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困境及对策

时间:2022-08-05 09:03:19

高中物理教学困境及对策

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很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自己虽然很努力,但学习效果却不好。教师很努力的教学生就是不懂不会。学生着急,部分教师也茫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克服困境提高教学效果的必须。

一、原因分析

初高中物理知识本身的差异。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抽象思维为主,如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瞬时速度、加速度等,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不良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先入为主障碍,调查发现未进入高中前,被他人告知“高中物理难学”的学生占半数以上,对物理学科存在着畏惧感。这种先入为主的人为因素,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对能否学好物理产生动摇,失去信心;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来获得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给高中物理教学造成了无形的障碍。

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精讲,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认知结构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往往对更新认知结构产生障碍作用。经验性错误和原有知识的负反馈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认识影响学好新的物理知识。熟悉的、简单的物理知识同新的物理知识相混淆。如:把动量P=mv和动能Ek=1/2mv2相混淆等。

二、对策措施

1、学生应该端正心态,正确的面对高中物理学习,不必害怕和紧张,树立能学好物理的信心。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

做好课前预习。提前预习可以对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心理稳定。故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课上要认真听讲,主动性思维。高中物理课由于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主动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会知识的对比、归纳和梳理。如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都可归结为匀变速运动,服从同样的基本规律;再如T=2πl/g(单摆),T=2πm/k(弹簧振子),T=2πR/g(地面附近的人造卫星)也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归纳和小结,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可以找出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课记好笔记,每章进行归纳小结。根据老师的要求,养成记录及整理笔记的习惯,做好知识的落实工作。

2、教师要改变观念以生为本。注重师生的感情交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实现师生情感互动,亲其师,信其道,把师生情感及时转化为学生对物理情感,让出学生喜爱物理。

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仍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去探索。教师要在教育新理论指导下,善于将新科技、新产品及时应用于物理教学中,从而让抽象的物理理论直观化,物理教学游戏化、生活化。

直观教学法方法具体地讲是应用模型、语言的形象描述,图文,挂图法,实物演示,多媒体,现场参观,视频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

教学生活化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真正体现“身边物理”“见物思理”。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教学方式多样化。教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不同方面的技能,如创设物理情境,导入物理概念。利用“好奇”心理,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能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与行为。

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拓展学生思路,从而突破困境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节奏 下一篇:怎样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