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和政策建议

时间:2022-08-04 07:07:38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和政策建议

内容提要 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周期性回调,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均衡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使得我国经济从“繁荣期”进入“调整期”。“调整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化解过去多年积聚的矛盾和问题的能力,预计需要2~3年的时间。顺利完成这一轮调整,对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和实现更健康、更高水平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认识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减弱,以及我国经济周期性回调、潜在矛盾显性化和接连发生特大自然灾害,从内外两个方面增加了我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如何判断和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未来走势,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今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因为全球经济减速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而发生根本性变化,总体上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一是偏快的经济增速稳步回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但仍然高于过去30年年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二是农业保持平稳发展,粮油肉等重要商品供给改善。夏粮实现建国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产,总产量超过2400亿斤,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创造了条件。三是投资、消费增长更趋均衡,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投资增速趋缓,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差距同比缩小5.9个百分点。四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14.5%,回落5.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6%,加快0.5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五是城镇就业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高增幅。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4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4%;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3%和10.3%。六是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继续较快增长,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9%,扣除石油加工、电力2个行业的其他37个行业利润增长38.4%。

(二)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由于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周期性回调,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均衡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即在总体上,经济增长率表现为从高到低的曲线,而物价总水平表现为从低到高的曲线。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的逆向变动,表明我国经济正在由过去5年的“繁荣期”进入“调整期”,其持续时间取决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取决于我们化解过去多年积聚的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估计需要2~3年的时间。“调整期”经济运行将表现出与“繁荣期”不同的特征:

第一,经济增速趋于放缓。相对于繁荣期的“高增长”,调整期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是“增速放缓”,经济增长率在高增长水平上逐步回调。2008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6%,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1%,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是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3个季度的增速回落,明显表明本轮经济周期已进入下行区间。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10%左右。经济增速不仅将低于去年11.9%的水平,而且低于过去5年平均10.8%的增幅。经济增速回落表明宏观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减速和我国经济周期性回调叠加作用的结果。调整期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应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使经济增速平缓回调,避免过快下滑。

第二,价格水平高位运行。相对于繁荣期的“低通胀”,调整期物价总水平总体上将处于高位。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物价涨幅持续走高。虽然月度间有升有降,但总体上明显高于过去5年2.6%的平均水平。今年5月、6月CPI同比上涨7.7%和7.1%,连续2个月下降,主要是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和上年基数高企所致。下半年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为1.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减弱3.3个百分点,但随着PPI明显上升、通胀从食品领域向非食品领域扩散,以及由于存在着行政性价格管制,市场均衡所要求的价格水平要高于现有价格水平,物价难以在短期内回到过去5年平均低于3%的水平。

第三,出口带动效应减弱。我国2001年加入WTO后,外需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特别是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上升到24.1%、19.3%和21.5%。但今年以来,出口明显回落,上半年出口增长21.9%,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出口增长17.6%,同比下降9.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呈现负增长,上半年外贸顺差990亿美元,同比减少132亿美元,下降11.8%,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下降。出口对投资的关联作用也将带动投资增速回落,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速放缓趋势。

第四,经济效益将有所下降。过去5年,无论是企业利润还是财政收入增幅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企,企业利润将为生产成本提高所侵蚀。企业利润空间的压缩,将加剧市场竞争和企业优胜劣汰。同时,企业利润下降将最终影响到财政增收,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收的状况有可能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进入新一轮调整期,随着支撑经济繁荣的条件发生变化,不确定因素和新的矛盾不断显现,经济运行态势将由过去的“高增长、低通胀”转入“相对较低增长和相对较高通胀”组合阶段。所谓“较低增长”是相对于过去5年平均10.8%的“高增长”而言,经济增速将趋于回落,但总体上不会低于9%的增速;所谓“较高通胀”是相对于过去5年平均2.6%的“低通胀”而言,物价高位运行,但总体上不会高于两位数。

(三)经济调整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进入新一轮经济调整期,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将明显加大。但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时期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机遇期,对我国保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多方面积极意义。经济增速回调,使潜在矛盾显性化和风险逐步释放,将促使我们加快经济转型,化解矛盾,消除风险;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价格高攀,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更大压力,将促使我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出口增速回调,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将促使我们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加大公共服务投入;资源要素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使资源过度需求得到抑制,将促使我们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逐步校正价格扭曲并促进价格形成机制完善。

