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科学复习平台 自主重建知识网络

时间:2022-08-05 08:10:37

搭建科学复习平台 自主重建知识网络

摘 要:初中科学教材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及探究活动等内容,如何将各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念、定律、公式等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初三复习中是需要我们教师加以重视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谈科学复习中利用情景设置为学生搭建复习平台,让学生自主重建知识网络,协助完成科学外显知识的内化,从而使学生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情景设置;自主重建;知识网络

许多科学教师在实践中普遍发现了一个突出问题: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概念都很难叙述完整,有的虽然知道,但进一步提问的时候却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这说明他们在学习中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识记,而没有建构科学的概念,更没有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网络结构的重建,这种知识的识记只是在头脑中凌乱地堆积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变得越来越凌乱。

一、学生自主重建科学知识网络的意义

结构主义大师布鲁纳认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既有助于他们解决在以后课程教材中所遇到的问题,又有助于他们解决在课程外所遇到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知识的建构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建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使认知结构发生变革和重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知识重建就是指课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通过知识网络的重组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条理化,为进行相关后续知识的学习提供方便;也避免上复习课时因不易把握、难度较大而且效率较低这些问题而让许多教师感到头痛。根据布鲁纳提出的观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时,在课前教师要认真梳理教过的内容,提取主干知识,根据知识点前后的关系,把一个一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的链接,横成串,竖成链;课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同时,教师要抓住生长点,适当拓展知识、深化知识,让学生觉得有新意,有新的收获。

二、学生自主重建知识网络的策略――情景设置

1.用生活的实物、实例设置情景

通过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情景。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科学有关的社会热点、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验、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实、发明发现的故事等。

2.借助多媒体图片或视频模拟联想设置情景

多媒体教学手段正使信息表现为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的有机融合,将语言文字所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想象的事物,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形式自然生动,内容丰富多彩,使得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形象。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可以模拟出特定的情景,如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等成为有效教学的载体。

3.运用科学实验设置情景

实验既是化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设置、呈现学习情景的基本素材和方法。通过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情景,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获得全面的发展。

4.通过比较分析设置情境

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都是通过比较来进行的,只有通过比较、区分事物的异同点,才能识别事物,把它归到一定类别中去。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个别属性,任何事物都是可分的。在科学复习中,要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明辨正误,避免出现理解知识的片面性,思维的呆板性,思维定式的局限性,使得原有知识产生了负迁移。

三、利用设置情景让学生自主重建知识网络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1.在复习课中实施情境教学,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以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

2.设置情境应贴近真实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对实际的了解、拓展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因此,在设置情境时,应该贴近真实,尽量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但情境不能过于复杂、抽象。

3.情境创设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随手取材的实验进行探究活动,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与合作中学习。

4.创设情境复习课与开放性的关系

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更加具有开放性的探究活动,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科学教学评价正在经历着从知识取向、双基取向,向能力取向、实际应用取向、科学素养的多元取向的转变,以及从单纯基于考试和测验的评介向基于多样化的评价手段的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和教材的“媒人”,教师能通过各种方法(如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重建,同时能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使学生能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中掌握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教育的要求,最终“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把他们培养成能用科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真正成为有能力处理大量信息的现代中学生。

参考文献:

1.杨秀英.科学复习课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2.韩宝娟,毕华林.论化学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创设.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

3.蔡会强.构建知识网络 提高复习效率[D].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5).

4.施红专.化学探究性学习问题情景创设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杨章宏.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李丹,俞竹超,樊治平.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2(06).

7.徐琴.生态系统思维导图.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大溪二中)

上一篇:先学后教,凝聚课堂的正能量 下一篇:优化课堂结构,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