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8-05 10:14:46

“国际贸易”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文章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特征、模式与实施条件入手,提出了国际贸易课程实施研究性学的策略,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国际贸易;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0-006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获取依赖性越来越小,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的资源条件越来越丰富。为适应以这一时展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研究性教学是一场全新的教育理念革命,对提高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合作意识,乃至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条件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学习” 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自我研究”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而且是重要的引导者,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受众,而是主动的知识获取者。这种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取到知识、能力、素养和自我探究的成就感,而且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又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

1.注重学习过程。传统教学注重学生知识的被动记忆和继承,重视学生考试成绩和学习结果。研究性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在亲身实验、实践中发现规律,或者在资料收集中自我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合理的方法和技能自我分析问题,以此获取知识或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对策。

2.实现跨越课堂的开放性教学活动。传统教学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性教学空间开阔,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启发思考及课后作业等,而是与广阔的社会与自然世界相通。学生通过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基地、网络平台等媒介有目的有选择地搜集信息,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或者通过深入社会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调研,在教师指导下撰写读书报告、学术论文,研究专题,通过参与或举办相关学术报告会、讲座及各种学术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3.注重团队合作,学以致用。研究性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根据研究目标,按照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特点,进行具体分工,制订细致的研究计划,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与实践研究,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和形成独特的研究结论。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通过不断分析和自我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来提高其理论综合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研究性教学的模式与实施条件

在长期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中,诸多高校的教学改革者们已经开创很多种具体模式。以教学场所为划分标准,研究性教学模式有课堂启发式教学模式、课外(实践)专题或项目研究模式和课内外结合模式三种。

课堂启发式教学模式较为初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巧妙的启发引导更重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引导,以期逐步接近教学目标。

课外专题研究模式虽然有教师的指导,但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重要。相比之下其实施条件也更高。为获取预定的研究效果,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理论基础和具备一定研究技能,专题或项目本身难易适度,而且不能单纯靠学生的兴趣,还要有一定的考评机制来约束。

课内外结合模式。一般针对相对复杂或难度较大的专题或项目,采取“课上发现问题、确定专题――课下研究、分析问题――课上专题展示、集中交流、达成共识”的路线。这一模式将课内教师的引导和课外学生的学习、研究很好地统一起来,并经过课堂的再一次集中展示和交流,师生一起进一步解析和论证学生自我研究中的思路、方法、结论等,从而获取较成熟的研究结果。

课内外结合模式的实施条件兼备前两者,对教师和学生要求都很高。

按照内容来划分,研究性教学模式还可以分为问题解决模式、项目训练模式、实验体验模式、案例研究模式、课题参与模式和自主研究模式等。

二、“国际贸易”课程研究性教学实践

“国际贸易” 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财经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以国际贸易现象及国际贸易发展为主线,重点探索国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其理论性质浓厚,同时又有很强的时代性。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国际贸易”课程组在以往课堂启发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建立了合作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实验项目,并在2012、2013级的授课过程中实践,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研究性教学的准备

首先,课程组通过集中讨论,根据研究性教学特点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明确了研究性教学的重点、课堂研究和课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其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目标,明确了具体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如课堂问题解决模式、项目训练模式和自主研究模式;再次,设计一套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最后,搜集、整理和统一编纂研究性教学所需要的案例、分析材料、文献检索方式、权威网站、中文数据库、统计年鉴及研究方法等。

(二)研究性教学的原则:渐进性带入

一般来说,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围绕问题展开,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提出并确立问题阶段、研究分析阶段和成果交流、论证阶段,是一个证实或证伪的过程。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我们坚持渐进性原则,即逐渐引领学生进入研究。一般先由教师找出或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找出问题,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研究范式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分享研究成果和群体性论证。

1.向学生介绍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模式及对学生的要求。在第一节课绪论中,要把这门课教师怎么讲和学生怎么学,以及教师的要求讲出来,也就是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和成绩考核方式告知学生。然后按照自愿原则,以4―5个学生为单位进行分组,选定组长,明确组长职责。在介绍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时,我们顺势把课程的教学计划和研究性内容指出来,并说明每项研究性内容我们欲设定的研究模式是什么,计划怎样开展,评价方式如何。

2.做好研究性教学的示范,让学生逐渐参与。研究性教学要逐步将学生带入研究中来,由旁观者、局部参与者到小组的话题展示,最后是小组的课内外结合专题研究。在前三节课中,我们主要做好研究性教学的示范,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案例、文献、历史数据等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研究性教学示范,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如何关注国际贸易现象,怎样搜集和分析国际贸易数据,如何总结国际贸易规律的一般方法。前期阶段,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案例参与讨论,参与总结。

3.课堂8分钟小组话题的展示。从第四节课开始,每节课的前8分钟,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组的话题展示。这种话题一般是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进度,选择当下热点的专业问题,提前两次课进行布置,指定小组来做PPT进行讲述。小组长详细记录分工状况,在展示后,由该组成员接受教师和所有同学的提问。在期末,所有小组都展示完毕后,同学们统一评价,按照合理的成绩分布比例,给每组和每组分工成员打分。

4.探索性专题的课内外研究。对国际贸易的热点复杂性专题,教师列出选题供各组进行选择,采取三个小组合并为一个大组的形式,布置学生课后进行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概括总结、大组内部讨论,最后在课堂进行分享及讨论。这样的讨论课在教学计划中单列了3个课时。打分规则和小组的相同。

三、“国际贸易”课程研究性教学效果及思考

我们的试点获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期末学生的教学评价中,“国际贸易”课程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为了更好地获得课程教学的成效信息,课程组在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1%的学生感到收获非常大,有37%的学生感觉有收获。有95%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门课。91%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参与提高了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和协作能力。95%的学生认为基本掌握了课程内容和基本学习方法。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课堂学生参与度提高,对教学内容虽然拓展较多,挖掘很深,但是教材某些内容无法顾及。也有极少数学生认为这种研究性教学模式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学生更多关注自己所在小组的任务,不如教师灌输式教学学到的多。对这部分依赖灌输式教学类型的学生,我们以后应该加强自主学习的观念教育,积极引导鼓励其积极参与主动式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以后还应该加大课程的网络资源开发、第二课堂的建设。要把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统一起来,组织课外教学,布置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研讨内容、任务。完善课程的网络资源,建立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支持系统,依托课程网站或教师个人博客引导学生开展网上学习与交流、网上专题讨论、观点争锋等。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指定的参考书和参考文献,撰写读书报告或学习撰写文献综述。依托学生专业社团,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开展专题分享会等形式,进行专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

究,2006,(2).

[2]陈兵.论研究性教学的本质、特征与要素[J].教育与职

业,2009,(3).

[3]贡福海.研究性教学体系构建:点、线、面、体结合[J].中

国大学教学,2009,(4).

上一篇:对房地产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方法探讨 下一篇:水电生产班组长岗位通用能力模型构建与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