总之,在经历了一轮长达5年的经济繁荣期后,

有2~3年的调整,从长远看是积极的、有利的。顺利完成这一轮调整,对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和实现更健康、更高水平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国内新的矛盾和问题显现,预示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压力将明显加大。

(一)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继续显现,美元贬值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全球经济陷入“增长放缓、通胀加剧”的态势。这一轮全球经济调整虽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诱因,但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全球化进入调整期、新科技革命扩散效应减弱和全球经济失衡加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示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

第一,“全球化红利”递减预示着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过去5年是全球经济的“黄金时期”。2003~2007年间,全球GDP年均增速为4.9%,通货膨胀率仅为3.6%,而此前5年(1998~2003年),GDP平均增速和通货膨胀率分别为3.4%和4.4%。全球化是推动这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型市场经济体融入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中,使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和俄罗斯、巴西的油气、矿产资源被纳入全球生产体系,促进了国际分工深化和规模经济效应,创造出巨大的“全球化红利”,使世界经济在最近5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期。但是,随着“全球化红利”的逐步递减和全球化进入调整期,全球范围内有可能进入2~3年的“低增长、高通胀”时期。

第二,新技术扩散效应递减预示着全球增长动力减弱。上世纪末期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和技术扩散,带动了美国生产率的全面提升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新技术革命效应的逐步递减,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利润率趋于下降。从一定意义上讲,美国经济减速并非完全由次贷危机引发,更主要的是技术创新和扩散效应衰减,这也表明本轮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已趋于减弱。

第三,全球经济失衡接近极限预示着逆向调整压力加大。经常项目逆差向美国集中和经常项目顺差向东亚地区集中的全球经济失衡,以美元为主体的全球流动性过剩不断加剧,引发全球范围的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这些泡沫相继破灭意味着全球经济失衡正在接近极限,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全球经济调整。

全球经济进入周期性调整期,将对我国带来比以往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减速对我国出口将产生较大影响,美元大幅度贬值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各国利差格局发生变化使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更趋复杂,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明显增大。全球经济调整对处在不同分工地位国家的冲击程度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可能借此打压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我国因为有雄厚的财力和外汇储备,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但难以回避的现实是,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将加大。

(二)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从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指标看,下半年总需求和总供给有可能延续上半年的下降趋势,使经济运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趋突出。

第一,物价上涨形势依然严峻。下半年翘尾因素为1.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减弱3.3个百分点,加之粮食增产使农产品价格涨幅趋于回落,以及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落,使需求拉动因素减弱,为下半年抑制物价上涨创造了条件。但也要看到,下半年新涨价因素依然较多,劳动力成本总体上趋于上升,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受到国际输入因素显著影响,成本推动和国际输入逐步成为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全年CPI涨幅将明显高于去年,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如果成本推动和国际输入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就不可能出现物价总水平在短期内明显回落。

第二,经济减速压力继续增大。由于价格指数的全面上升,三大需求的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的差距扩大。净出口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都趋于回落,是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直接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同比减少132亿美元,增幅由去年同期增长83.2%转为下降11.8%。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和外需放缓等因素,全年贸易顺差将保持缩减态势,净出口下降将直接造成经济增速的下降。投资的名义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实际增速明显下降。今年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加快0.1个百分点,但扣除投资品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速趋于回落,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调整将引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对投资的总体影响较大。消费名义增速加快,但实际增速难以持续上升。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加快6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增长趋缓和股市财富效应衰减,上半年消费加速趋势在下半年将难以延续,有可能表现为名义加速、实际减速的态势。

第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3%,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虽然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制造业没有因为能源价格的暴涨而出现明显放慢,但受外需萎缩、人民币升值和生产成本高企的影响,外贸出口企业和纺织化纤行业出现生产和效益下滑。从下半年的走势看,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会进一步显现,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会有所加剧,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形势。

第四,房地产市场调整和潜在金融风险加大。房地产市场出现周期性调整迹象,销售额已持续9个月下降,商品住宅销售额大幅下降。虽然上半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2%,但月度涨幅已经回落,6月份上涨8.2%,一些城市出现房价的绝对下降。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意愿迅速下降,建设指标增幅从4月开始低于去年同期。鉴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份额达20%左右,将对明年的投资需求增长形成较大影响。由此带来的变化是,开发商急于变现资产将诱发并加速房价下跌,拖欠行为增加,房地产市场信用状况恶化。从资本市场看,随着美元汇率逐步回稳,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和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大规模资本流入存在反向调整的可能性,潜在金融风险明显加大。

