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及路径

时间:2022-08-04 08:55:58

浅谈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及路径

摘要:近年来,大学校园频爆命案,复旦毒杀案、中南大学命案等震惊全国,以致“感谢室友不杀之恩”成了网络流行语。因此,高校必须把大学生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教育放在首位,重视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人文教育 缺失及路径

一、人文教育的概念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人与理想。人文教育可以从三个层面上理解。第一层面是人文主义教育,第二个层面是人文学科的教育,第三个层面是“成人”教育。

人文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自上世纪中叶起,人文、科学分离所带来的威胁已开始渐渐地引起各国警觉,加强人文教育成为各国的共识。上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相继出台了旨在加强人文教育的研究报告,我国则于1995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大学人文教育。可以说,人文教育一直是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视角对中国目前大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找出如何走出大学人文教育困境的路子,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二、人文教育的现状

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并非都是幸福,严格地说,是一部喜忧参半的悲喜剧。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诸如战争、环境破坏以及人自身危机等巨大的灾难和威胁。“现代科学或现代文明之所以陷入危机,是因为科学丧失了它的活生生的人的意义,是科学对人的存在或人的生活的遗忘。”解决危机的关键在于对科学在观念上的正确把握和定位,而这有赖于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清晰体认、有赖于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享受着现代化的快捷与便利,也不可避免的被金钱主义、实用主义侵蚀,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高素质人才,肩负着架构21世纪人类文明的重任,加强其人文精神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相关路径

(一)高校要转变陈旧观念,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高校要认识到人文教育培育的重要性,转变陈旧观念,积极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第一,高校要立足于学生长远的、终身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接班人,更是为了让学生在经过大学阶段的教育,能站在更高的境界上准确把握自身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只有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潜移默化的教育里面,大学生才能摆脱那种短浅的成才理念,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脚踏实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身。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者的人文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者和先行者,他们不仅要具备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较高的科研能力和高尚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和个人文化素养,以渊博的知识、美好的品德、坦荡的胸怀、良好的性格去渗透学生的心灵。同时老师要加强人文学科的学习,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地理、国学等,不断吸取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舍弃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糟粕,并成功运用在教学中,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吸引力,寓教于乐。

(三)优化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外部环境

第一,营造人性化的社会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避免“奢靡之风”的侵蚀,抑制“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同时,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例如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深入当代大学生,结合传统媒体,加强正能量的传播,弘扬社会正气,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大学生公德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学会自我判断;注重学生政治敏感度的培养,在家、社会、生态等各方利益面前学会判断和取舍;注重学生以人为本素质的培养,继承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宝贵财富。

第二,强化家庭环境的育人功能。家庭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之一,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教育对其子女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合理的家庭教育折射出了家长身上的优秀品质,如谦虚、真诚、善良、勤奋、责任感强。因此,要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引导家长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家风环境和和谐的家庭氛围,重视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四、加强高校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第一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第二要教会学生如何思维;第三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是短暂的,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在发展中一直以实用教育为主旨。以实用理性主宰的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经济与技术的功利目标却导致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危机,导致了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决定了当今高等学校既要重视其工具性的功能,即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又要重视其目的,即塑造人的精神方面功能。事实上,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是辩证统一的。

五、人文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和“至善”中当包含人文素质教育。大学时代是大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健全身心、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而大学教育尤需高度关注大学生的知识渴望、心理需求、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激励大学生努力建构自己的健全人格和意义世界。

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营造独具特色的人文校园氛围。恬静的人文治学环境,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丰富的历史文化,多元的知识信息融合汇总在大学之中,构成了大学丰富的人文资源。这种资源,对大学生有着非凡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种力量,可以促使学生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完善自我。这就是大学文化的力量。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个体生命体悟和情感体验。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大学生去关爱人类、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也关爱自己、珍爱生命。

参考文献

[1]钟错;朱春梅;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2]人文教育不能沦为经济附庸[J];理论与当代;2011年07期

[3]吕瑞桓;化学教学要加强人文教育[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年06期

[4]郑思晨;初探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5]许纪霖;人文教育究竟何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上一篇:浅议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免疫调节的教学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