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宜昌市夷陵区矿产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

时间:2022-08-06 10:54:00

浅谈宜昌市夷陵区矿产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

[摘 要]近年来,随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矿产资源不断被勘探开发,全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日益扩大。虽然夷陵区政府高度重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从水源地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及特殊矿产品严控等多角度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不断进行治理整顿,逐步规范各项制度,但由于各种矿产资源均是高价值诱人物品,总会使较多的人铤而走险,致使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关键词]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43

[中图分类号]D9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2

1 夷陵区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现状

1.1 面积大,资源丰富,管辖难度大

夷陵区总面积3 424平方千米,涉及12个乡镇,2个开发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近百余家大小非煤矿山企业,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布局点多面广且分散,给执法人员监管巡查带来了一定难度,人迹罕见区域无法监管到位。

1.2 历史违法行为较多,核定难

由于部分地方聘请的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在履职尽责方面做得还不到位,致使部分违法案件在初期没有得到制止,仅凭国土执法监察部门10余人的薄弱力量难以完成大量的日常巡查工作。部分企业法人变更频繁,导致很多违法行为既成事实后追溯难度大,无形中增加了案件查处的工作量,例如:有些非法开采点实属多个违法主体在同一地点实施同一违法行为,但在查处过程中对违法主体的认定只能以现场发现并调查指认的为准。对非法开采点进行实地测量得出的矢量化数据方量较大,但具体开挖过程中存在大量废弃渣土,加上违法主体为减轻处罚避重就轻瞒报、少报实际开采数量,对其开采量的认定无法完全依靠测量数据,对案件查处的开采量核定等工作造成很大难度。违法开采方量在转换为吨位的过程中没有明确标准,由于全区各地石料资源分布不同,各种石料的比重也随着分布情况有所变化,导致案件查处过程中在方量转换吨位时难以准确界定。

1.3 现行法律制度滞后,定性难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制定于1986年,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巨变,使既有的法律法规已远远不能满足如今国土资源管理利用工作的需要,地方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时常冲突矛盾,给执法人员在具体执法监察工作时带来困惑。在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中,需要对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进行鉴定的,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鉴定结论,且申请鉴定程序复杂,导致许多矿产违法事实难定性。

1.4 以项目等其他名义采石,查处难

在执法过程中有些地方党委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等其他因素,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例如:在查处某乡镇境内多处非法开采青石案件过程中,该乡镇人民政府出具同意违法当事人开采青石荒料的批复,辖区内村委会也相继开出证明,包庇违法当事人,称其违法行为是民生工程。还有一部分违法主体以批准临时用地平整场地为由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加之批准临时用地时未对用地条件、用地面积、用地范围、是否符合规划等情况进行实地勘查,本着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原则,所以批准范围大多都属荒山,致使违法主体在平整场地的过程中存在带采矿产资源行为,在利益的驱使下对其带采矿产资源逐一销售的违法行为。临时用地的批后监管工作未形成长效机制,对各种改变临时用地用途及从事非法采石行为后知后觉,从而对案件查处造成巨大阻力。

1.5 开采成本不扣除,执行难

全区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对各类砂、石资源需求旺盛,在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区域内“疏”“堵”矛盾加剧,越来越多的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不断出现。在履责到位和查处到位的焦点上也出现大量外界力量进行干预,对国土资源管理自身也是一项巨大挑战。为有力查处矿产资源违法行为,保障全区矿产资源合法开采秩序,夷陵区国土资源局对2014年查处的各类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均不再减免开采成本,导致案件查处过程中仅没收违法所得的数目巨大,导致案件执行难。

1.6 相关部门联动配合不力,执法难

各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一,相关部门配合不够。夷陵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在参加全区采石采砂专项整治活动中多次发现违法单位(个人)在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情况下,能够通电通水正常生产。在多次各部门联合对某非法开采点执法后,夷陵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建议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机制,严格审批,今后对未经批准,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违法开采当事人不予供电供水,公安部门不予发放炸药。在开展案件查出时,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形成执法合力,在工商、林业、公安、交通等多个方面形成环环相扣的制约,从而彻底制止违法行为的死灰复燃。

2 加大夷陵区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2.1 提高信息化管理手段

当前,夷陵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主要采用传统的实地巡查方法,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水平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的要求,应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信息平台的建设。在电子政务平台基础上,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将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系统)“3S”技术结合起来,利用“3S”技术发现和定位每一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力求尽快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执法监察新型三维动态立体网络,确保高效、快速、准确地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实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的信息化、立体化、网络化与动态化。这样能破解夷陵区矿山企业点多面广、分散的布局。

2.2 建立快速移送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工作机制

国土资源部门发现无证采矿行为后,涉及盗采设备和工具需要查扣的,在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查处同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立即配合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联合实施查扣;当事人涉嫌触犯刑律的,公安机关应快速作出是否立案侦查的决定,从而缩短查处周期。同时,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办理的涉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犯罪案件,应提前派员介入。

2.3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矿产资源保护和资源环境治理整顿工作,不仅是国土资源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更是当地政府的一项主要工作,作为乡镇基层政府组织,必须对本辖区内的盗采矿产资源行为和破坏环境行为负责。对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建议纪检监察机关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

2.4 疏堵结合,保障合法开采秩序

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需要完善制度设计,积极主动服务,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确保合法开采需求,加强引导,减少制度和政策因素导致的非法开采。

2.5 建立违法采矿行为监督举报奖励制度

切实加大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干部群众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权益的意识。同时,尽快制定违法采矿行为监督举报奖励办法,对已经查实的违法案件,对举报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充分调动社会群众的积极性,将违法盗采活动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形成全面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上一篇: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 下一篇:企业会计估计变更中的利润操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