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绩效内容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8-05 06:26:38

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绩效内容体系的构建

【摘要】该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初步构建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学习绩效内容体系,再通过课堂观察与深度访谈,修改、完善并最终构建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绩效内容体系。

【关键词】协作知识建构;学习绩效;基于问题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4―0084―04

引言

学习即知识建构。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这一理念日益受到关注。社会建构主义观认为,个体的主观世界观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而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通过自身的认知过程及个体间、各种社群间的社会协商而建构的。[1]因此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学习者个体内部的心智操作及学习者之间的协作。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巨额投入,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之前预期效果的巨大差距,使得人们不断关注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决策、投资收益等深层问题。而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育信息化中学生的学习绩效,以期为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通过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不同的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学习绩效有不同的界定。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初步构建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绩效的内容体系,再通过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修改、完善并最终确定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绩效内容体系。

一 概念界定

本研究对象主要是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绩效,因此需要界定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学习绩效。

1 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

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简称CKB)的研究最先由加拿大的斯卡德玛利亚等人发起,目前有学者分析出协作知识建构的流程。本研究采纳谢幼如教授对协作知识建构的定义,即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协作知识建构分为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和反思五个环节,完整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是这五个环节的螺旋上升的过程。[2]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科学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PBL的主要步骤包括: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品创作、评价作品、总结反思等。[3]

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是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旨在开展协作知识建构,即在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不同环节中,进行不同形式的协作知识建构。

2 学习绩效

本研究从绩效的视角来界定学习绩效,且侧重于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绩效观。Harold D.Stolvitch认为绩效包括两个主要成分:行为和成就。行为是成本(代价),为了达到成就而付出的努力,成就是效益期望的成效或有价值的结果。[4]学习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施良方•学习论)。[5]根据大量的文献调研与实践总结,学习绩效可界定为:学生为达到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而产生的外显的学习行为与可测量的学习成就。

学习绩效不等同于学习效果。因为有些学习效果在短期内是不能测量的,本研究侧重于考察外显的学习行为以及可以测量的学习成就。“学习”对于学习绩效的提升,并不存在着绝对的正相关,在精确、有效的知识获取过程中,学习才能转换成较好的学习绩效。

学习绩效也不等同于教学效果。因为教学效果主要是侧重于对教师的考察,但是本研究主要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协作知识建构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等。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绩效主要是指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基于问题的学习策略,进行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成就。本研究中网络环境主要提供一种网络学习平台与网络学习资源,是有益的补充,而不是完全替代性的。

二 学习绩效内容体系的构建

本研究分析了学习绩效的要素,依据一定的原则,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绩效内容体系。

1 要素分析

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指学生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形式,开展协作知识建构,旨在知识建构与意义生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PBL与CKB的交重。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行为包括: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作作品、评价作品和总结反思等。

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以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6]。在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自身获得了相关知识,得到某种智慧制品,并且协作能力、信息能力、思维能力等也得到发展[7]。基于问题的Web-CKB学习成就应该包括学习内容的获得,即知识获得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个人能力的提升应该包括信息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构建原则

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绩效内容体系的构建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学习绩效是包括学习行为与学习成就,但二者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要全面、系统地考虑到各个因素及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关系。

(2) 实践性原则

在分析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绩效的内容体系时,要考虑实际开展学习绩效的评价过程中是否可行,一定要保证其可操作性。

(3) 人本性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系统地考查学习绩效。无论是学习行为或是学习成就,都要从学生的视角进行思考。

(4) 客观性原则

即不能仅依据主观分析,而是要通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根据所取得的大量研究资料,客观分析学习绩效的内容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体系构建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主要是指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与资源,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策略,在特定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等智慧产品的过程。因此初步建构学习绩效的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三 学习绩效内容体系的修改完善

通过文献调研与理论分析,得出以上内容体系,但是实际教学中未必如此,因此本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及深度访谈,对以上的内容体系进行修正与完善。

1 基于课堂观察的内容体系修改

本研究依托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与绩效研究”中的重点子课题“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设计与学习绩效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试验。

(1)课堂观察的设计

本研究采用参与式的定量观察。本研究中的观察者是14课题组的六位研究生。观察对象是广州市东山培正小学四年级二班和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四年级六班的学生,共86人。根据以上理论分析,编制了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绩效的课堂观察表。重点观察学习行为及学习成就,旨在修改完善本研究中的学习绩效的内容体系。

