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时间:2022-09-18 10:42:01

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在分析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根源,并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教育公共产品的特性,提出了以“学校财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推进学校人事管理体制创新,从而整体推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模式与思路。

关键词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财政管理体制 强制性制度变迁

教育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追求适应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课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教育系统发展必须追求的目标,适应则进,不适应则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精神,加快广西职业教育发展,以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2008―2010年投入6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30亿元)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各类技能人才支撑和高素质劳动者保障。本文在分析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提出了以“学校财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推进学校人事管理体制创新、从而整体推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模式与思路。

一、相关文献回顾

(一)关于职业教育定位问题

汤大莎对我国教育家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黄炎培在《职业教育目的论》一文中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的思想。1917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不久,黄炎培即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后来经过不断修正,确定为四条“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而其最终目标是“使无业有业,有业者乐业。”“吾们所以主张职业教育,基本的出发点是想消灭贫穷。吾们深切地感觉贫穷是我们中国人一种严重的胁迫,一种根本的苦痛。”可见,“谋生”是其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人们只有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立足社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使每个从业者爱岗敬业,以职业为荣,从而“一个社会人人有职业,有与其个性相适合之职业则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

孙琳认为,职业教育由于其职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相关性,面对愈演愈烈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和巨大的就业需求缺口,职业教育应该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主战场,以满足市场对现代化第一线人才的需求为前提,以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满意度为质量标准。

侯玉印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指出,造成目前困境的关键原因还是高职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不能满足各类企业生产的需要,归根结底还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有问题,说到底,仍然是高职教育的定位出现了偏差。主要表现在高职教育的办学导向不明确,没有把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本科、专科教育进行区别。

(二)关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杨进认为职业教育自身的“劣势”包括管理体制不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统筹乏力: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的办学观念模式依然比较陈旧;职业院校管理体制僵化,运行机制不活;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较差,特别是学生实训条件不足,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够强。谢瑞先认为我国之所以出现“技工荒”现象是因为:大量缩减中等职业教育,造成技术工人数量的减少;职业教育投资不足,影响技术工人的培养质量;人们的观念问题,不愿当技术工人;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技术工人的培训不到位。顾秀萍认为职教现阶段存在受高校扩招与“人才高消费”的冲击;受职教成本与学生支付能力之间矛盾的制约;受专业设置滞后社会需求的影响;受落后的职教管理体制的制约等一系列问题。

(三)关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研究

吴光宇、金敏认为,从我国的人力资源现状来看,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是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即:对智能型“精英”人才和低技能“劳动力”需求总量少,对具有专业技术、技能型中高级人才需求量大。要想满足这一市场的需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必须采取正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邱乐路、马渝华、武海燕等人分析和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教材、师资、教育体系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问题,指出,现行职业教育的层次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终极教育,这不符合知识经济时展的趋势。黄克孝、石伟平、郭扬、严雪怡认为构建21世纪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必须考虑跟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按照终身学习理念,使所有人都有均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充分反映人才培养类型的不同特点。新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充分体现“新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实行多样性办学;按人才类型及层次构成体系;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用历史的发展观来看待教育体制,教育体制改革必须与生产方式改革同步。

(四)关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隋志成认为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以下问题:(1)教育形式单一、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2)多头管理,办学模式僵化;(3)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机制。邢晖认为,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分割和教育与培训资源分散,对职业教育发展造成很大制约,使职业教育不能真正做到统筹协调发展。宏观上,职业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由教育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部分行业部门来管理,这种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有调动发挥多方面积极性的有利一面,但也会产生明显弊端;中观上,教育系统内部也存在多头管理、缺乏协调的问题;微观上,职业教育体系本身也缺乏层级的衔接和统一。

(五)关于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问题

李振波提出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三个基本目标:转变政府职能,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宽松环境;职业学校依靠劳动力市场变化自主办学;建立相应机制,保证生产部门参与职业教育管理。马树超建议,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政府在发展政策上的宏观调控保障,同时必须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体系的经费保障,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逐步回升。此外,要切实加大职业教育的执法力度,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强化劳动预备制度,规范就业准入,为保障职业教育体系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凡奇提出要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以实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在外部条件上要建立起适合大职教体系独立发展的评价氛围和政策环

境,实现职教体系与普教体系的互通,因此,大职教体系的升学考核应当灵活多样,并且要肯定推荐升学的合理性。刘春生、牛征等提出,由于政府对高职院校缺乏公平的支持,因而银行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信心不足,对高职院校的贷款进行限制。因此,政府必须对高职院校提供公平的支持,以解除银行对高等职业教育贷款的疑虑和限制。隋志成指出,应当统筹规划,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探索办学体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落实办学自,全面监控,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哪晖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遇到的体制,需要在制度创新上有所突破,制度创新应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合作、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校企合作”的原则,做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其中,体制创新应坚持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方向;制度创新应促进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的协调互动,机制创新应引导职业教育灵活自主发展,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自。周石其、周琴发表从职业、就业目标及知识、能力三方面对高职教育定位,提出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方面,应该实行政府宏观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学校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在内部管理方面,引进市场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管理体制。

