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时间:2022-08-05 09:27:41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摘 要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标志,作文教学的效果好与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作提出了总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所以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关键词 作文;培养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实际是知识、语言、认识等方面的综合。作文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平时积累材料的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上。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以上几方面进行训练。在构成作文能力的诸因素中认识能力是基础,更应得到重视。

一、掌握培养小学认识能力的原则

培养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也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跟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性很有相似之处。就学生认识事物来说首先是顺序的训练,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认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是记叙文,恰符合这一认识需求。所以老师在教学课文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寻找作者思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并迁移到作文中,让学生写作时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表达,并借此教给学生有序地认识事物的方法,掌握规律。如巴金的《海上日出》第三自然段用5句话描绘出海上日出的壮丽画面。先是写太阳露出了小半边脸,接着写太阳向上升,再写太阳冲破云霞,然后写太阳光,最后写太阳旁边的云。像这样按时间或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体现作者思路、观察顺序写成的文章很多。结合这些课文的教学进行顺序写作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有序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理清段篇的内在联系

通过理清段篇的内在联系,可以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第一自然段写“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后面的段落就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来写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这样总起分述,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观察顺序等写成的文章是很多的。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了这些规律,迁移到作文中学生就会围绕事物中心有条理、有详有略地表达。

三、以读促写,实现读写迁移

提高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能力,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作。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实现读写迁移。但只靠课内的教学或课内的读写结合远远是不够的,还要进行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倡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并规定了小学阶段145万字的阅读量。为了引导学生多读书,老师要给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并从不同渠道给他们提供阅读的书源。比如在五年级时,给他们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图书室里找不到这本书,我就从网上邮购。

四、观察目的性的培养

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丰富多彩的家庭、学校、社会多种实践生活体验,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途径。重视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引导学生注意周围的人、物、景,从身边事物中搜集作文素材,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五年级的第一次作文写一次活动,有一部分学生就邀约去县城中心的代家堡游玩,回家后就游玩实践活动中的观察体验进行作文,与没有参与这一活动的学生作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参与活动的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感,没有参与的学生作文空洞乏味。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某个情节或结果上,而忽视对事物的细致了解,忽视观察实践中思维的参与。表现在作文中不是三言两语,就是泛泛的流水帐。这是忽视观察的目的性、精细性和持续性所致,所以教师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引导。布置学生跟踪观察,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才能取得对该事物的全面认识。跟踪观察某一观察对象在一个阶段的变化特点,就能有效地锻炼观察的目的性,提高认识能力。比如我指导学生种向日葵、养蚕等活动,指导就整个参与过程写观察日记,就是有意识地锻炼他们观察的目的性,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总之,认识能力和思维、观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不能分开的,必须同步训练。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提高。因此我们要提高对培养学生认识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

上一篇: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教学评价 下一篇:在初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用发散思维方式进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