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22-08-05 04:43:02

巧用“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有专家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更多的教学资源是在课堂中产生的。这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教学资源。如何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使得“纠错”增值?如何利用“错误”来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巧用“错误”导入教学

最近,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有意在引导学生回顾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后,让学生猜一猜:“3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一部分学生满怀自信地说:“看个位是否是3的倍数。”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只小手陆续举了起来,探究活动便由此展开……学生的错误成了他们自己的探究性资源。

二、巧用“错误”展开教学

新课的展开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教师会利用最好的时间段,让学生进行探索交流,达到对新知识的建构。

1.巧用错误,突破难点

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一些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教师要巧用错误,突破难点。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我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道题:在五年级学生献爱心捐款活动中,我班24名女生平均每人捐款4.8元,30名男生平均每人捐款5.4元,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当我们正在就(4.8×24+5.4×30)÷(24+30)这种方法讨论解题思路时,一名学生急着补充他的简便方法:(4.8+5.4)÷2=5.1(元),并且振振有词说:“全班学生分成男生、女生两部分,我就把一名男生捐的钱加上一名女生捐的钱,再除以2。”这时,我并不是简单地否定该生的想法,而是及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辩论,从而使学生对平均数本质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

2.设置错误情境,显示错误,控制错误

这样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教师搜集和捕捉学生中生成的资源,把它呈现在黑板上,作为教学的资源加以利用。其次,不急于解决这些计算中的错误,而是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思维碰撞,学生认识到自己原先发生的错误并形成正确的理解,最后通过质疑解疑。这样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讨论和思维碰撞而形成的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个真实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同时,这样的学习控制了可能发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在学生找错、议错、辨错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三、巧用“错误”巩固拓展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如何深化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教师往往要设计一些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在这中间需要我们独具慧眼,捕捉并巧妙运用错误于教堂活动之中。

1.巧用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一次听课,一个环节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学了认识人民币之后,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我手上有一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比5元大,比20元小,请你猜一猜。”有的学生猜了15元。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必要让他们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好好地理一理。于是老师说:“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老师要求你:尽可能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说完整;还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就安排足够的时间供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让学生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组织反馈评价。

学生经历了一个整体思考人民币种类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对生活经验的回顾――收集、整理,又有方法上的思考――有条理的思考、归类与类比;继而形成对人民币的总体认识,完善了认知结构。

2.巧用错误,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些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我们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改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下一篇: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