国内学者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还包括对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的研究。如学者们通过对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以及日本“多元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研究,提出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应该借鉴的经验和政策支持。

通过以上相关文献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各个方面,但多是从某一角度进行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研究,只是提出大致的思路和简单的框架,没有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二、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现状

从广西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公办、民办共存;二是学校主管部门多头,包括政府部门(教育、劳动、农业、卫生、交通、商贸、电力、财政、建设等)、行业协会、企业举办;三是行业分布广,涉及教育、劳动保障、农业、卫生、交通、商贸、电力,财政、建设、工商、农机、水产畜牧、侨联、民委等;四是学校行政级别不统一,有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科级、副科级学校等。

广西现有高职高专院校36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8所,普通高等专科学校8所;自治区教育厅管理的4所,自治区其他业务主管部门管理的13所,地级市人民政府管理的11所,民办院校8所。现有中等职业学校491所,区属中等职业学校51所,市县人民政府管理440所。区属中等职业学校中,自治区教育厅管理学校4所,经济业务部门管理的47所;技工学校62所,其中经济业务部门管理的25所,地级市人民政府管理37所。

从职业教育分布情况看,广西职业教育体制现状可以概括为如下:

(一)条块分割

从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现状而言,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大体分为: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二是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三是行业主管部门;四是企业办学。各主管部门掌握着办学单位的“人、财、权”,负责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以及决定学校领导者的任免、人事调动等重大问题。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掌握着教育教学管理权、毕业证书办理权、招生计划的审批权等。对于学校发展问题的“不同意见”、对于学校管理问题上的“不同看法”等等往往使得办学单位无所适从,“学校办学自”更是无从谈起。

(二)多头管理、职能交叉

从广西现有36所高职高专院校、491所中等职业学校和62所技工学校的分布情况和举办类型看,各级政府分别管理不同层次的学校,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都举办职业教育。就自治区直属中等职业教育而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由不同的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学管理和业务指导;技工学校则主要由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管理,劳动部门负责教学管理和业务指导。各类职业学校分属不同的部门,与企业、社会培训存在着隔离,使一个地区的各种职教力量无法形成合力。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起到统一协调和指导的作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往往流于形式。

(三)部门学校的办学与管理合二为一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各部门所属职业学校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仅限于教学管理和业务指导。各部门所属的职业院校的具体办学权、管理权主要集中于业务主管部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得受各种行政的束缚,留给职业院校自身进行管理的空间太小,回旋余地不大。尤其是特有的选拔管理者的机制,使职业院校管理职能的发挥不是完全依赖于管理者的能力发挥,而在于管理者对主管部门的忠诚度,因而在这种制度安排中对求稳心态目标的追求成为管理者的首选目标,导致了职业院校的管理者缺乏个性和创造性。

三、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导致的职业教育问题探析

(一)职业教育资源行业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所有制分割严重,使资源难以完全按照教育规律要求和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和整合

从教育发展规律来看,“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直接导致广西职业院校专业布局设置、招生工作、教师力量等师资力量难以按照教学规律要求与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和整合。

1、学校、专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部分学校和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效益不高;单科类型、行业性强的学校过多,专业面过窄,毕业生适应性差、“后劲”不足。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综合化,学科之间的互相交叉、渗透日益增多,过多的单科性、行业性强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说,影响和束缚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从我们调查资料来看,受行业本身发展及行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广西业务部门主管的中职与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本主管行业的一次性就业率普遍很低,优势已不存在。面向社会就业已成为一种必然和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由行业部门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2005―2007年毕业生本行业一次就业率不超过5%。

2、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在校生规模悬殊,平均规模偏低。2006年广西有中等职业学校491所,中职在校生47.06万人,招生21.49万人;技工学校有62所,在校学生8.87万人,招生3.54万人。中职在校生校均规模只有958人,其中在校生规模最多的中等职业学校是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人数为6452人,其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规模80%均没有超过1600人,这远远低于教育部对广西示范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600人的要求,而有的学校在校生仅有百余人。

3、办学条件建设严重滞后于教育事业发展需求。近几年,广西职业教育连年扩招与办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基础能力建设滞后。虽然办学规模在增

加,但各项办学水平条件降低,中职、高职高专办学条件实力普遍低于全国水平。2006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到2000元,比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3500元的标准相差较大;高职院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5000元左右,低于全国高职院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平均值5650元,而且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低于4000元的高校占30%以上;高专院校中体育、综合类、财经类院校生均仪器设备值刚刚达到全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的合格要求4000元;而师范类院校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均低于合格要求4000元。

