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08-06 12:23:03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选择了向低碳经济转型,形成了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产业的低碳发展和转型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低碳经济发展也为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了路径和方法,因此理顺和思考低碳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对实现“十二五”期间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关键词:低碳经济 产业转型升级 低碳技术 低碳产业

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倒逼机制迫使我国产业低碳转型和升级

(一)产业的低碳发展和转型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是以对碳基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低消耗,对碳中和、碳封存和碳捕获技术的密集使用,以及对新兴清洁绿色循环能源及原材料的充分利用,这就意味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基础必然是低碳乃至非碳消耗的新兴产业或产业簇群。或者说产业的低碳发展和转型是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是一种倒逼机制,低碳经济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产业结构优化、高级化的内涵,首先是能源和各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即按绿色发展要求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并按生态循环与平衡原理,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发展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由此可见,低碳经济需要绿色低碳产业作支撑。实现产业的低碳化、绿色化是低碳经济发展中产业优化升级的题中之意。它主要包括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提高能效、节能降耗、产品向价格链高端发展,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两方面的内容。

(二)低碳转型和升级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唯一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显著,第一产业生态化水平不高,第二产业中高碳的能耗产业比例大,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传统的商业贸易服务在第三产业中依然是占据主位,新型的高技术含量产业发展缓慢,自然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充分利用但又比较倚重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自主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缺乏等问题。这些现实情况使得我国产业的低碳发展和转型任务更为迫切、更为艰巨,而“十二五”时期无疑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低碳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基于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6%,CO2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至11.4%等目标。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碳总量控制时代。虽然这个目标实现要到“十三五”,但据专家测算,如果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15%到16%,节能效果的累计就有可能达到我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提出的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自主承诺目标的高限。

低碳经济发展为我国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了路径和方法

(一)产碳融合发展的趋势为我国产业转型和升级指明了路径

低碳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为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路径和方法,首先是因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某种新兴产业或产业簇群为产业基础,否则,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样的,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凭空进行,它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产业与产业结构为发展基础。这样一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低碳经济融合发展就是必然趋势。低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这种融合发展即为产业结构升级低碳化,或者称为产碳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低碳化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将碳汇理念融入到第一次产业中,大力发展碳汇农业。二是要将低碳能源融合到能源工业结构调整中,使能源结构低碳化或无碳化。三是要将低碳技术与低碳工艺融合到传统工业体系之中。四是要将低碳指向的管制思想融合到产业规制之中,促使企业减碳。更为重要的是,产业结构升级低碳化带来的低碳产业涉及面很广,包括了工业节能与减排、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覆盖面广,具有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和带动效应,会进一步带动产业外延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低碳技术创新为我国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方法

低碳经济发展能够为产业的调整和升级提供路径和方法的另一个原因是低碳经济在催生一个新的经济体系的同时,也创新了新的技术规范,即低碳技术。这些技术创新包括碳捕捉、碳封存技术、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能源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恢复技术、清洁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建筑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飞机技术等。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传统部门,也涉及节能与减排、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等新兴部门。低碳技术的创新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技术动力,在产业由“高碳”向“低碳”转化的过程中,要大量使用上述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会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换代,而且会催生出大量新兴产业以及为这些产业提供配套或服务的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促进我国产业低碳转型和升级的对策

(一)把握国际产业转移新机遇探寻产业低碳转型新路径

基于利益格局、技术创新和资本逐利,国际产业总是处于不断的转移中。金融危机以来,为了规避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选择向低碳经济转型,各国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在投资、科技开发、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倾斜,形成了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比如,美国新政府提出了“绿色新政”,把无碳、低碳作为长远目标。欧盟则提出了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发展绿色经济等。由此出现新一轮国际产业大转移出现。新经济环境下的这次产业转移规模大,结构层次高,转移方式多样,转移地区也不平衡,并呈现出有别以往的特点,比如产业转移更重视转入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产业链整体转移趋势明显、研发机构伴随国际产业转移、产业调整日益高新科技化、服务业成为热点领域等。作为国际产业转移主体的跨国公司,其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原有产业的整合升级和国际转移,海外转移的重点也从生产制造能力转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

我国应抓住这一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参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探索承接产业国际转移的有效途径,重点放在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国际转移的承接上,适时把产业发展的重点转向新兴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从而把产业升级带入全新的路径,实现产业由实转虚、由重变轻、由硬变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低碳新路径。

(二)以低碳技术创新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升级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必须发挥技术创新的核心推动力作用,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生命工程技术以及循环生产、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运用和带动,达到节能与提高能效的目的,不断提高工业的物质变换和能量转换效率,并不断降低废弃物产出率和提高产品的生态性能和质量,实现清洁生产,提高各产业的生态经济综合效应,推动我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有关部门应加强低碳方面科研能力的投入,鼓励低碳技术产出。在科技经费中列出专项资金来支持低碳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推广,科技项目立项等应向低碳技术研发倾斜;应当支持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同时应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搭建平台,鼓励产学研结合和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支持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通过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发,促进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的发展。

(三)做好产业结构的低碳调整并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的过程中,构建以低碳为导向的产业体系至关重要。国务院下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同时对未来五年的节能减排提出了50条具体要求,涉及12个方面,涵盖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产业结构低碳化与降低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着力于调整产业结构。

当前调整产业结构应该做好以下方面:产业增量应向第三产业倾斜,要加快金融、保险、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减少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第二产业中,要加快太阳能、风能、核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逐步“工业化”,降低工业的平均碳成本。要从资源密集、能源密集型产业主导,逐步过渡到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低碳产业体系。三是要推动低碳技术、低碳工艺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使传统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前后两端延伸,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使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形成低碳企业群和低碳产业链。

(四)大力发展新兴低碳产业

如上所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一般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一是通过对存量进行调整,使传统产业实现优化升级;二是通过增量调节,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国务院下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也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47%和8%左右。新兴低碳产业的共有特征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其发展对经济社会全局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如物联网及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

(五)倡导低碳消费助力产业低碳发展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现阶段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落脚点主要在生产环节。但通过积极培育低碳消费市场,改变公众的消费选择来引导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也可以为产业低碳发展助力。为此政府需要加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度,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方式,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应加强再生资源的回收、低碳产品的推广力度,引导市场对低碳产品的消费需求,倡导绿色消费,使公众自觉践行低碳消费。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节能、环保、低碳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新时期产业结构的低碳调整也必须考虑这些现实或潜在需求,使产业结构低碳调整与有效需求相适应,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进军,赵忠秀,戴彦德.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程宇航.我国产业升级的绿色低碳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0(9)

3.张健.调整结构关乎“后危机时代”国家兴衰[N].经济参考报,2009-10-28

4.刘美平.我国低碳经济推进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融合发展[J].当代财经,2010(10)

5.牛桂敏.解除“碳锁定”—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N].天津日报,2011-7-15

6.曹昭煜,黎思.低碳经济的产业升级价值及路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1(4)

上一篇:围猎民营医院 下一篇:基于生物特性的生物资产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