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误区之我见

时间:2022-08-05 03:22:20

中职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误区之我见

摘 要:现阶段,中职校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如空洞干瘪、远离实际、填鸭式的灌输。为此,应努力改变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来源,做到依托生活,符合实际;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 误区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中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且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笔者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学校团委书记,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现阶段的中职校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存在着一些误区,阻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亟需改革。

误区之一,空洞干瘪

在使用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的教材中对“爱岗敬业”是这样描述的:“爱岗敬业就是在工作中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职业成功的重要基础;爱岗敬业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乐业、勤业、精业。” [1]

教材上仅仅简单说明了什么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重要性,以及爱岗敬业在工作中的要求。很明显,这种缺少具体事例的支撑的干巴巴的说教不能唤起学生明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当然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爱岗敬业不是深奥的概念,只有条理清楚地阐述爱岗敬业的内涵,并以生动的事例来佐证,才能有利于学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准则。然而,现有的教材既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也无法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因缺少实际意义而显得不真实。

误区之二,远离实际

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材上讲了诚实守信的含义、重要意义及其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但这样的内容严重脱离社会实际,无法说服学生。毋庸讳言,当前我国整个社会的诚信严重缺失,“毒奶粉”“地沟油”等不诚信的事件昭示了社会道德的滑坡与诚信的缺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简单地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既显得苍白,也不利于他们适应社会。诚实守信在理论上无疑是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但如果不顾社会实际,把这一项内容简单化处理的话,只会培养出不能适应社会的、幼稚呆傻的学生。

误区之三,填鸭式的灌输

中职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当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干瘪,与中职生的道德心理发展水平严重不符。这样的教育内容必然导致填鸭式的灌输,不利于发展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与理解,阻碍学生职业道德思维的提高与职业道德体验的深入。现实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了两年的职业道德教育,结果只记住了一些条文道理,内心对职业道德的内容没有深刻的感知,考试过后就完全忘记了。

笔者认为,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多是从理论中、从书本上演绎出的,不是基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来确定的,所以表现为很多不足。因此,应努力改变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来源,做到以下三点:

一、依托生活,符合实际

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空洞、虚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的实际状况,想当然地设定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因此,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改革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必由之路。“生活世界是胡塞尔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个人或各个社会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生活世界是一个直观的世界,即是一个日常的、触手可及的、非抽象的世界”。[2]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就应该指向、反映并依靠复杂的生活世界。据此,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从业者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修养,学校就应该培养学生这些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应该面向企业、工作的现实,而不是书本上大而空的口号式的规范。如果不顾实际工作中职业道德的需要与真实状况,拟订一些凭空捏造或无端拔高的教育内容,就会因为不符合实际而显得虚假。

二、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现实社会是复杂的,在各个行业的实际工作中,职业道德有高尚的,也有卑劣的;有与人类的基本良知与道德相一致的,也有违背人类的基本道德要求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不脱离社会现实,具有真实性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展他们明辨是非、抵制丑恶、践行良善行为的能力。换言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并不排斥价值倾向性,恰恰相反,在具备真实性的前提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三、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

职业道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维度。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最终要通过道德践行环节的检验,仅靠语词的灌输与记忆不能奏效。因此,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意指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能够与实际中的具体行为相对应,应能够转化为真实的道德行为,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或停留在头脑中的认识层面。道德教育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道德践行活动不可或缺。只有能够落实为真实道德行为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无法成为教育学生的有效载体。

在人生路上,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失败首先是做人的失败。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希望教育出做人成功、做事成功、人生成功的学生,这也是教育的成功。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因此,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改革,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是培养合格的国家建设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职业道德与法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2,43.

[2] 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31,132.

上一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突出素质教育 下一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优化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