4、管理成本高,不适应教育改革要求。近年来,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中央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但由于各行业主管部门并不熟悉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现行管理体制在政策执行、资金筹措等方面不适应广西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一是从2007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完善了资助政策体系,积极资助就读职业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并设立了系列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支持地方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这些都要求地方增加经费投入,而在现行管理体制下,职业院校难以协调行业主管部门相应安排配套经费。二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2008--2010年间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明确规定各职业院校及其行业主管部门都要承担一定的攻坚任务,此项工作由自治区教育厅进行总协调难度较大。三是现行经费管理体制也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按照部门预算的有关管理规定,各行业主管部门所辖职业院校的经费分别纳入相关部门的年度预算,不得于统筹安排、集中财力办大事。同时,根据国家及自治区有关政策,自治区教育厅在其部门预算中安排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但教育厅预算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却基本用于非教育厅管理的职业院校,影响了教育厅预算执行的真实性。

(二)职业教育资源管理的权、责、利不明确

在广西职业教育资源管理体制中,权、责、利关系相当模糊。国家作为职业教育资源的终极所有者和投资主体没有很充分地行使所有者的权利,承担所有者的义务,即按投入的资源享有资源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权利。众多的管理部门有权对资源进行处置,但由于管理的标准不同,方法不统一,管理的责权划分不明确,管理的责权利不统一。造成每个部门都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职责、“表面上的多头管理,而实际无人管理”的局面,学校的经费长期没有着落,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得不到根本改善,教师队伍也日趋老化,从而影响了持续健康发展。

(三)资金投入不足

从发展职业教育投人来看,国家强调资金来源多渠道,以地方政府为主,国家更多地是体现在政策方面的投入和扶持。而地方政府由于各方面原因却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办学投入,过多强调依靠多渠道,多渠道变成无渠道。据我们所调查的资料分析,广西所有中职与高职高专院校都反映存在资金匮乏的问题,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收入以及银行借款,而主管部门的直接投入很少,就是有也是临时性的、一次性的,且没有相关制度保障。在我们所调查的业务部门主管的学校中,除个别学校外,普遍较低,均不超过10%,甚至有些学校完全得不到主管部门的拨款。

(四)高职高专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机制

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来看,到2007年,广西高职高专共设有专业点1302个,涵盖了三大产业的19个行业大类,分属68个二级专业类的298种专业。高职(高专)专业由原来的依据11大学科门类改为依据涵盖三大产业19个行业大类设置专业,覆盖第一产业的比例为6.4%,第二产业的比例为28.2%,第三产业的比例为65.4%;覆盖三产的专业数分别为19个、84个和195个。其中专业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大类(文化教育类、财经类、艺术传媒类、计算机类和土建类)有4个属于第三产业(表1)。如此看来,广西高职高专教育专业门类基本齐全、基本覆盖广西所有产业。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广西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比例与其一、二、三产业结构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第一、二产业人才培养规模偏低,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难以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

(五)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企业可以给职业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实习基地以及专业师资,不仅使教学条件大为改观,大大减轻了学校在实习、实训设备上的投入和专业师资的培训压力,节省了大量经费。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生产空间,缩短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距离。“省了钱就相当于投了钱。”但是,“产教结合”也需要建立制度保障。学校普遍反映,校企合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企业没有积极性,大部分情况是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你办你的学,我招我的工”。有些企业也愿意和学校合作,但只想回报,不愿付出。因此,为发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需要建立企业、学校、教育、劳动或人事部门共同参与,以企业为主,构建企业参与办学的新模式。

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实例研究

(一)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1、重视职业教育的政府行为。发达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政府主管机构一般是教育部或劳工部下设的职业教育局或职业教育培训局,也有的国家在这些机构之外又单独设立了专职培训机构,如澳大利亚,就在教育、培训、就业和青年事务部外,另设了国家职业培训局。这些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监督检查其贯彻执行情况。

2、重视职业教育的投资导向。发达国家积极使用投资手段来对职业教育市场进行必要的诱导,瑞典、丹麦和加拿大等国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令人瞩目。如瑞典政府首先把年度培训费划拨给公共事业单位性质的全国劳动力市场局,该局再把这笔钱分拨给各省市劳工局,地方劳工局再把它分解给其所属的职业介绍中心。职业介绍中心根据就业培训的实际需要向社会培训招标信息。各培训机构,包括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中心,一律通过投标竞争获得培训项目。其后,由招标的职业介绍中心向培训机构购买培训成果。如果培训指标或质量未达到要求,职业介绍机构就不予购买培训成果。如此一来,培训机构不但拿不到培训费,还得承担荣誉损失。而被培训者不但拿不到职业资格证书,还将被降低失业津贴。

