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06 04:45:54

海南省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海南省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在推进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信用观念淡薄、再就业服务工作滞后。充分发挥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作用,一方面要从信用的角度把好发放关卡,另一方面要采取改变贷款方式、简化手续、加大再就业指导力度等措施,提高其使用效率,实现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5 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7-0033-03

一、海南省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海南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切实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各项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根据200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出台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海南省于2004年初开始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海南省有海口、三亚、五指山、东方等12个市县开展了此项工作,共为1169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808笔,累计贷款金额为2194.4万元,还款率仅为19%。[1]

由于还款率低,承办此项担保业务的各县市担保投资公司必须支付较高的代偿率,同时经营费用高,收不抵支。因此承办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性不高,部分担保投资公司已停止了担保业务。担保投资公司的退出和即将退出,致使这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面临困境。

二、海南省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还贷意识缺失。据海南省就业贷款担保中心介绍,目前海南省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借款人对该贷款的性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错把担保贷款当成是政府的“补贴款”和救济金,信用观念淡薄。借款人还贷意识差,直接导致海南省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还贷率低。以海口市为例,从2004年初到2006年底,海口市还款率为40%左右。如扣除贷新还旧因素,实际还款率为20%。由于还贷率低,海口市担保投资公司已用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这些逾期未还的贷款者代偿了156万元,代偿率24%。根据《海南省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等文件规定,代偿率达到20%时,要停办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其它已开办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市县的代偿率也都接近或超过20%的监管警戒线。[2]

2.借款人申请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手续繁杂。根据《海南省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借款人申请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必须向户籍所在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然后经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确认,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初审,市或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信用担保中心调查审验,审保委员会研究,最后由商业银行办理。完成整个程序,一般需要15天以上。由于手续复杂,时间跨度较大,致使大多数下岗再就业人员望“贷”兴叹,这也是海南省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

3.对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恶意逃债者缺乏有效的惩治措施。据调查显示,在逾期未还贷款的借款人中,有近40%的借款者并非是由于投资项目失败,还不起贷款,而是这些人信用意识淡薄,恶意拖欠贷款。有近30%的借款人没有主动还贷意识,如果没有担保部门的多次摧缴,就不履行按时还贷义务。然而,对于这些逾期不还款的借款人,担保公司除了定期发出催缴单外,没有其它更有效的方法。尽管担保公司也曾采取的方式来催其还款,但由于下岗再就业问题十分敏感,特别是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往往将此类案件淡化处理。

4.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担保机构和银行积极性不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为下岗失业人员,这部分人员不仅年龄偏大,而且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即便获得了贷款,也找不到好的项目。而担保投资公司是以中小企业贷款为主业,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原则的企业,面对大量分散的个体借款人,担保公司没有太多精力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同时从企业经费上看,担保机构经办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虽有政府支付的1%担保费,但远远难以弥补经办过程中付出的人力物力,因而希望退出此项工作。

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和深圳发展银行是目前海南省经办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银行。据两家金融机构有关人士反映,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执行基准低利率,户均贷款金额小,经办成本高,收益低,所得与所费出现倒挂。因此,影响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经办行的积极性。

5.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工作滞后。如前所叙,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是一种特殊性质的贷款。如何充分发挥这部分贷款的积极作用,不仅需要借款人的努力,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例如,如何指导下岗再就业人员进行市场分析,正确选择创业项目,提高创业理论和技能水平,以及后续跟踪服务等。据调查,在海南省开办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12个市县中,由于种种原因,再就业服务工作成效不明显,大部分没有建立针对下岗再就业人员的项目库,也没有举办项目推介展示会,后续跟踪服务方面主要是催收贷款。

三、完善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对策建议

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是促进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政策之一,落实好这一政策,不仅能够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解决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资金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再就业条件,而且也是政府为下岗失业人员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政策的宣传与贯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认真解决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并搞好创业培训,建立信用机制,发挥担保基金和财政贴息的扶持作用,使这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出这项政策促进再就业的实效。[3]

1.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共同推动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涉及到财政、银行、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把各部门,包括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等部门在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这项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2.努力探索创新,稳步建立“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建设”的有机联动机制。从当前的认识和理解看,稳步推进建立“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建设”的有机联动机制,是值得探索的一个努力方向。推动建立有机联动机制的着眼点,是要努力放大和提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拉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并积极推动现行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逐步向商业可持续的个人创业贷款平稳过渡,逐步实现银行用利率溢价覆盖贷款风险,稳步建立金融支持创业促就业的长效机制。[4]

3.严格审核,把好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渠道。由于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特殊性,因此政府部门在发放贷款时,应严格按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把好发放对象关卡,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给在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合伙创办的经济实体以及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职工总数30%以上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由于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规模有限,在圈定发放对象的前提下,要择优选择信用观念强、创业能力强的下岗再就业人员作为借款人。其次,要严格控制贷款额度,让更多的下岗再就业人员受益于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带来的政策优惠。

4.联保贷款,简化手续。借鉴海南省已经开展的农户联保贷款模式,对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按照各市县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计划,将来自同一社区从事相似活动的贷款申请者编为一组,借款小组成员中任何一员若出现投资失败或违约情况,其他成员的借款计划便会受到不利影响。[5]这种安排不仅使借款小组成员相互监督,而且相互帮助,共同努力完成投资经营计划。

在贷款发放工作中,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办法进行办理。并进一步减少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申办环节,简化贷款手续,为下岗再就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贷款服务。

5.大力宣传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意义,提高使用效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是国家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而推出的一项重要的扶持政策,同时,它也是一种商业贷款,必须按照商业贷款原则,按期还本付息。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工作,让借款人明白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不是政府发放的救济金,要充分利用好贷款资金,引导借款人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认真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不要好高骛远,贪大求全;二是要了解市场行情,提高经营能力,不求一夜暴富,但求稳步发展;三要把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而不能用于个人消费等,更不能用于违法犯罪;四是诚实守信,按时还贷。此外,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6.加大开业指导服务。一是通过开办项目库、举办项目推介展示会等形式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合适的创业项目;二是通过组建创业专家咨询服务团等形式进一步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项目选择、创业方案拟订、市场分析、经营策略等开业指导服务;三是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理论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增强创业信心;四是结合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资金扶持特性,使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五是加强后续跟踪服务,一方面为创业者及时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帮助其合理使用贷款,使其尽快成功创业,早日还贷,从而实现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2] 罗霞,王丽文.再就业小额贷款陷停贷危机[N].海南日报,2007-01-29.

[3][5]黄菊.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促进再就业实效[DB/OL]. http://www.省略.cn/chinese/FI-c/603935.htm.

[4] 刘士余.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作用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DB/OL].http://www.sdpc.省略/tzgg/jjlygg/t20060717_76485.htm.

上一篇: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与海南省融资机制创新 下一篇:我国私营企业融资倾向与民间借贷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