品的新闻媒体。

新闻侵权责任主体的责任分配:

1 创作发表侵权新阐作品的新闻机构及记者。新闻机构包括报纸、期刊、电视、通讯社等。只有合法的新闻媒体传播信息构成的侵权行为才能够称之为新闻侵权,而其他一些非法的新闻传播活动只能视为一般的侵权行为。撰写侵权新闻的作者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新闻媒体的编制人员,完成新闻稿件是其基本的任务。另一类是新闻媒体编制外人员。如通讯员、自由撰稿人等。

2 新闻记者的职务行为与一般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很大的区别,在完成新闻采编的任务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创造性、独立性和价值观判断,对新闻作品的最终产生具有决定性的权利,新闻记者是应该对新闻侵权行为负责的。

3 消息提供者。在新闻实践中,多数新闻素材是来自其他渠道,并非作者的第一手资料。如果消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失实而导致报道侵权的话,那么信息的提供者是否应该也应该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学者认为:主动的信息提供者,由于其主观上有利用媒体,希望把手中掌握的材料在更大的程度上公开的意愿,应该对新闻源的真实性和可能造成的新闻传播侵权负有责任。而信息的被动提供者。由于最后可能导致的新闻侵权行为并不是处于其本意,其消息的透露具有无意性,因此不应该承担新闻侵权责任。

4 重复传播侵权作品的新闻媒体。即是说某媒体创作的侵权新闻作品,经过其他媒体的再次传播,而造成的重复传播媒体的侵权,也叫做转载媒体侵权,造成侵权新闻作品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法律上以承担责任为责任原则的。但如果重复传播的新闻媒体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并且已经尽到了新闻审查的义务,并且在所转载新闻被确定为侵权报道后,能够及时进行后续报道对所报道的侵权新闻进行说明处理的话,那么是可以主张要求免责的。

报业网站持续盈利的做法

郜书锴在2009年第2期《中国报业》上撰文说,传播学原理认为,报业网站的商业化运作是为了吸引读者。最终实现赢得广告投放和经济回报的目的。那么,报业是如何吸引和留住读者呢?西方一些主流大报的做法值得借鉴。《纽约时报》网站2007年新辟房地产、娱乐和旅游等三个“新闻和特写”专栏。2008年相继新开商务、健康和科技等三个特色专栏。2007年12月,该报还把它的时尚杂志搬上网站,同时免费开放其“时报精选”专栏,从而打通了隔在读者与广告之间的一堵墙,读者猛增,收益翻番。《华盛顿邮报》在网站新辟博客特区,增加视频和特写等新闻内容,策划专题活动和重新设计网页等。考克斯报业着力开发地方市场潜力,把目标受众对准年轻母亲、宠物饲养和体育爱好者。以此不断扩大地域受众。在西方报业领域,地域特色是中小报业制胜的法宝,社区受众是地方《今日美国》报纸版样报业生存的基石。社交网络的资料搜索功能、地图导航服务和移动战略将为地方报业网站开辟更大的空间。

在推行自身策略的调整与升级的同时,美国主流大报还主动借鉴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依靠自身的品牌优势打造网站的品牌博客,《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都有家喻户晓的知名博客品牌。另外,《纽约时报》还在主网站的科技频道推出了新闻和博客聚合网站,主要跟踪特定主题,比如政治、科技、媒体、商业、经济、法律、保健、电影、宗教、娱乐相关的最新新闻和博客文章。目前这些链接已出现在《纽约时报》主网站科技频道的中部专栏。《今日美国》网站为免费会员提供一个个人可以任意处理的主页,读者可以就某个新闻话题与网上的记者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建立互动关。此外,还开设读者论坛,还会就某个新闻故事或事件向读者征集照片,在每篇报道的内容之后都设一个“报道争论键”,读者可以通过按这个键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原创性的做法为报纸和其网站聚合了重要点击流量。

上一篇:传媒资讯 第5期 下一篇:有感于温总理倡导全民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