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8-05 08:31:25

浅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12-02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所需要的是学生以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是更健全的身体离开我们的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 激发学生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心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反之,压抑的心情会使大脑受到制抑,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如果教师上课时精神焕发、情绪激昂、循循善诱就能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一次美术课上,我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举手的人却不多。我心里很纳闷。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积极性和激情都到哪去了?课后,我思索着这个问题。无意中我想起了奥运会冠军得了金牌的情形。于是,我收集了一连串他们得了冠军时的开心,胜利的表情,把它制作成课件。那天,我提前十分钟进入了教室。学生都疑惑的看着我,我微笑着说:“请你们把双手举起来。”学生一个一个地举起了手。我笑着说:“你们看,你们的手不是很重吧。举起手对于你们来说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呀。现在请你们看看奥运会冠军们是怎么举手的,在看的同时请你们和他们一起挥动双手,高喊,他们怎么表现你也怎么表现。”我把画面连续地放给学生看,一开始学生还有点拘束,后来就完全放开了,跟着他们一起欢呼,用力地挥动着双手,好像他们也真的得了冠军一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我笑着说:“你们看,现在我们全班都成冠军了,你们的手举得可真高啊。”学生也会意的笑了。接下来的这堂课上得真是棒极了。再提问题时,全班几乎都举手了。可见,课堂的氛围是多么的重要。要营造这样良好的、和谐的、活泼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师不妨多一些幽默,多一些手段,如讲一个笑话、用个谐音打个趣等等。教师应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蒂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激励,引导会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激励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这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五年级教学《字的联想》一课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尤为重要。刚开始,我用多幅范例来引导学生了解字的联想,让学生的想像力得到拓展。使学生学会把一个字联想出的图形和那个字结合起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如果就你一个人想到了那个字,那你就会得到一个“独一无二”的奖章,十分钟交流一次,看谁得到的奖章最多,谁就能得到一个“我是冠军”的大奖章。当学生第一次拿到“独一无二”奖章时,那种自信、骄傲,溢于言表。学生的自信心一下子增强了起来,为课堂教学的气氛增加了一股清新的动力。到了课后,我准备的奖章竟然不够发了。可见,学生的情绪是多么的高涨啊!激励的方法的有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强化式的表扬,如,你真棒、你能行、有创意等等,也可以给予侧面鼓励式的表扬,如,你勇气、你是动了脑筋了、离最佳答案不远了等等。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赞许的眼神对学生都有积极的心理暗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地学习,使他竭力以给父母到来快乐,那你就要爱护,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自豪感。这就是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低人一等。”我想,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要努力的方向。

3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求知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听不懂了、不会画了、没见过等等。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认知上的心理障碍,如果此时给予压力,学生就会表现为苦闷急躁,情绪低落,对学习丧失信心。反之,如果此时教师能理解学生的这种困境,给予及时的援助,就有可能从此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所以,在美术课上时,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在五年级教学《插花》一课时,我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由一人具体负责分工好每个人要带、要做的东西,当我教会学生制作纸花的方法和基本的插花技巧后,就由学生自己创作,讨论到底做什么样的纸花,把花插成什么风格。每一组里肯定都会有个别很会制作的人,当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始产生竞争意识时,不怎么会制作的人就会向会的人学习。为了自己小组的胜利,会的人也会去帮助不会的人,这样学生之间就产生了一种互学、互助的关系。当然,学生也可以邀请我加入他们一组,那种和谐的气氛可以使学生随时向我发出提问,我也就成了“援助中心”。可以想象这种课堂气氛下的教学是多么的轻松,效果会有多好。所以,每当我采用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时学生的那种开心是可见一斑的。让学生成长为乐于助人的人,这样也就不会缺少“雷锋式”的好少年了。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尊重了学生,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也只有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学生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4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成功的教学不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师能否在平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知识是一个网状结构,学生在自觉解决问题的教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通过知识间的互相启发,创造知识,从而提高能力,发展个性。在二年级教学《快乐的小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行地组合成若干个小队,队员共同为自己的小队取一个好听的队名,然后用一种形式为你们自己的小队做一个标志,如,帽子、头饰、袖章、胸花、面具等等,要有自己小队的特色,不能和别的小队相同。标志做好后,我们到操场上集合,带好自己小队的标志,来做两项活动,先是接力赛,到最后看哪一小队最先到达终点。比赛后,自由活动,由队员共同设计好活动方案。下课时,每一队由一个队员总结性地说出你们这一队今天活动的感受。由此评出“最快乐小队”,本课结束时,学生们的快乐可多了,你一言我一句的说个不定。通过小队的活动,增加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通过对小队标志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的标志可谓是千姿百态。可见,健康,活泼的课堂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如通过注意训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注意品质,通过记忆训练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记忆品质,通过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和思维品质等等。

5 教师以自身为榜样,为学生作表率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榜样和表率,而青少年又是社会前进的主力军。模仿是青少年一个显著的特点。因此,在学生人格完善的教程中,模仿就成了学生的一种主要的学习形式。而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因为,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有威信的,教师的一切言行都是正确的,教师是最值得信赖的。教师的仪、体态、言行举止等等,都对学生起了很大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课堂就为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模仿机会,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塑造作用。因此,每一次的范作,我都是在黑板上直接演示给学生看,每一次的板书,我都把字写端正。每次我都及时地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并让他们说出自己这样画的想法和原因,让那些学生也感觉自己成了别人的榜样。感受自己被别人崇拜的滋味,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记得看到过这样两句话: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个人范例对于青少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掌握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就尤为重要了。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指出:“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作为肩负着培养祖国栋梁的重任的教师应该深知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而课堂作为教育的第一阵地,应该时时围绕这一主题来进行。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真正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向上、有用的人。

上一篇:浅析基于个体差异原则的初中英语教学 下一篇:小班英语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