国际国内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新的矛盾和问题显现,预示着明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将增大。

三、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和建议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应是把握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防止通货膨胀的均衡,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总体上,货币政策在坚持从紧的前提下更加灵活,财政政策在坚持稳健的前提下更加积极,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应对经济运行可能出

现的困难和问题,着力保持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平稳较快发展,着力把物价水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当前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但重要的是把握未来经济走势。为了保持在较长时间内平稳较快增长,避免经济增速回落幅度过大,为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可考虑设立经济增速的调控“阀值”。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速可能略高于10%,可将10%设为控制性指标,如果经济增速保持在10%左右,宏观经济政策仍需保持稳定,只需进行“微调”。这样可将全年增速回落幅度控制在2个百分点以内。若减速过快,短期冲击过大,则需要调整政策取向,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明年则可将经济增速控制性指标设定为9%左右。这样既可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又可避免因经济增速回落过大,对国民经济造成过大的冲击。

(二)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

在价格涨幅仍然较大、流动性过剩尚未根本缓解的情况下,应坚持将控制物价增幅过大、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但鉴于2008年以来经济运行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必须增强政策的灵活性。要合理把握人民币贷款投放规模和节奏,适当增加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改进信贷规模管理方式。进一步扩大企业(公司)债券规模,完善担保、贴息等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三)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地扩大公共服务支出

不同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实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的政策,新一轮调整期财政政策应当更加积极,立足点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要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廉租住房建设等公共服务支出,消除因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而出现的强烈谨慎性储蓄动机,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同时,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所得税起征点和将存款利息所得税降为零等减税措施,促进居民扩大消费。

(四)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物价总水平涨幅过大,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要采取综合措施,把价格总水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加强农产品和重要商品的生产,增加国内供给,保持价格基本稳定。根据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情况,提高农资综合直补标准;适当提高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稻谷、玉米等的最低收购价格。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直接补助,确保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组织好重要农产品和国内供应相对紧张的商品进口。

(五)保持投资的适度稳定增长,避免增幅回落幅度过大

在净出口缩减、消费增速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保持投资适度稳定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净出口下降,避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1~5月全国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在去年前5个月低增长、低基数的基础上,仍然同比下降了2.5%。东部地区的北京、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海南、辽宁等省市均出现负增长,下半年的投资增幅可能趋于回落。灾后重建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可能难以改变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放缓的状况。要通过加大对“三农”、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避免投资增幅过快过大回落。

(六)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变化,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近几年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为经济“高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意义重大。房地产开发投资产业关联度高,对GDP增长的总贡献率平均达到20%左右。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的监测和监控,做好各种政策预案。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范围,稳定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期。对购买90平方米以下住宅的,在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方面给予优惠,以缓解其大量空置的现象。在货币政策从紧基调不变的背景下,实行差别信贷政策,比如可考虑对从事政府鼓励的“保障房建设”的项目,放宽资本金要求,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七)坚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适时有序地出台改革举措

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抑制过度需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有效抑制“两高一资”行业发展的根本性举措。理顺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虽然在短期内可能要承受一定的通胀压力,而从长期看则有利于校正价格扭曲和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要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行系统研究,制定战略性安排方案,有序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程,并根据经济形势和价格走势,择机、分步骤地出台改革举措。

(八)保持外贸稳定发展,避免出口大幅回落

出口高速增长和净出口规模扩大是近几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保持出口平稳增长,特别是外向型劳动密集企业的稳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避免经济大的起落有重要意义。要采取措施保持加工贸易企业稳定发展,稳定对就业影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适当提高纺织、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合理把握人民币升值节奏,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区间。

(九)着力改善民生,突出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

随着经济增速趋缓和出口增速回落的出现,就业矛盾将趋于突出,低收入群体面临的生活困难增多。要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适当提高低保标准,积极推进农村、农民工养老保险等试点工作,抓紧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

(十)加强金融监管,加大防范金融风险的力度

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样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情况下,高度重视防范金融风险,是增强宏观调控预见性的重要举措。要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的监测与管理,强化资本项目管理,严格控制资本项目开放节奏,加强应对资本流出的预案的研究,提升对资本冲击型危机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上一篇: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下一篇:转型时期钢铁企业必须履行好三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