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平台建设

时间:2022-08-06 07:14:20

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平台建设

[摘 要]本论文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平台建设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建设基础课程新平台的具体策略,并阐述了新课程平台的优势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艺术设计 基础课程平台 项目教学

艺术设计基础平台课程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必修课程,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学、风景采风、设计概论等基础课程。学好基础平台课程才能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从事该方面教学多年,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发现可以对基础课程进行整合,把课程作为项目引进到教学中去,把整个基础平台课程分成若干个项目,其中包含了所有的基础课程知识。如此,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性和成就感。因此,这一研究既为认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规律必需,更对当前和今后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平台建设现状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在处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的关系等问题时,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和方案,面对基础课程,放弃和强化的意见相持,使教学面临两难选择。特别现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越来越多,院校师资和办学硬软件设施参差不齐,为强调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实用性,强调学生就业的对口性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就产生了多种的做法,可以说每个院校之间的基础课程教学安排和课程体系、课程标准都不一样。经过多次的研究和调研,把艺术设计类基础课程开设状况作了总结。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性。

(1)、强调基础课程的基础性教学,过多地沿用美术学院的教学手法,强调素描造型、色彩、构成学,特别是素描和色彩教学,强调基础造型和色彩造型,过多的强调造型的训练,还是沿用学生高考前的教学模式,以写生和明暗表现为主,还有许多院校,特别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甚至还学习了人物头像、半身、人体等训练。色彩教学还是沿用纯艺的教学模式,强调写生,训练模式以写生静物、风景、人物等训练。构成学单列,以三大构成的教学模式为主,整个教学形式古板,学习内容老套,没有新意,特别不适合设计类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完全与专业课程脱节,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人才的要求。

(2)、过分强调设计课程的学习,所有的基础课程向专业课靠拢,进行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学等教学。变相地把设计素描变换成直接的专业课程,强调理念,但完全丢失造型。色彩教学直接进行装饰色彩甚至是设计中的运用色彩教学,更多的是理论,轻视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进行了设计理念和概念的认识和学习,但是整个教学过于功利化和直接化,学生对传统的基础教学一点都不懂,直接与专业课程相接,短期内能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不利于对专业发展。

(3)、把设计元素与基础元素相结合,设计素描的教学与纯粹的造型素描练习相结合,设计色彩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基础色彩造型的知识,三大构成还是沿用日本的构成教学体系,单列和过分地注重形式教学,这种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较好地与设计专业相结合,更好地与整个的教学体系相结合,但是由于艺术是在不断地发展,人类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及构成学的单独分开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今的基础教学体系了,应该把整个基础课程体系进行较好地整合,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通过三种教学体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三种体系的形成与每个院校的师资和学科带头人的整体水平有关系,在高校大扩招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成长,其实在整个软件和硬件上都存在着很多的差距,师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如果以绘画专业为主的基础课程教师,习惯性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会以第一种为主,以设计专业为主的基础课程教师,基础课程教学会以第二种形式为主,如果整个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很好的艺术素养和前瞻性会引导基础课程教师以第三种教学为主。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三种教学体系都与现在的艺术教学体系发展不相适应,艺术基础课程应该强调整体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教师应该是艺术修养高和对艺术设计有所了解的教师,强调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整个的课程体系应该分成若干个课题项目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灵活穿插,而不是采用单一的形式。

二、建设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新平台的具体策略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和论证,尝试着试用新的平台课程进行教学,把项目教学贯穿整个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来,不是单独地进行基础模块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对某一知识能够深入地进行研究,对基础课程的学习有了深刻的认识。笔者把基础课程分成造型基础模块、色彩基础模块、形式基础模块、材料基础模块、装饰基础模块这五个项目模块进行教学,打破原有的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把整个知识点都进行了归纳和串联,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正如奚传绩教授所说,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综合性内容,通过过程训练和课题参与,培养包括“终身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掌握设计的思维和方法,这是一个设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基础。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整个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五段项目式教学介绍如下:

(1)、造型基础,具体内容包括错觉与再现理论,不同维度的造型原理,视觉观察与体验方法,结构性、再现性、重构性、意象性、主题性造型表现练习。把原有的设计素描和平面构成里面的造型训练进行了整体的整合,形成一个纵向性的研究。

(2)、色彩基础,具体内容包括色彩基本原理与多种表现方法,自然色彩与色谱归纳,色调构成与变异方法,装饰色彩与材料媒介,意象色彩与综合表达,名作色彩与变体运用,音色联觉与抽象置换等练习。把设计色彩和色彩构成的色彩知识进行了整体的整合进行研究。

(3)、形式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多种形式理论,形式元素、组合秩序与构成变化,原始、古典、现代、后现代等不同形式图式,形式的纯粹性与“反”的形式,以资源、要素、方法、哲理入手的系列练习。把整个形式法则做了单独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形式基础具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

(4)、装饰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多种装饰理论,装饰的特性,内涵与构成方法,中外装饰风格分析与变体、装饰语言体验与表现练习、图案构成方式与延伸。这部分内容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设计色彩和设计素描相关的装饰元素和知识进行整合,并且对这一专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5)、材料基础,具体内容包括材料系谱、性能、心理知识与案例分析,多种表现方式,材质与触感、模拟与心理、质感与肌理、错觉与趣味等练习。材料训练是针对学生对构成材料和空间知识进行训练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在原有的立体构成的知识上进行了相应地拓展,让学生对现代的材料和构成空间进行很好地认识和掌握。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新平台的优势性和科学性

基础课程新平台突出了课题改革的作用,设计了多套原创性、实验性的作业,对知识点、资源、主题、内容、方法、程序、媒介等方面进行了整合与重构,强化了学习的过程性。在实践性教学方法中做到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思辨性与游戏性的结合,发散性与分析性的结合等。学习要求方面,通过教学要求掌握视觉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获得对形式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多元的分析方法及有效地表现方式等,为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宽阔而坚实的基础;学习方法方面,在进行理论学习、知识理解、技法掌握及作品分析的基础上,以实践性的作业练习为主,可使学生获得归纳、分析、综合能力,并了解媒介实验方法,可综合利用课题条件与进行作业再设计的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多种方式方法的尝试 ,可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周至禹.思维与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李砚祖.装饰之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邬烈炎.艺术设计课题实验教学丛书[M].江苏艺术出版社 2004.

5、林家阳.设计与创新[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

6、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7、高威.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研究[M]. 2009.

上一篇:高师美术课堂“弹性”教学管理方式与实施途径... 下一篇:室内设计专业在中职教育学校中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