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快职业教育步伐,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时间:2022-08-06 05:17:44

浅谈加快职业教育步伐,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大力支持开展职业教育,我县技工学校营运而生。发展职业教育工作,学校主要围绕着加强”校校合作“的策略,加速校企办学的合作模式;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确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方向;不断更新职业教育办学观念,形成全方位的职业教育结构,全力打造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

【关键词】技工学校;职业教育;服务经济

2005年11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大力支持开展职业教育,我县技工学校营运而生。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探索与经验的交流,现我结合我县县情和技工学校实情,初探技工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的具体做法。

一、技工学校成立背景分析

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县的基本县情。而每年我县都有很多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近几年,我县经济的飞越发展,招商引资驻进我县的各大企业、矿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一直供不应求。为了解决“企业用工难,学生求学难、就业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的突出问题。2012年11月,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我县技工学校正式成立,正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营运而生,该校是一所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考证、就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学校。学校成立后,将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加强“校校合作”的策略,加速校企办学的合作模式

近两年来,我县技工学校一直很重视合作办学的开展,一是探索“校校联合”办学模式。鉴于技工学校工作起步晚,为了缩短与周边县城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距离,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得到质的飞越。我校积极推进“校校联合”办学模式。与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职业学院的师资力量,以开展普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为主,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有利于我校的办学观念的更新,加快办学节奏。

二是加速与大型企业的“校企合作”。 2012年5月,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和尝试,与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为公司培养技能型人才,深刻地理解“面向企业着眼未来服务经济”这一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感受到了合作办学的几点优势: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二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成长周期;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四是破解了教学“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解决长期以来技工教育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作为一所职业教育机构,如果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就无法做到培训教学设备设施与生产现场应用同步,就无法满足企业对培训的需求,培养学生也就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和主动性,而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现学校已与企业开办“企业冠名班”的“订单培训”模式,成立“企业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以企业需要定课程,为企业“量体裁衣”,企业成立“技工学校实训基地”,提前为学生铺好就业路。学校与各类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选派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请企业转嫁到学校参与教学;聘请合作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学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订单培养、实习实训、产教结合和工学结合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学校还聘任了上述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为学校理论或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学校自2012年成立以来,利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为合作企业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年均培训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平。

结合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经历,我校将在过去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企业优质资源的巨大优势,在高技能人才培训方面继续合作,学校完成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校内实训课基础项目训练,合作企业发挥人才、设备、技术、管理优势,合作完成生产技术管理知识的培训教学,达到为地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实习、鉴定、评价任务。

三、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确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方向

“科教兴县”是我县实施的战略之一,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我县能源、化工、冶金、机械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优势特色产业,以矿产品加工等金属矿产品基地为依托,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确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方向,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钢铁装备运行与维护等2个专业列为高技能人才重点培养专业,以此为目标,依据国家对上述专业高技能人才标准,不断改善实训基础设施,添置必要设备,到目前为止,学校上述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面积达到6800平方米,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教学实验实训设备达到40台(套),总价值400万元。新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平台。

我县矿产资源待开发项目丰富,有哈勒哈特菱镁矿开发项目、钢铁中下游产品开发项目、800万吨氧化球团生产项目、年产50万吨铁路线路配套产品项目、年产50万吨直埋保温钢管项目、年产50万吨钢结构项目、年产5万吨耐磨钢球项目、不锈钢餐具、刀具项目、精准件机械加工项目、高速公路护栏项目等项目。我县钢铁产业、绿色能源、矿产开发、轻工业以及制造加工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经济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紧缺各类技术人才,特别是电工电气专业方面的技术人员。目前,我校设置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钢铁装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是新疆以及我县地区实施优势资源转化和大力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专业。

四、更新职业教育办学观念,形成全方位的职业教育结构,全力打造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

社会越发展,劳动分工越细,从事大量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中初级职业技术人才最合适。从我国国情来看,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化进程,广大农村当前急需的依然是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而职业教育毫无疑问是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人才和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要使地方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培养一大批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人才势在必行,我地区尤应如此。

1、更新办学观念,拓宽办学渠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劳动力结构开始从体力型向知识技能型发展,技术结构由普及型向提高型发展,人才结构由单一型向多层次、多类型发展。但就广大农村来说,初中级职业技术人才仍然是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导力量。职业教育应该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采取长短结合、学分制、开放式教育、远程教育等方法,拓宽办学渠道,增强教育活力。并逐步形成低重心、多内容、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教育结构,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2012年,学校与企业合作,引企入校,把企业的冶钢运行生产线引入学校实训基地,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负责产品的生产技术管理和指导,学校钢铁装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的进程交替、轮换进入生产过程,全面参与冶钢的生产,学校教师以实训指导教师的身份带领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学生在完成熟悉冶钢、完成组装、产品合格验收、包装、入库完整工序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了社会财富。

3、与企业建立订单招生、订单培养合作机制,围绕职业方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育人工作机制。依据企业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以冶金方向岗位能力为标准,改革课程体系,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按照综合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岗位能力、预就业顶岗生产能力等六个环节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块,形成工学交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育人、岗位培训实现有机统一,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分段完成人才目标,培训考核实现分工协作,独立实施的运行机制,真正把用人单位的考核评价主体的作用发挥了出来。该专业学生在学校进行为期二年的学习,前两年完成理论学习和基本功实训,2013年3月进入企业参与运行生产实习,企业车间主任、班组长同时又是学院的兼职实习指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职业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4、正确引导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宣传职业教育,逐步改变社会不重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加强宣传为社会作出贡献、为家庭取得实惠、为自己闯出路子的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典型。

5、加大对职业学校经费投入。在保障教师工资、学校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迅速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档次,尤其是加强实习训练基地建设,要把实训基地办成高新产业的示范园、高新技术的辐射源,要逐步形成以职业学校为信息集散主体、实训基地为信息传播纽带、农民为信息接受实体的职业教育网络,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形成有职教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还可以尝试聘请一些行业专家作为客座教师,以提高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水平。

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实施教育富民工程,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强教育主动对接经济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智力支撑和直接有效的服务。

上一篇:怎样才能有效提问侯广 下一篇:有效练习在课堂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