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缺血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时间:2022-08-06 02:34:02

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缺血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图分类号】R446.1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23-01

中心静脉置管是缺血性脑病患者进行输血、输液、静脉内营养支持、给药和血液动力学测的重要诊治措施。目前多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但并发症较多且严重。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内科对1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缺血性脑病患者分别行颈外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在留管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应用等方面进行对比。旨在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年患者.男56例.女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8~82岁,平均54岁;对照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2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健侧置管或肢体,穿刺操作均固定一人实施。材料均选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和中心静脉穿刺包。

1.2方法

1.2.1 观察组:插管长度为穿刺点.锁骨中线.右胸锁关节.垂直向下至第三肋间隙。置管长度右侧12~18cm,左侧14 ~20cm。患者取去枕仰卧位,肩下垫一小软枕,头转向穿刺对侧.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右手持穿刺针.左手食指固定并压迫穿刺点下端的颈外静脉,使其充盈,拇指往上拉紧皮肤,穿刺针与皮肤成45。进针。穿过皮肤后改l0。~15。。注射器保持负压缓慢穿入血管。见回血后自针尾小孔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沿导丝套人扩张管.扩张皮肤、皮下组织后退出,再在导丝引导下置人导管。撤出导丝,回抽各管腔通畅后导管末端用无菌肝素帽封闭.并向导管内注人3 mL肝素盐水(125 IU/mL),然后上固定翼,缝合固定,透明透气敷贴覆盖,接上输液。

1.2.2 对照组:均用右锁骨下法.患者去枕平卧.将软枕垫于右肩背部。头偏向对侧.取锁骨中点下缘下方1 cm处为穿刺点.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为15。针头斜面朝下,针尖指向胸骨上窝.紧贴锁骨内下缘缓缓推进。其余操作步骤与观察组相同,置管深度为13~15 cm。

1.2.3 导管的维护:两组均隔日穿刺处换药一次.先予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穿刺处,再用O.9%氯化钠溶液清洗干净.后用O.5%碘伏局部消毒。予3 cm×2 cm无菌小方纱覆盖,3M一次性透明敷贴固定;两组患者输液管与导管连接处均用75%酒精消毒.每6 h一次。并用无菌治疗巾包扎。每天输液前,后应用肝素钠盐水3~5 mL冲管。若不输液,12h推注1次肝素钠盐水;两组均每周更换一次肝素帽。

1.3统计方法:两组病人观察结果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的比较: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8~120 d。平均数68 d,其中1例于第28天因导管堵塞而拔管,2例分别于第25天和第34天导管脱落,2例因导管感染中途拔管,其余为治疗结束而拔管;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闻为20~118 d,平均70 d,其中1例于第20天和第38天脱管,2例于第40天因导管堵塞而拔管,1例因导管感染中途拔管,其余为治疗结束而拔管。两组平均留置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

2.2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为10%.对照组并发症为1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置管时的并发症(误穿动脉,气胸)的发生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2.3置管后的临床应用 从临床护理实践来看,锁骨下穿刺置管出现误穿动脉或气胸,会护理人员及患者或家属的挫折感,增加护理工作量,影响病人治疗。颈外静脉置管因解剖位置的关系不会产生误穿动脉和造成气胸,又便于观察局部有无异常现象,给护理工作带来方便。也利于病人的治疗,提高了患者及家人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

3 讨论

缺血性脑病由于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如果抢救措施不及时往往造成不可逆后果。而能否迅速建立快速、通畅、有效、持久的静脉通道是缺血性脑病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心静脉置管是最受推荐的建立静脉通道的方法。目前多采用锁骨静脉穿刺置管。但因锁骨下静脉解剖复杂。位置深,定位困难,系盲穿,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1]。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实施,在脑卒中急诊抢救中不易普及。本文对照组气胸发生率为2%。锁骨下动脉紧邻锁骨下静脉后上方,穿刺时如角度或方向掌握不好,或解剖有变异则易损伤动脉。本文对照组误穿动脉发生率为6%。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风险较大。而选择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可避免误穿动脉、气胸等情况的发生[2]。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显露明显,周围无重要的组织结构,操作创伤小,本文观察无气胸、局部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安全可靠。穿刺在直视下进行,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护士可独立完成,足以满足脑卒中患者监测、治疗和抢救的需要。

总之,在缺血性脑病患者诊疗过程中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便于进行监测、治疗、抢救。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元气胸、误穿动脉之虑等优点,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它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佩煊,宋旭兰,郭雅春.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2):183

[2] Jeremy A,Lieberman,Kayode A,et a1.Optimal Head Rotation for InterhalJugular Vein Cannulation When Relying 011 External Landmarks.Anesth Analg,2004,99:982

上一篇:提高急腹症预检正确性的探讨 下一篇:一次性水囊引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