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通络汤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6 12:07:33

益气化瘀通络汤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733200甘肃天祝县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通络汤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益气化瘀通络汤水煎口服,每日1剂,硫辛酸注射液60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2日1次,6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38例,口服甲钴胺片500μg,1日1次,维生素B【sub】1【/sub】片20mg,1日3次,60天为1个疗程,两组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益气化瘀通络汤合硫辛酸明显改善DPN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益气化瘀通络汤 辨证 硫辛酸注射液 静滴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111

我科采用益气化瘀通络汤合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DPN 3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1月在我科住院DPN 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35~66岁,平均50岁,DPN病程4~13年。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37~69岁,平均53岁,DPN病程3~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诊断标准【sup】[1]【/sup】:糖尿病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就可以诊断为DPN。①肢体感觉神经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刺痛、烧灼感、蚁行感或痛觉过敏,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②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跟膝、腱反射明显减退 或消失。③电生理检查发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④排除金属中毒、药源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酒精中毒等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两组均采用糖尿病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减低体重,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

治疗组:治疗组以益气化瘀通络汤水煎服,每日1剂。组成:黄芪60g,黄精10 g,太子参20g,葛根10g,知母10g,当归10g,三七15g,山楂20g,川芎10g,地龙10g,土鳖虫10g,水蛭粉每次3g装胶囊吞服,贝母10g,夏枯草10g,三棱10g,丹参10g。硫辛酸注射液6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2日1次,60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500μg,1日1次,维生素B 1片20mg,1日3次,60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sup】[1]【/sup】:①显效:肢体麻木疼痛和(或)感觉障碍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糖化血红蛋白HbA【sub】1c【/sub】<7%;②有效:肢体麻木疼痛和/或感觉障碍有较好的改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提高,HbA【sub】1c【/sub】 7%~8.5%;③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sup】2【/sup】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22例(57.9%),有效12例(31.6%),无效4例(10.5%),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显效15例(39.5%),有效13例(34.2%),无效10例(26.3%),总有效率73.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DPN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主要由于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山梨醇蓄积所致【sup】[2]【/sup】。由于长期高血糖造成微血管内皮病变,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改变,血小板纤溶系统、抗凝血酶系统、体液调节与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调节功能障碍,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引起氧化应激增强,自由基生成增多,引发一系列氧化反应,最终导致神经损伤【sup】[3]【/sup】。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发病率约在50%以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糖、蛋、脂的代谢紊乱及低血糖、微血管病变等相关,综合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尚未完全明确。患者多感觉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蚁走感、灼热感、感觉过敏(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感觉减退、感觉消失、上腹饱胀、便秘、腹泻、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失禁、排尿费力、尿不尽、心悸、局部多汗、少汗、无汗、手足冰冷等。

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疗法,主要是在严格控制血糖达标的基础上,运用肌醇,神经节苷脂,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等治疗。中医将本病归属于“消瘅”、“血痹”、“痿证”等范畴。《灵枢・五变篇》曰:“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明确指出消瘅发生与血脉不利有关。清代名医周学海指出:“血如象舟,津如象水,水津充沛,舟始能行,若津液为火所灼竭,则血液为之瘀滞。”阐明津亏血瘀之理。当代名医祝谌予则首先倡导以活血化瘀法治疗DPN【sup】[4]【/sup】。吕仁和教授认为,DNP是由于消渴日久,治不得法,久病入络,在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基础上,内热、痰湿、气滞、血瘀互相胶结,形成“络脉微型徵瘕”的结果,以络脉遍布周身,其血行瘀滞,失却濡养而致肢体麻木,疼痛等一系列变证【sup】[5]【/sup】。由此可见络脉瘀结病机是糖尿病多种血管神经并发症形成的基础。我们所用益气化瘀通络汤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之功效,配合硫辛酸治疗本病,硫辛酸是强力抗氧化剂,可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现象,阻止蛋白质的糖基化作用;抑制醛糖还原酶,阻止葡萄糖或半乳糖转化为山梨醇,可以防止糖尿病、控制血糖及防止因高血糖造成的神经病变【sup】[6]【/sup】。经临床疗效对比,表明益气化瘀通络汤合硫辛酸能明显改善DPN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消渴病中医辩证诊断参考标准.

2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797.

3 赵进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药防治现状与前景展望.中华中医药杂志,2003,2:1-5.

4 吕仁和,赵进喜,杨晓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经验、方案与研究进展.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102-103.

5 吕仁和,主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28-130.

6 汪水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国内文献综述[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17⑷:227-230.

上一篇:产前预防性补钙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影响分... 下一篇:脉络舒通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