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1 06:57:33

浅议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究问题的乐趣,获得学习的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使他们识别出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式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自主探究、质疑和研究。要让学生们亲身经历一个又个探究活动,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去发现,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而非形式化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以前单一的接受性学习逐渐转变为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探究”和“思考”,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已知的条件去寻找和发现预知或未知的结论。

怎样才能达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呢?我针对数学学科特点和儿童认知事物的规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有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发展思维的足够空间。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自己辛勤劳动,开心收获,获得胜利的喜悦与自豪,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通过学生主动去获取一点又一点知识,探索发现一个又一个问题,使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进而培养了学习能力,开发了探究能力。

首先,变“老师强塞”为“自主探索”

在应试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追求高分,高量,大搞填鸭式教学。课堂上教师从头讲到尾,包办到底,学习手段单一,难以激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学习兴奋点。只有我讲你听,教师是课堂上的权威,学生只坐着等待教师一口一口的喂,没有过多的思考空间,这无形中制约了学习的智力开发与学习兴趣,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乏,其教学效果也难以真正的提高。

针对这种教学与学习情况,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事理的水平,精心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不断给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以及已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和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他们引导和帮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树立和强化自信心,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先让学生回忆并复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依据与过程,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推导依据与过程。然后向学生提问:“我们能不能也把圆面转化成原来学过的一种平面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呢?如果可以,应该怎么样做呢?用你们准备的小圆片自己动手试一下。”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进行画、剪、拼。这样就点燃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火花,激发了他们的求和欲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诱发思维,而且可以引发其求知的意念,产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

第二,变“教师讲解”为“学生讲述”

课堂上讲课是教师的职责,但应就讲在新处,讲在精处,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讲。要充分相信你的学生,让他们走上讲台,试着当一当“小老师”。这种方式不但检查了学生自学探究的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将自己学会的知识比较明确的叙述出来,让其他学生听懂。一改过去只会做,却不会说的弊端。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例如,在计算圆面积时,常要算出半径的平方,当出现求152,252,352,452等的计算时,让学生计算成出152=225,252=625,352=1225,然后让学生归纳出个位上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计算的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出了这种特殊算式的求得数规律,并且很快说出土文物52,952的得数是7225,9025。当我让学生很快说出4.52,7.52的结果时,学生利用刚学到的求积规律和小数乘法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很快报出得数是20.25,56.25,并一一六出口算求积的步骤过程。课堂上学生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情丰富而独特,充分表现了个性化的主观感受,这正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教师适宜的引导,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类推、迁移、创新的灵感,引发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正确知识。

第三,变“教师提问”为“学生发问”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是最平常的教学手段。但教师一味地问,表面上是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实质上却给学生的思维格式化,限制了学生思考的自由空间,其思维能力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将“老师提问”改为“学生发问”,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当学生总结出性质,需要进一步理解时,我设计了一个引导性的问题:“掌握了这个性质,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们解答吗?”这时学生们就积极思考,提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互相质疑解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了思维空间,进一步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第四,变“教师讲解”为“学生试说”

在各科教堂过程中,教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数学教学更不用说,在总结计算方法、定义、法则或课堂知识小结和课堂总结时,让学生试着说,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学《节约用水》之前,我提出讨论题: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找资料,整理数据,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搜集材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争相发言交流,归纳出水为什么会用尽的依据,节约用水的方法有哪些,相互补充理由、方法后,再由两个学生分别总结水为什么会用尽,我们节约用水的办法有哪些。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收集材料,整理信息,探究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勇气与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前、课中,我都把学生由被动地听,引到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成为课堂里活泼的有朝气的小主人。给学生营造一片轻松、自由、丰富多彩的乐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大乐趣。

上一篇: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分析 下一篇: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