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习能力培养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时间:2022-08-05 01:17:16

注重学习能力培养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摘 要:“教,是为了不教”,这应是我们教师搞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能够做到了吗?或者能够做到了多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学教师。

关键词:学习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235-01

“教,是为了不教”,这应是我们教师搞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能够做到了吗?或者能够做到了多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学教师。事实上,“台上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台下学生无可奈何地听”,这种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学生学得很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兴趣,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被禁锢在我们许多教师那所谓的“精心教学设计”中。殊不知,主动性没了,学生自身的潜力也被抑制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创造性也被扼杀了。因而也就导致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缺乏创造、缺乏创新,只会一味的被我们的授课老师牵着鼻子走。到头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再优秀也不过是“复读机”而已。一个有远见的、对学生真正负责任的老师应该教会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个目标。其实,只要我们教师注意从细节入手,在平时的教学中刻意着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着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下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古人说得好:“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每课学习之前,我就刻意布置学生先预习课文,要求学生先自己独立把课文读通、读顺,粗略通晓课外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了思考和知识上的准备,从而为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打下有利的坚实基础。预习可根据年级段的学习目标和课文学习目标,明确基本的预习任务。例如,二年级学段,学生的预习目标应该是:读通课文,在课文中勾画生字并巧记生字字形,简单说说你的读书感悟。有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布置学生课外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大致了解一下与课文相关联的内容。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只要经过了预习,头脑就有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初步印象,为学习课文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这样,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能有限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充分地进行自主交流,充分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我们老师只要创造一个浓郁的交流氛围,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的心态会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寻求答案以便更好地展现自己。实践证明,学生课前预习得越充分,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越高。课前预习,对于后进生来说,好处尤其大,预习的习惯一旦养成,那些后进学生就不会因为反应速度赶不上而感到吃力,使得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去琢磨、去交流,从而学习效率得到了提升。事实证明了,布置好课前预习,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也就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给予学生充裕的合作探讨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执教教师应大胆放手把课堂让给学生,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给予他们广阔的思考和交流空间,引导他们热烈地去交流、大胆地去讨论,积极地“学”、激烈地“议”,就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教师只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行了。当然,前提条件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什么,“议”什么。比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一课时,我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合作交流任务:第一,互读课文,纠正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第二,说说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第三,读了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第四,质疑解难,你还有什么疑问?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教师鼓励各小组要充分体现“团队精神”,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20~30分钟左右)积极地完成。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便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教师深入到组内去“变成”他们中的一员参与讨论交流,以便深入掌握他们掌握知识的深浅,便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好胜的心理驱使他们激烈地交流,在交流中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很多时候,我们教师预设的疑难问题已经被他们迎刃而解,已经不用老师再去费九牛二虎之力去讲解了。只要给了学生充裕的交流时间,绝大部分组员都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在小组合作的彼此对话中,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全班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自信心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切实提高。

三、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培养自信

正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生天真、活泼,个性张扬,喜欢被认可。我们教师要顺势而为,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逐步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便于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技能。实践中,我们教师在教学氛围的营造上,多多鼓励学生积极地交流和发言,就是一个有效的锻炼过程。比如,在让学生小组探讨问题之后,就鼓励每个小组的代表来汇报他们的交流成果,一个代表汇报时,全班都要认真听,对他们的汇报情况积极地进行点评。其实,在全班的学习汇报、点评的学习互动中,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及疑难问题无形当中已经解决完成。实例:我在上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一课时,让学生完成合作交流的学习任务之后,就让各组代表根据交流内容逐项进行汇报。全班则进行点评,在“争议”中完成。一个组的代表对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汇报时,是这样说的:“因为老爷爷他小时候是是孝敬父母的人,而现在,这三个儿当中,一个儿子也很孝敬父母,所以他只看到一个儿子。”这时,许多组的人员纷纷举手,表示不赞同。一个组的代表说:“不对,第三自然段写老爷爷在他们的后面慢慢地走着,三个儿子他都看得到。老爷爷这样说是因为这个儿子能够帮助妈妈提水,知道关心妈妈。是个孝顺的孩子,老爷爷很欣赏他”。其他组员纷纷表示赞同。结果,在汇报学习交流的成果时,自己解决问题了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当然,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教师则根据大家交流情况只是进行关键性的点拨,让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探究。长期训练,层次不同的学生都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习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对学习也越来越充满自信。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深体会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但提高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逐步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上一篇:在农村初中如何将生物学习贯穿于平时生活中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巧妙引入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