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动画中的想象特质

时间:2022-08-05 09:36:22

论中国动画中的想象特质

[摘 要]本文试图从想象的特征,动画的本质特性来论证想象在动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想象在动画创作中可循的规律、动画创作中想象思维的培养及动画创作者想象素质的提高。以期对当前中国动画缺乏想象,题材老旧,造型死板,形式单一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想象 假定性 民族 技艺

目前,大部分动画学术资料都集中关注动画民族性的传承、动画视听语言的研究、动画二、三维技术的的探讨。而关于动画中想象的研究很少,即便有也大多片面讨论动画的题材,且多半是以抨击开始批评结束,并没有总结出一套解决方案。但就动画的本质来说,成功的关键主要是看整个作品是否具有观众认可的想象存在。动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能借助各种艺术为载体,将创作者的想象传输给观众,让观众接受这种虚幻且乐在其中。想象是展现动画魅力的根基,对作品的好坏起着直接的作用。

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想象。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对传统思想的改造一直是中国动画探讨的问题。中国千年来受教于儒家文化,中国优秀的动画作品也散发着一种儒雅的气质。将想象用内敛婉约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中国动画的特点。以民间传说,经典文学为蓝本,创造性的挖掘趣味元素是中国早期动画的闪光点。

早期中国动画巧妙灵活运用民族文化,想象特质也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常说中国现代动画因为说教性太强,导致没有幽默感。其实幽默与否,跟说教不直接相关,关键是不能采用平铺直叙的说教方式。在早期中国优秀动画中,说教就是存在的,即便现在来观看也不会感觉呆板。创作者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入主观想象,融入有意思的情节,这样的说教观众很容易就接受。比如1941年拍摄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剧本来自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的一段。《铁扇公主》对主题升华的成功之处在于,借古代文化警示现代人,剧中孙悟空提倡反抗牛魔王,其现实意图就是号召中国人民要团结一致反抗帝国主义的欺压,说教的方式运用得十分恰当得体。细节处理充满了想象力,卷起带走,然后又像吹气球般吹得鼓鼓的,坐了上去,这些想象的运用让观众拍手叫绝。

二、动画技艺上的想象。中国传统动画对于材质,技术,艺术效果的想象创新也是值得现代动画人学习的。五六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许多技术精良,画面优美的作品。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皮影动画,各种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尤其是水墨动画的在世界动画界的艺术价值很高。不在功利主义驱使下进行的艺术创作才能产生长久的价值,老一辈动画创作者创作的一系列唯美的水墨动画片曾在世界动画界掀起了一片赞叹,《山水情》、《牧笛》、《小蝌蚪找妈妈》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以当时的科技程度,很难想象创作者是怎样用胶片达到水墨效果,创造出如诗画般的意境。这都是动画创作者敢于在制作手段和艺术风格上进行尝试,大胆想象,加上兢兢业业的制作,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

三、追求想象的本质美。早期的中国动画理论相对较少,也不像现在这样讲究视听语言的运用,单纯依靠创作者的想象,调动创意积极性的结果。动画的艺术价值反而更高,动画的本质美感反而展现得更深入。受现代科技的影响,特别是影视艺术的跨领域交融,中国动画的发展有更多的资源可用,但受市场利益等一些因素影响,动画偏离了本质,创作中要不就是毫无想象,要不就是硬塞进去的没有感觉的空想。导致动画往往都是技术包裹下的科技衍生品,没有艺术价值,达不到观赏水准。好的一面是,中国学院派的动画学子们并没有消沉沮丧,大量优秀短片试验片涌现,中国动画依然有朝气蓬勃的面貌,插上想象的翅膀继续向前。

每一种艺术都有其不同的风格派别,动画艺术也是如此,研究中国动画的想象特质,有利于动画创作中想象力的发散。特别在现今这样一个高信息化的时代,各种文化的开放式交流为动画想象思维提供了沃土,数字技术日益更新也为创作者构想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想象来源于现实世界,是真实生活的变形,是连接现实与幻想的媒介。在动画创作中要悉心感受生活,把现实物质资料与精神认知结合起来,打破常规原理重新组合剪裁,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新世界。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薛燕平.非主流动画电影:历史・流派・大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5.1

[2]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8.3

[3]葛玉清.动画电影叙事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2.13

上一篇:企业管理软件的未来 下一篇:电信运营商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