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防洪工程档案监管重要性

时间:2022-08-05 01:19:26

黄河防洪工程档案监管重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资料档案是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包括从项目的提出、立项审批、勘测设计、招投标、生产准备、施工、监理(移民、环保、水土保持)、竣工验收等工程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形成并应归档的文字、表格、图纸、声像、实物、电子等各种载体文件材料的总和。其中,黄河防洪工程档案是水利工程建设资料档案中的一类,它是在防洪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它历史地、客观地反映和记录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随着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实施.“三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如何适应新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保证工程建设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标准、规范,成为我们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1做好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黄河防洪工程在前期、施工、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标、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构成了工程档案,是治黄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每项防洪工程档案,不仅在静态上反映该项工程面貌,而且从动态上反映着工程的变化与发展,始终同它反映的工程对象的实际面貌保持一致,历史地、客观地反映和记录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防洪工程档案管理作为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黄河防洪工程具有项目多、投资大,且建设时间跨度长、资金来源多、参见单位多、工程类型多等特点.防洪工程档案不仅在建设过程的日常管理和工程质量评定、事故原因分析、索赔与反索赔、阶段与竣工验收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以及对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管理、维护、签订的记录凭证。借助工程建设档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过去,把握和服务现在。预见和指导未来。因此,各级工程建管单位在注重工程实体建设的同时,都高度重视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2当前黄河舫洪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

2.1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主体发生变化

1998年以后,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由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集“修、防、建、管”于一体的“自营式的旧体制转变到以“三项制度”为主体的新的管理体制,使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主体由计划经济下单一的黄河部门过渡到“三制”管理下的施工、监理、设计、建设、质量监督等各工程参建单位,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5年11月1日水利部下发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480号),2008年9月9日下发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管理办法》水办[20081366号等一系列文件。黄河水利委员会也下发了《黄河河务科技档案分类及归档办法》(黄办档[2oo816-~-)等文件。客观地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档案管理,工程项目竣工时的资料归档范围、竣工资料编制以及整理、移交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2确保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带来难度

档案资料的真实性是做好工程资料的核心,更是保证黄河防洪工程质量的技术灵魂。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整理应该实事求是,客观正确,但是,由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参与,有些工程资料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联查”而脱离实际,导致了档案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降低。工程档案资料必须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指导工程建设后的运行和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效益的真正实现。

2.3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合同条款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不明确

由于合同条款中对工程参建各方的档案管理没有明确规定,造成业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工程档案的形成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致使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对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某些监理、施工企业对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不象对工程进度、施工质量的要求那样严格,不注意平时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到了工程快竣工时,才被迫组织人员进行“突击”,由于不注意平时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结果一些该归档的原始依据因被忽视而没有归档。这种偏重工程建设施工,忽视工程建设原始档案资料的收集保存,对工程竣工后原始资料的归档造成了不良影响,降低了工程竣工资料的归档质量,给以后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移交不够及时

近几年,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战线长、项目多,增加了工程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的难度。据滨州河务局统计自2005~2010年防洪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就有25个,从工程参建各方的工程资料整理情况来看,不同程度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资料的整理、归档不及时,加之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滞后等原因,造成施工、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工程档案向建设单位移交不及时,工程建设档案资料损坏、丢失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工程资料归档保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建设单位接受工程建设档案后也存在分类归档保管不及时,没有将应由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和工程管理单位归档保管的工程档案及时进行移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档案的服务效能。

(3)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部分人员水平较低

像堤防帮宽、机淤固堤、堤防道路等一些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中的大型施工项目,跨年度施工,施工工期长,其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项目繁多,收集和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其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应配备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专职档案人员。但在工程建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由于档案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等原因,造成实际工作中的监理、施工企业对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要求,使部分工程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配置不足,甚至没有专职人员,结果使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质量较差,给工程竣工后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及利用造成了极大困难。

3强化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措旌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工程资料档案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单位要加大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提高参建各单位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使之严格按照国家和黄河档案管理部门对工程资料归档管理的规定,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及时收集整理工程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确保工程资料系统、全面、完整、真实可信。并在工程竣工后,及时整理、立卷、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3.2加强领导.增强全员档案意识

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涉及工程的各个方面遍布工程设计、管理、施工、监理等各部门,工程档案整理是一项贯穿整个项目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领导高度重视,要增强全体参建人员的档案意识。要积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使全体人员从项目开始,就做到统筹规划。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齐备和及时归档。

3.3建立符合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

目前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运行完全按照合同进行,合同中关于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工程竣工资料的归档,移交的条款从根本上制约着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在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中能制约监理、施工企业的行为的只有国家颁布的档案法和工程合同。因此,从档案法、合同法等法制的角度去研究、探索黄河招标投标工程建设中的档案管理办法,将工程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程序、归档措施、工程竣工档案的整理、移交作为工程条款写进招标文件,在工程合同中明确业主和施工企业在工程档案管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符合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弥补目前档案管理的缺陷,提高工程竣工档案归档质量,这是当前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的客观需要。

3.4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

针对目前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中归档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建设单位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非常必要。通过建设单位有目的的检查、指导,可以引起监理、施工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及时发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予以加强和纠正,预防档案管理不规范等行为的发生。同时建设单位可以将工程资料的归档范围、立卷原则、文件材料的排列顺序、案卷标题的编写、装订要求对施工企业提出要求和指导,使他们知道在工程建设中应形成和收集那些资料,有哪些具体要求,并依据工程档案管理的需要选配和明确工程档案管理的专(兼)职人员,至始至终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到位。

3.5把好工程档案的初步验收关

由工程部门会同档案管理部门对监理、施工企业初立卷的竣工档案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工程档案有无缺、漏项,是否齐全完整,签署手续是否完备,把好技术审核关,保证竣工档案形成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为工程的竣工验收做好准备。

3.6保证工程竣工验收与工程竣工档案交接的同步

竣工验收时,要全面检查工程竣工档案文件材料是否达到归档要求,是否符合竣工交付条件。对工程档案不规范、达不到归档要求的工程项目,工程档案不能交接,竣工验收不能通过,必须限期改正。把好工程档案竣工验收交付关,做到工程竣工验收与工程竣工档案交接的同步,对促进工程建设档案资料的及时归档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篇:乡村道路建设及维护通知 下一篇:村级水管建设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