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22-08-06 12:21:47

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 要】本文从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教材的内涵,采用灵活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述英语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 研究性学习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0450-9889(2017)03B-0030-02

学习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接受,更要强调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学习。研究性学习概念的提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特色,为了改变学校里传统的知识灌输状况,教育部将研究性学习列入了国家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应该成为学生构建知识、活跃思维、提高技能、发展心智、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研究性学习重在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索问题,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个性为本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深挖教材,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死学”转变为“活学”。从教材中走出来,在“活”中探求知识,形成语言能力。

一、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感知、想象和创造。在英语教学中,自始至终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积极性,引发创新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需要和兴趣。

(一)明确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目的是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重要的是采取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具体、生动并富有感染力地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清楚学习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诱发他们学习的强烈欲望。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需要和动机后,就把往常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习兴趣得以保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因素是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老师的关系。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直接关系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交往渠道,教师应善于运用一切教学技巧,创造一种真诚、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创设自由想象和联系实际的表达空间,激发创新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会用英语。只有不断地学以致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激发其创新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创新教育中,老师作为学生创造过程的引导者,就必须要通过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以发挥创造潜能,从而有创造的行动或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因地制宜,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活动,适当地设疑问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为创造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深挖教材,活化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选取贴近生活的题材,让学生主动研究获得知识,培养课程开发能力,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学生应从语言运用者的角度而不是应试者的身份去关注英语学习过程,学会有效的学习策略。研究性学习概念的提出,为当今英语教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

(一)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促进英语学习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老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因此,学生要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总结学习方法。学生要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学习英语技能。老师更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为他们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注重语言交际功能的训练,以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立足课堂,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堂上以教材为基础,选定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紧扣教材,活化教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设置问题+背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人的情感和创造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景,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要求,有利于引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例如,在讲授 A heathy life 时提出问题:I’m getting fatter and fatter,What suggestions will you give me to help lose weight?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问题。教师问:“What expressions might be used to offer suggestions?”并引导学生说出:I suggest that…Why not…/Why don't you…/you'd better…等句型,提出许多suggestions,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都得到了锻炼。

2.开展英语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大多采用主题研究形式,通过开放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能,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启发其自由讨论,激发学生多向交流的欲望,达到在辩论中学习、使用英语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话题时必须是学生感兴趣并且有意义的,既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又利于在课堂上创造自由开放、激人奋进的环境。比如:在教 Charlie Chaplin 这篇文章时,由于学生对卓别林的影片和他的表演风格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

What can we learn form the text?

What do you think Chaplin wants to tell people by boiling a pair of shoes and eating shoes,enjoying every mouthful in the film The Gold Rush?

学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利用他们在课堂内外所掌握的信息,通过讨论研究的方式,对主题进行由表及里、去糟取精,运用多向、独创、灵活的联想,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去思考、去探索,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力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也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和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3.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良性、深入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非常离奇或不切实际的想法,这就要求教师能正确地看待和评价,不能盲目地批评和指责,这样往往会将学生朦胧的、零碎的思想扼杀在摇篮中,从而会阻止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进行客观的、公正的和严肃的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鼓励、诱导学生创新能力。

(三)开展多种辅的教学活动,开拓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使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占主导地位,教师应开展各种辅活动,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主动投身到英语语言环境中,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例如,教师在课前让学生用英语讲故事、进行两分钟的演讲、听一段英语新闻或用本课的重点单词简单造句等。通过这些辅活动,不仅扩大学生词汇量,还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听说能力,更好地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三、加强课外实践,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课后的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及制约着英语学习的效果。因此,合理、适当、有序的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与延伸。有着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外活动不受教学进度制约,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扩展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一)创办校园英语角,走出“哑巴英语”困境

每周定两晚时间,定不同的地点,让学生踊跃参加,安排一两位老师全程参与协调工作。在英语角,让学生围绕热门话题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敢于用英语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互听互动,听不懂的可以大声重复,互相纠正错误的语法,让英语角活起来。英语角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二)进行英语短剧表演,人人进入角色

为了熟悉剧本,每篇课文先集体突破单词,再分组朗读,然后个人朗读。熟读课文后,老师指导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改写台词,将课文编成舞台剧。让学生安排演员,布置舞台,准备道具。根据学生的层次,合理分组进行表演。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导演或主演,能力稍差的学生担任配角。重在参与,重在开口,让学生自由发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开展任务营训练,学生乐在其中

学生的英语只有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有大量的输出。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校布置场所,如超市、银行、旅行社和博物馆等。师生共同设计英语情景和难度相当的任务指令。要求学生按照要求,人人参与,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执行指令,不断在训练中获得知识。通过该项训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育的过程就是探索与创造,英语教学只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指导作用很好地统一,把研究性学习引入教学中去,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雪 玲.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0

[2]翟洪梅.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华章,2011(10)

[3]陈静波.如何理解和落实基础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J].英语新世纪,2012(4)

(责编 罗汝君)

上一篇:中职医检专业“产教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 下一篇:信息化教学在电工课程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