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08-06 07:29:19

师范类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6Y206]

摘要:在传统的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的讲授,较少涉及实践教学,同时,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也相对陈旧,这显然不利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培养应用型音乐表演人才,提高他们的舞台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必须革新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模式。本文提出了转变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完善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评价体系、强化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创新实践策略,希望以此促进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师范类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

音乐表演原本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但在当前的音乐表演教学中,仍有大部分高校为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这无疑极大地降低了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当前,师范高校如何创新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模式,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不错选择。

一、师范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问题凸显,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使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各地众多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使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产生错位。

近年来,由于社会上对“明星市场效应”的盲目炒作,使得年轻人受到极大的诱惑,很多考生把艺考作为成名的捷径而盲目地报考艺术专业,从而导致艺术院校大幅度扩招。现今扩招弊端已显现,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最近几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名单中看,音乐表演、播音主持等艺术学科成为重灾区。就音乐表演专业来讲,这里既有疯狂扩招的缘故,更有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陈旧带来的后果。

为适应社会需求,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做出调整。

二、改革教学模式,突显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转变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即以“应用”为主导,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培养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音乐表演专业也要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大多数师范高校依然坚持“知识为本”的教学理念,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里所说的能力培养,不仅是指学术技艺能力,还指发现美的能力、创造力、协调合作能力等[1],因此,在音乐表演教学中要加强与人文学科的融台,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例如,在钢琴学习中,不仅要演奏技巧等技术层面的培养,提高学生在键盘上的操作能力,还要增强学生的听唱能力、识谱能力、读谱能力,以及音乐表达能力和自我纠正能力。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

(二)加大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比例

国家教育部教思政[20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充分肯定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并规定“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少于半年。要全面落实高校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质量’”[2]。

为了全面落实高校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师范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大力加强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音乐表演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实践与校外实习、社会实践。对技能体系的开发,主要就是通过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达到对专业技术的熟练,以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三)强化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

强化应用型师范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从实践条件、实践方法、实践机会、实践目标等多方面加以落实,师范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平台,结台社会文艺活动建立时间网络,与机关、工厂、农村、学校等单位和企业台作,安排音乐表演实践。此外,还要加强设备购置、人员组织、资金投人等方面的实践条件建设。而在实践方法和目标上,则要结台文艺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需求,充分考虑群众的音乐审美需要,合理确立实践教学的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强调实践教学并非要求高校忽视理论和技术教育[3],而是提倡关注学生的音乐应用能力。一方面,应用型师范高校要设置宽口径的音乐表演课程结构,注意增强实践教学的层次性,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自觉增强自身的组织能力、艺术能力、社会能力。

三、完善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评价体系

若要了解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获取教学活动各环节的主要信息,就必须完善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协调教学进程,可见,教学评价是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前提和核心。而应用型师范高校若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合理规划教师的考核评价,综台考虑“能、创、德、绩、勤”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全面合理的评价制度[4]。通过实践教学考察音乐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依据音乐演出评价教师的专业能力,以此进行“能”的考核;根据问卷调查了解音乐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情况,以此确定“德”的标准;关于“勤”的考察,则要依据音乐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纪律性与积极性;根据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所获奖项,进行“绩”的评价;通过考察教师的创新成果和能力,确定“创”的标准。其次,还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即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创新与标准相结合,思想与能力相结合,成果与项目相结合。

四、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用型师范高校的音乐表演教学对创新能力有较高要求,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音乐手段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情感,增强自身的舞台表现能力,还要鼓励学生综台运用美学、专业理论、文学、专业技能,创造性的完成音乐表达[5]。同时,应用型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教师在关注学生表演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积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组织一场晚会或演出,让学生在节目统筹、整体策划、演出环节、舞台布置等方面,探寻音乐演出的流程与规律,进而尝试从多层面、多角度解决音乐表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自己的表演和组织体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在作品表现、舞台心理、节目组织、作品创编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应用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促使自己成长为高素质的新型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明传.中国高等学校音乐实践教学论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张凤丽.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J].文教资料,2014(02).

[3]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文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15(06).

[4]国家教育部教思政[20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01).

[5]栋梁.浅析高校音乐课第二课堂的开设路径[J].河南教育,2013(09).

作者简介:赵丽娟(1984-),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法。

上一篇: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下一篇:浅析英缅战争和泰缅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