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作文教学之材料积累

时间:2022-08-06 08:28:17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之材料积累

作文内容部分,我们常常形象地将其称为猪肚,所以在写作时要做到内容充实。写作时不能一味抒情,也不能空发议论,大讲道理,要适当地运用材料,以此拓展文章的内容。但是实际的写作中却是,要不就一味大谈自己的感触,空洞无物;要不就运用万能材料,不管什么样的作文题目,都是那几个人,常见的是李白、杜甫、陶渊明。学生作文大多是材料一般、语言平淡,甚至有许多是应付之作,主题难以体现。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不注意材料的积累。以此反思作文写作,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材料,并且为此不断积累,使材料新颖、独特。

材料的积累,虽然主要靠学生自身长时间的努力,但语文教师的引导、指导却是不容忽略的,更需要高中三年语文教师长期、耐心而细心的指导培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时时、处处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每天接触的语文教材中积累作文素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丑,从大量的阅读中提炼、整理材料。

一、回归语文教材,把教材作为丰富的作文资料库

高中三年厚厚的六本教科书,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并利用这一“资源”,引导、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将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经典人物、经典事例,如霍金、荀子、贝多芬、海子等,还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等至理名言,再现于作文中,不仅能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还是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使文章神采飞扬。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不是干瘪之作,而是拥有丰富知识底蕴的“大气”之作。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正是学生作文最好的材料来源、源头活水。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课文内容,尤其是考试大纲中要求背诵的优秀篇章,应及时督促学生反复背诵并经常复习,而一些大纲中没有要求背诵的优美语段、独到的观点看法、生动的事例,教师也应时常提醒学生,让他们或摘抄,或熟读,把分散于各册课文里的名言、典故、事例、观点等对写作有用的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存储于自己的脑中,这样写作的时候便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

二、回归生活,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假恶丑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在中学生平凡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美的东西,只是缺少注意,缺少发现罢了。语文教师应告诉学生,我们常常缺少的是用心灵去阅读生活,感悟生活。只要你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就会从自己身边发现从前熟视无睹的平凡小事中的美:从一次打水体会到友情的珍贵,从一个微笑体悟到社会的温馨,从别人的不拘小节里体会到宽容的魅力……其实,许多时常烦扰我们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活体验,每天眼见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作文最需要的材料,朱自清正是从“日日走过的荷塘”中,发现了荷塘月色之美,从而写就了感动几代人的经典美文。

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感受的触须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去捕捉瞬间体验和独特的感受。关心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关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警察”“最美司机”等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挖掘出最真实的体验,用最有真实感受的语言把它们表现出来。

通过有意识的长期引导,学生就会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心去细腻地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三、博览群书,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重要方法,也是作文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浓厚、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在广泛浏览一些精美的散文、小说、文学名著等的基础上,从中摘取许多精彩的语句、名言警句等,并对平时积累的素材,做到熟练背诵。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有东西可写,而且还能给作文增色不少。

四、引导学生留心各种社会信息,增强作文的时代感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学生如能及时获取最新的有价值的社会信息,便会及时真正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写作中就会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社会信息传播的渠道是多样、广泛的,应积极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去收集大量的社会信息,并且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取积极、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去丰富、充实自己的作文内容,从而增强作文的时代感。

每天抽时间留意、关心广播电视中的新闻节目。看新闻节目是获取社会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而所获得的信息也是最准确、最有现实意义、最有价值的。建议学生每天至少收看或收听30分钟的新闻,多看多听新闻,能把握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给人新鲜感和新颖性。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素材积累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作文资料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从而为写出优秀、有文采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教师主导,学生主学 下一篇: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