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中“实例教学”与启示

时间:2022-08-06 12:17:54

生物课中“实例教学”与启示

摘 要: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运用生物学事实,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力、发现力、科学思维、总结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生物学事实在教学中的应用入手,整理了“实例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心得和启示。利用学生真实体验,使教学有感召力,符合认知特点;给学生创造探究事实的机会,培养探索兴趣、观察习惯;从生活中的事实入手,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利用生物学事实,理解概念是怎样被抽象出来的;展示生物学事实,教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利用科研事实,给学生思考的品性和探索的勇气;利用全方位事实,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原动力。

关键词:实例教学;教学;应用

我们从事生物教学的工作者,必须帮助学生把握和分清科学事实,并且利用生物学实例,引导学生开展课堂知识的学习。其实,实例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很好的材料。一切生物学理论的得来都是通过研究了无数生物学实例得到的。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选择运用恰当的生物学事实,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力、发现力、科学思维、总结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还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生物学实例,理解概念是怎样被抽象出来的:

客观事物是形成概念的基础,离开事实本身,概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中尽量通过多种途、方法、手段,对概念的事实基础作一些了解。因此,在生物学教材里对许多概念的讲解都是先通过举事实来进行的。如:要弄清性状分离这一概念,就要把例子中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遗传实验事实搞清楚。

讲到“生物的变异”问题时,插入“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人的指纹完全相同的现象”,接着介绍“视网膜纹取款机”的发明,机器对取款人的视网膜扫描,简单方便,绝无冒领,因为视网膜和指纹一样,每个人都是绝对不同的,包括亲子代之间。以此理解遗传变异和生物多样性这些概念。

2.给学生创造探究事实的机会,培养探索兴趣、观察习惯:

对于渴望走向独立阶段的中学生来说,什么都想试一试,参与意识相当强,因此,教学中选一些学生可以参与的生物实践,是颇富吸引力的。

讲“人和动物的激素调节”时,激素的“微量高效性”我们平时无法察觉,怎样才能更好地“看见”、“察觉”激素作用的生物学实例呢?非亲自参与体验不可。我让学生捞来蝌蚪,买来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分别饲喂蝌蚪,还设置了不给药的对照组,一旦学生参与一项生物实践,不仅培养观察的兴趣和能力,还调动学生对身边事物观察、探索的好习惯。这些参与式的活动对他们的印象肯定非常深,甚至是受益终身的。

3.利用学生真实体验,使教学有感召力,符合认知特点:

一项知识要让学生承认并掌握,它必须真实可信,生物学实例怎样展现出来才最真实?学生口里说出的、同学亲身体验的生物学实例,是同学们最真实的感觉,也是其他同学最愿意相信的事实。讲述是生物学事实展示的一个好方法。

在讲述“免疫调节”时,让班级的同学来表述一下自己是否有过过敏情况?当时的情形怎样?几个学生分别谈谈各自的过敏经历,有人是打篮球时刮风,然后脖子痒脸痒,都是红疙瘩,之后喝水休息了一节课后自动消失。有人用了别人的洗面奶后满脸疹子,后来就不敢再用它,清水洗脸,直至第二天才好……这些学生口里说出的生物学实例,是同学们最愿意相信的事实。

学习“神经调节”时,讲到神经传导需要时间,这一点很多学生没有体会,我就请有此体会的同学讲一讲自己的亲身感觉,一位学生很详细地描述了他被热水烫到的时候,是先看见开水落到脚上,后感觉到疼痛的过程。这样的事实是同学亲身体验的,真实性可信性更高,感同身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要具有一种感召力,它应象艺术品,其内在的美包含着一种热情,召唤着欣赏者的投入,使欣赏者敞开心扉与其展开对话,学生讲述亲身体验,本身安排同学换水、加药、记录。看这些蝌蚪真真实实地在眼前发生变化,同学们很容易就理解并记住了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了。就还包含有个人语言魅力,有吸引力。

4.从生活事实导入,理解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价值:

一些生物学实例来自生活,又总结了生活。讲“近亲结婚的危害”时,向学生讲述“达尔文的遗憾”这一真实故事: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和表姐玛丽结婚,近亲婚配,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玛丽生下10个孩子,个个体弱多病,有3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7个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精神病。学生听了这个著名的生物学家的故事后,个个若有所思。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

另一个层面上,通过生活中生物学实例扩大了视野,也为学生了解生物与人类生活、法律、生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知识的准备,了解生物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

5.展示生物学事实,教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的、微观的、宏观的内容,适当应用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教会观的察习惯和方法在讲述蜜蜂以舞蹈方式传递信息时,放一段录像,将蜜蜂的舞蹈方式连续地放出来,这比单纯讲解示意生动得多,可以反复播放,让学生做记录、找规律、做总结。“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课,对细胞膜结构和成分的探索过程的事实,可以演示出来。此时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勤观察记录,介绍各种观察方法,将感官所及的信息客观全面地记录下来,并养成思考观察记录结果的好习惯,不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样的训练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6.利用科研事实,给学生思考的品性和探索的勇气:

教材对一些科学史实的呈现,如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对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等,往往一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所以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勇气和习惯。

7.利用全方位事实,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原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这是兴趣的内趋力和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学应力求满足学生的这些心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原动力。

当生物学实例,单用语言、文字是不能完全表达清楚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将生物事实全方位地反映出来,创造一个让学生探索、发现的条件。在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时,录像就可以将植物体――器官――组织――细胞等结构依次显示出来,从而表明植物体既有着宏观结构,又有着微观结构。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录像多彩的画面就能轻而易举地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展示出来:山花烂漫的草地上,野兔在悄悄地觅食,不时立起身体,探听周围的情况;凶猛的豹子发现了目标,并奔跑接近目标……多少生物学秘密都有待学生们探究啊。

上一篇:以学生为核心 以学生为本 下一篇:动作示范对体育教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