(2) 课堂观察的实施

笔者在将观察者分配到各个小组中,一个研究者负责一个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行为,按照观察表记录行为出现的频率,如果出现观察表中没有的行为,则记录下来。通过观察发现以下现象。各课堂学习行为较为相似。一般先是学生感知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老师布置作品创作任务,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反思等行为;部分学习行为发生在课外,比如学习资料收集、作品创作、撰写反思等;学习行为没有明显的顺序;PBL与CKB行为互相交重;课堂上出现的学习成就较少。很多成就可通过分析课后作品、测试、论坛等客观的学习作品而得出。

(3) 基于课堂观察的内容体系分析

通过总结发现,课堂观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修正。可以将PBL与CKB行为组合,且各行为之间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可能会因具体的教学而发生变化。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相关知识的获得主要表现在练习、测试及课堂行为中,根据学习绩效定义,学习成就须是可测量的,因此将“相关知识”转化为可测的“测验成绩”;学习兴趣较难客观化测量,不过可以表现在讨论时的参与程度以及论坛发帖的内容及小组作品中,因此将其舍弃。

2 基于深度访谈的内容体系修改

通过课堂观察只是分析出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成就了解较少。因此笔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与开展教学试验的一线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深入挖掘和分析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绩效的内涵。

(1) 深度访谈的实施

本研究采用个别访谈法,分别访谈了八名相关的研究者,与八名参与本课题的科研教师。访谈地点分别为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校长室、广州市天河区天荣中学办公室、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办公室、广州市培正小学办公室等,部分访谈在网上进行。由于篇幅限制,仅截选四个访谈记录的简要分析。

访谈案例1的简要分析:Y(华景小学主管科研和校本培训的副校长)认为学习绩效是“成绩加效果。成绩主要包括显性成绩和隐性成绩,显性成绩指练习、考试、作业等;隐性成绩指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评价成绩。在成绩的基础上来衡量学习的效果,比如有没有改变学生的习惯、态度,效果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她的学习绩效观是基于教学现实来考虑,是一种注重结果的绩效观。

访谈案例的简要分析:L(浙江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协作知识建构。强调学习者个人原有知识水平及经验对知识建构的影响,从人际交往角度说明网络的作用。她对绩效的理解偏重于学习速度,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进行评价。

访谈案例3的简要分析:L(中山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教育)主要是从网络教育的角度理解学习绩效,强调基于网络的小组激励机制。对学习绩效的理解也侧重于学习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努力和耗费来达到学习目的”。

访谈案例4的简要分析:R(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认为学习绩效应包括:“学习的最终结果(包括考试成绩、作品、论文等),也应包括学习过程(比如参与性、创新性、进步速度、学习态度的变化等)”,认为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绩效主要包括“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协作程度、知识表述能力、归纳能力,以及经过协作获得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最后还应该包括建构的结果”即属于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绩效观。

(2) 基于深度访谈的内容体系分析

通过对深度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学习效率主要指“单位时间的工作数量”等,由于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很难深入研究;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会更加复杂;要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衡量,就应将众多的可能的学习成就显性化,使之可量化,才能进行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学习绩效考查结果,才能更具体的指导教学实践。

(3) 内容体系的修改完善

通过访谈发现,理论知识充足的研究者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共识是:学生处于网络营造的课堂学习环境,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策略,最终达到协作知识建构。而且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成就关注较多。一般情况下则是通过练习与测试而得到学习成绩,可归纳为测验成绩,可分为形成性测验与总结性测验成绩;依据作品的形式将智慧制品分为Word文稿、电脑绘画、PPT文稿、网页、电子学档等;通过对测验成绩与智慧制品以及学生学习行为考查的基础上,学生的能力水平也会有所变化,包括信息能力(本研究中的信息能力等同于信息素养)、协作能力、反思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一个专题的阶段学习,学生可能会获得一些荣誉奖项,从而产生“荣誉影响”方面的学习成就。

通过文献调研、理论分析、课堂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最终确定了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绩效的内容体系(如图2所示)。

参考文献

[1][2]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4):38-40.

[3][6] 刘柳.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4] 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3.

[5] 施良方.学习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7] 赵建华.CSCL的基础理论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6-17.

Construction of Content System of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Problem-Based Web-CKB

SHI JuanHUANG Jie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r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content system of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problem-based web based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primarily,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n we modified and improved the content system through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deep interviews.

Keywords: coope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learning performance; problem-based learning

稿日期:2011年3月4日

上一篇:地方普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 下一篇: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