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思考中感受价值

时间:2022-08-05 06:41:34

高中数学思考中感受价值

现今,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对知识的好奇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动力,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跟大家分享已经尝试的一些做法.

一、借助教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一直是数学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成立合作小组,体验合作学习,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缓解他们的学习竞争矛盾,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古书上所记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是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切磋,彼此交流,从而增强学习的效率,更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

例1探究椭圆的定义时将学生分成3到5人一组,每组分两个图钉,一根没有弹性的绳子(约20厘米长),一支笔,一块纸板,让学生把纸板固定在桌面上,再把绳子栓在图钉上,再将图钉固定在纸板上,用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纸板上慢慢移动,留下轨迹,得到椭圆的图形. 在学生们惊叹于他们的杰作的时候提出问题:1.椭圆上的点满足什么条件?2.如果绳子被两个图钉拉紧了,还能画出椭圆来吗?如果绳长比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还小呢?3.绳长不变,改变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椭圆的形状有何变化?学生们被这些问题所吸引,相互讨论和合作演示后问题逐一得到解决,这样对椭圆的定义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神奇的是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自然,课下的同学关系也更加和睦.

二、以古代数学家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在我国数学史中有许多引以为豪的数学家,他们刻苦、研究,严谨治学,勇于克服艰难险阻的事例,能深深地激励学生.如在介绍华罗庚和陈景润时,激励他们以华罗庚、陈景润为榜样,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的精神.又如在用到勾股定理时,教师适当补充介绍了《九章算术》的一些内容和作者的成就,在教函数的性质中涉及到轴对称图形时,引入天安门、故宫的对称,南京的中山陵,山东的孔庙的对称,京剧脸谱的对称,汉字的对称,自然贴切地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让学生在竞赛中增长自信,展示自己

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我们要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针对高一新生运算能力不强,运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班上准备几副扑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比赛口算,取“A”到“K”对应“1~13” 的每个数,去掉大小王之后总和应为364,老师在每副牌中随机抽出一张牌,让几个学生同时计算总和,最后与老师抽出牌的总和应为364,看谁算得又准又快.再如,在每节新授课上空余十分钟让学生做几题及时训练,题目紧扣当堂知识,难度不要太大,对学生的正确率进行统计,一段时间下来对正确率高的十名同学予以表扬和奖励.这些小比赛可以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的信心,增强勇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四、让学生在求知欲望中探索

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是教师为学生参与学习所应创设的最佳心理环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只有有了疑问才可能作进一步的思考,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按照认知规律,容易对悬而未知的问题产生兴趣. 设置悬念情境,将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案例:在讲授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教师向学生大声宣布这样一个计划:本人愿意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000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第一天给我回扣1分钱,第二天给我回扣2分钱,第三天给我回扣4分钱…,即后一天回扣的钱数是前一天的两倍,你们愿不愿意?此问题一出学生们热情高涨,竞相说自己愿意,也有学生不太放心,提醒别人注意这么“诱人”的条件会不会有陷阱,这笔交易到底划不划算,只有算出“收”“支”才知道,而其中的“收”为3万元,“支”就要求等比数列1,2,4,8,…的前三十项的和,如何求和S=1+2+22+…+229① 呢?这就要求学生探索出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和求和公式了.同学们很迫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积极思考,很快就想出办法,将①的两边都乘以2得到2S=2+22+…+230 ②,将②-①得S=230-1,利用计算器,同学们很快算出他们要是同意教师的计划收取教师3万元后,却要支出1073.741823万元.学生们揭穿了教师的“阴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再趁热打铁,和学生一起探索一般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错位相减法.

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这也是他们积极探索精神和强烈求知欲望的表现,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加以扶持和鼓励,并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因为这其中可能蕴涵着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五、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阅历来看,单给他们讲要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学习的这样的大道理收效肯定是不大的,如果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数学应用广泛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进行计算求值题教学时,设计买卖情境进行引入,或在游戏中让学生去发现在计算出现错误而闹出的笑话,此时请学生想一想如果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出错会带来怎样的损失.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也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就有机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从而萌发了为祖国的强盛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动机,激发出学好数学,运用数学的热情.

通过笔者的摸索,发现虽然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但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有意识地把生命教育渗透入数学教学之中,这样才符合学生数学学习与生命教育的和谐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感兴趣的,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价值.

上一篇:自主纠错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差异教学,个性发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