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法诵读,品味文言情怀

时间:2022-08-04 10:41:48

多法诵读,品味文言情怀

文言文凝聚了华夏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髓,沉淀出礼仪之邦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因其丰厚的人文知识、极强的辐射功能,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我们的初级中学课本中,精选了很多优秀的文言文篇目,内容从诱发学生想象乐趣到领略大自然无限风光,从文人骚客景由心生到生死大义的抉择,无不是祖先留下的永垂不朽的经典之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学生学习这些作品,能涵养性情,增进智慧,滋养精神,增加道德勇气。然而,从身边很多教者包括笔者在内的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似乎并未展开其迷人的魅力,教学陷入对文言文词性、句式等规律斤斤计较的地步,让学生大伤脑筋,令课堂枯燥无味。对此钱梦龙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思考,认为文言文有效教学时要“巧学古文,滋养精神”。

一、对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客观存在的情况提出质疑

1.从教师教的方面来看

首先质疑教的目的,从教十八年,笔者曾实践过文言文教学的多种形式方法,但只要终极目标锁定“古汉语知识的传授”,便会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启发引导学生如何读懂“语法”的方法上。诸如字的通假规律,词的活用规律,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的多种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特殊语序句的辨别等等。最后,哪怕成绩再好,师生均觉索然无味,水过无痕。

2.从学生学的方面来看

文言文所使用的语言,虽然同样是汉语,但是毕竟年代久远,今天我们阅读它,有些连我们教师也要借助工具书,何况是中学生呢?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畏难情绪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加上小学时缺少文言文积累,对文言文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如此种种,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一件事倍功半、费时费力而不出成效的事。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定位

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的屁股后面模仿;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因此,学习文言文,首要目标是滋养精神,传承文化;增进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能力,应该是第二位的。课堂教学,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还要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探究的原则,是理解古人,而不是唐突古人、敬畏古人,而不是藐视古人、超越古人,而不是迷信古人。

三、实现文言文教学“传承文化,滋养精神,激发动力”目标的几点做法

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文言文,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后,教师还要巧妙地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教学,锁定传承文化、感受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启程文言文的教学之旅。

1.巧用故事,传承文化

中华民族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能经历几千年风雨沧桑、顽强拼搏而生存,是与其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分不开的。教材选编的文言文,无不体现了传统文化强烈的道德色彩。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精炼简约、生动典雅的文言,负载着大容量的文化信息。这么厚重的文化内涵,怎样传授给学生呢?笔者觉得还是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针对初中学生“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笔者对作家的奇闻逸事写作背景进行了较多的介绍,而且备课时也搜集了一些关于古代作家的故事。

2.妙设情境,滋养精神

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无意识心理特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从而引起学生情绪上产生积极反应的形象整体。而教师巧妙设置情境,会令学生更有兴趣投入文言文的学习中,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模仿古人的言行,揣摩古人的心理,理解古人的精神品德,教学会事半功倍。当然,学生对文言文的核心思想会更印象深刻,从而获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

3.多法诵读,品味情怀

我们学文言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成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古人所津津乐道的“涵咀”“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

我们的教学最忌讳将“读”这一方法弃置一旁,如果诵读时间少之又少,那些有限的朗读也多为机械性的,结结巴巴,破句连连,不见美感,实在是无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领略祖国几千年的文化。笔者觉得教师应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鉴于文言文字少意深,音单义广,教师很有必要引导、示范,明确停顿、语气、语调、情感,学生在一定的感悟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读准进而领悟。因而第一遍诵读笔者主张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继而让学生“入乎其内”“忘乎所以”,如入无人之境地诵读,能多响亮就多响亮,摇头晃脑地踱着方步尽情地诵读,读出抑扬,读出轻重,读出舒缓,读出情感,读出境界,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效果,正所谓巧学古文养“精神”。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文言文有效教学方面迈出坚定的步伐。

上一篇:加强片段摹写训练,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下一篇:在生物课堂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