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智慧来自经验的凝练

时间:2022-08-05 04:11:41

教学智慧来自经验的凝练

课改以来,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成为中小学校的重要工作。在日常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支撑有理念也有经验,尤其是教学经验对于研究型教师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就教师教学经验的表现、形成及提升等进行探讨。

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是一个过程,是教师主动发展、力求突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完成形成、固定到升华的转化,同时找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关键途径。

我曾在一所农村初中校进行校本教研的指导,在进行4-5次的现场听评课的活动后,大部分教师课堂观察后评课的经验实现了形成、固定到升华的变迁。以一位老师在3次评课活动中的发言为例:

第一次,一节数学课后她的发言:我是从学生展示维度来观察这节课的,全班32人,37人次以上参与了活动,26人进行了展示,只有6人没有出现问答或互动,课上学生的人格被尊重,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有序。听完发言我对该老师的建议是:课后议课要有重点,课堂观察不是只为了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关注反映出来的问题。

第二次,一节语文课后她的发言:这节课我还是观察学生的展示维度,并对小组合作进行重点观察,60多人次学生的问答,说明学生参与度高;同时由于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小组内并未进行真正合作,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未形成共识,所以造成问答次数多。这次我对她的建议是:能够抓住课堂观察点进行有侧重的观察,并且对自己观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辩证的分析,今后还需要更仔细、多角度观察课堂,并进行有逻辑地表达。

第三次,又一节数学课后她的发言:我现在越来越意识到三维目标的落实是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方面,我个人将这个分解为学科特点的呈现、学习规律的把握和学生主体的尊重。一是学科特点的呈现。我认为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体现在数学思想、数学关系、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思想在本节课中得到充分体现,学生通过平方运算学会了求平方根,了解了平方根和开平方的关系,开平方式运算是过程,而平方根是结果;数学思维的提高也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老师在课上的多次追问。二是学习规律的把握。如先学后教,长此以往就会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很多高中生因初中时的被讲授而没有学到方法。如先易后难,这从习题的设计中能够体现。对于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如问答、板演等让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三是学生主体的尊重。表现在尽可能让学生回答,让他们主动地说,本节课学生发言在30次左右。根据教学模式和本节课的特点,我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了观察。这个过程用了9分钟,重点观察了第六组和第三组,他们均在6分钟左右开始进行小组讨论和议论,这多少有一些规律在,需要在时间设计、任务分配、自主合作等方面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作出调整。最后学生回答的是个人的观点还是小组的意见,这要根据不同问题、学科、学生小组进行区别对待。

经过活动的历练,我相信该教师的课堂观察和议课能力会有很大提高,她的评课已经由关注现象转向关注现象背后的原因、由观察使用数据提升为对课堂观察方法的深入反思,思维由单一转向整体,这亦会促进其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认为,教师需要从找寻、比较、审视、筛选――经验确认,新情境判断、条件梳理――经验选择;外推、实验――经验实践,反思与再实验――经验转化中,实现经验的形成、固定和升华。教师还要通过读书交流、合作教研、反思撰文等途径提升教学经验,要不断叩问自己积累的经验是否在新时期、新情境下做到游刃有余,要不断加以修缮,经验才会走出定势思维习惯,向智慧和思想的光辉顶点迈进。

上一篇:在工作中沉淀 在寂寞中充实 下一篇:从点滴开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