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树择伐林经营技术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5 07:59:41

目标树择伐林经营技术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对目标树择伐林经营技术的定义、意义及具体技术措施进行详细阐述,并针对当前退耕还林工程现状提出其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目标树;择伐林;经营;退耕还林;应用;贵州遵义

中图分类号S752.22;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56-02

1遵义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概况

遵义县位于贵州省北部,辖29个镇2个民族乡、240个行政村35个社区(居),国土面积4 091.6 km2。县境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3.5~15.7 ℃,年均日照时数1 147 h,年降水量1 043 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土壤主要为石灰土、黄壤、水稻土、紫色土。中低产田土占60%,坡土面积大,水土流失较重。自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以来,截至2007年,全县累计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29 794.87 hm2,其中退耕地造林10 429.87 hm2,荒山造林17 365 hm2,封山育林2 000 hm2,工程涉及全县31个镇乡163个行政村42 189户,涉及179 975人。经过全县务林人和退耕群众的共同努力,遵义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较大的成绩。但是林地还处在未成林或幼林阶段,林木抵御病虫害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加之2006、2011年遵义县遭受长期干旱天气和2008年遭受50年不遇的雨雪凝冻,导致苗木大量损失和死亡,历年荒山造林补植资金不足,各地退耕群众认识存在差异,管护力度也参差不齐,导致部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长势极差。为此,国家从2008年起开始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基于上述原因,遵义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切实巩固退耕成果,是保证全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建设全县生态文明和确保18万退耕群众长远生计的政治任务。

2目标树择伐林经营技术

2.1定义

目标树是指近自然森林中代表主要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的少数优势单株树木,即长期保留,完成天然下种更新并达到目标直径后才采伐利用的林木[1-2];目标树择伐林就是以培育目标树为主要经营方向,以择伐为唯一作业手段的森林经营体系[3-4]。

2.2内容

2.2.1目标树的选择。以林分中的优势树种或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初选树树龄一般为中龄期,树高13 m以上,胸径15 cm以上,具体以林分总体状况确定;外观上要求选择树干通直、冠形丰满、生长状态良好且无损伤的树木。

2.2.2目标树择伐林的经营管理。一是标记目标树。目标树选定后,用油漆在胸径处做环形标记,定期进行标记维护;将目标树的树种、树高、胸径、坐标、生长状况等相关因子记入目标树管理卡片。二是确定株间距。阔叶树种为采伐胸径的25倍,针叶树为采伐胸径的20倍;2株目标树相邻,其内径不小于2 m,外径不小于10 m,3株相邻,内径不小于3 m,外径不小于12 m。三是修枝和整形。针叶树修枝和留冠比例为1∶1,阔叶树为2∶1,修枝时不能中切枝条、不能平切、不能撕破树皮,一般修枝2~3次,最终使枝下高与树冠高比例达到1∶2;整形主要针对阔叶树,以保留自然冠型为主,可以根据光照条件定向留枝,充分拓展林木生长空间。同时,在2株目标树之间根据上级情况可选择1株次级目标树纳入培养目标,对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同冠层非目标树进行疏伐,为目标树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四是更新与采伐。通过疏伐、割灌等措施增加光照,为目标树的天然更新创造条件,在天然更新的树木中培育下一代目标树,原目标树达到成熟或过熟状态下,即可进行目标树的采伐利用。

3目标树择伐林经营技术在巩固退耕成果中的应用

根据2010年遵义县第6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显示,全县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不含退耕地造林中的520.52 hm2经济林部分)中已有24 883.20 hm2郁闭度达0.6以上,占29 274.35 hm2生态林的85%。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前3年(即2008―2010年),规划项目主要为补植补造,从2011年开始,项目规划侧重点转变为恢复经营和抚育管理,管理措施单一,经营目标不明确,现有退耕还林造林地在多个方面还未符合“目标树择伐林”的目标要求。为此,必须紧紧围绕培育“目标树择伐林”的实际需要,实行密度调整、林分质量调整、树种调整、近自然改造等措施,达到退耕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

3.1密度调整

遵义县的退耕还林造林工程由于树种选择、群众习惯、长期干旱和雪凝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年来不断进行补植补造,加上原生植被与天然林飞籽更新的共同作用,使全县绝大部分退耕造林地形成不同起源、不同种源、不同树种、不同林龄的混乱格局。密度调整主要针对林龄与密度结构不合理的同林龄进行,根据林分的起源、树种、林龄来确定合理保留密度。在树木的干材形成和自然整枝阶段,保留较大密度,以获得较好的干材和完成树木的自然整枝;在树木的扩冠增径阶段,对森林进行较大强度的疏伐,促进树冠的扩展发育,增加径生长,加速森林发育进程。

3.2林分质量调整

根据林种和森林经营方向确定林分质量指标,通过伐除长势较差的林木,培育适应性、抗逆性强的林木资源,充分发挥林地的自然效能,提高森林质量。随着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完成,退耕还林造林区也根据不同的生态位置区划为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在林分质量调整中,本着效益兼顾、各有侧重的原则,在不破坏森林生态大环境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林木保留数量,重点公益林优势木与劣值木比例为7∶3,商品林比例为9∶1,一般公益林根据实际情况介于二者之间。

3.3树种调整

主要在靠近天然林的退耕地造林、荒山造林和有人工促进措施的封山育林(天然更新与人工造林混交林)中进行。保留优质、高价、珍贵树种,伐除低质、低价、低效树种,提高优质树种比例,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林地的生产力水平。但在经营实践中要注重森林的生态多样性要求,保留一定比例的多树种种源树,确保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3.4近自然改造

在树种和结构单一的湿地松、杉木人工林进入中龄林以后,实行向近自然林改造的渐进性恢复经营作业,在林冠下栽植或播种适应性强的优质乡土树种,抚育、保护天然更新的优质目的树种,促进人工林向“目标树择伐林”目标演进。

4结语

把目标树择伐林经营技术运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当中,不仅能稳定退耕还林区的森林生态结构,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奠定基础,还能通过培育目标树,满足市场对大径级优质木材的需要,而且通过对非目标树的适时采伐,使退耕群众得到连续不断的收益,比较效益大幅增加,在提高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大大提高森林的经济功能。

5参考文献

[1] 陆元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周锦北.目标树择伐林经营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1(9):11-13.

[3] 宋,于政中.择伐林经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9(1):65-68.

[4] 陈笑玲.森林主伐方式的管理[J].农技服务,2011(6):856,860.

上一篇:保水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太仓市农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