3、重视职业教育管理的协同化。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管理上,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工业部门、雇主组织等通力合作,教育不再是教育管理部门独有的领地,就业部门、经济部门、雇主组织等越来越多地参与教育的管理和决策。客观地说,发达国家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来自教育部门内部,而是来自经济部门和就业部门。如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管理活动中,行业的作用十分活跃。所有国家和地

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机构的组成人员均有行业代表参加,他们充分代表本行业利益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教学领域改革政策的制定。

4、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逐步分权。“量体裁衣”,分权使职业教育和培训更适应地区的需要。许多职业教育的中央集权体制已开始向地方各级分权。随着管理的分权,职业教育结构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加强,有利于课程内容的改善,合理的职业教育结构的建立,学生在职培训机会的提供。瑞典和加拿大的改革体现了这种趋势。1991年,瑞典用小型的国家教育机构代替了原来的国家中央教育委员会,并将管理权分散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加拿大在联邦一级建立加拿大劳动者发展委员会的同时,建立了省级和地区级的教育委员会,将管理权分到省级和地区级。

(二)国内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模式

1、强化明确市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职业教育职责。山东省在2003年就明确市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职责,由市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市属和县(市、因属的中等职业教育、中等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成人教育、民办高等教育,从而明确了职业教育管理“以谁为主”的问题。湖北、江苏、甘肃等省也有类似举措。

2、统一归口教育部门管理。从2006年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决定上海市技工学校在行政业务上逐步归属教育部门管理,从而在全国率先迈出了过渡与调整的第一步。

3、优化布局结构,重组教学资源。浙江省湖州市2000年起全面调整中职教育布局结构,按照“撤并、联办、划转、新建”等办法,实行“推倒围墙调整,打破界限抓重组”,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重组职业教育资源,对中心城市、县城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结构布局的战略调整,撤并了20多所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职业学校;市区重点建好分别与一、二、三产业经济结构相适应,特色鲜明的4所重点职业学校,各县重点建好所综合性、又能体现各地经济结构特色的重点职业学校。

五、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按照十七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广西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动员会所确定的目标和方向,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应有功能,对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组织体系进行创新并对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做出定位。

(二)创新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紧迫性

改革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广西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政治、科技、文化体制改革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许多部门、行业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学校、科研单位及其人、财、物,对专门人才的供求逐步通过人才市场走向社会化。这不仅使原有部门、行业所属的学校中的相当一部分学校遇到的服务对象、学科和专业结构、发展战略等问题以及办学经费不足的困难日益突出,而且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许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深感原来地方所属学校的规模、学科和专业结构等不能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几点考虑

我国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不是所有的制度变迁都是自发产生的,为了对不同的利益集团进行收入再分配,必须通过政府的命令和法律,这些命令和法律所构成的新的规则,就是强制性的制度变迁。”通过广西职业教育现状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广西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根源在于财权、人权管理制度“供给不足”而导致的财权、人权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教育公共产品的特性,我们认为以“学校财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推进学校人事管理体制创新,从而整体推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是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一条有效模式与思路。

1、所有职业院校全部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即无论高职高专、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还是职业高中,全部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2、自治区各部门管理的中职学校(包括劳动厅管理技工学校以及教育厅管理的中职、职高学校)按属地原则全部划转所在地的市、县管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中等教育条块分割式管理体制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并受到各方的关注,因此统筹管理三类学校已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根据我们调查,中职学校按属地原则归口各市管理是合理的,是可行的。市、县政府管理有利于简化行政管理方式,使学校的管理体制更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形势需求;有利于学校开放办学,更好地为地方经济与社会服务;有利于学校获得地方政府更有力的经费与政策支持,使教育的公益性得到更好的体现;有利于协调辖区内高中阶段两类教育的共同发展,使初中升中职与普通高中的比例得到有效协调;有利于地方教育资源重组,打破条块分割,采用撤并、联办、划转、扩建、新建等办法,形成办学规模效益。

3、市属高职高专院校继续维持原管理体制,由各市举办和管理。各部门管理的非驻邕高职高专院校全部划归属地所在市管理。由各市继续举办和管理市属地的高职高专院校,有利于为地方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改变目前行业所属院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相对脱节的状况,也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办学积极性,如对所属高专院校重大投资项目、人员编制、人才引进以及征地、拆迁、校舍建设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纳入总体规划,不断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4、自治区各部门管理的高职高专院校划转自治区教育厅管理。对于业务主管部门举办高职高专院校,由于业务主管部门对国家的教育方针不能很好地把握,或对主管院校疏于管理,而且容易引起招生市场混乱,无法实现公平竞争;难以进行统筹协调,学校办学规模小而分散等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调查资料显示,90%以上的高职高专院校普遍认为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高职高专院校归口教育厅统一管理是可行的。教育厅统一管理高职高专院校有利于政府把高职高专教育统一纳入普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兼顾,使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经费预算投入有明确依据和通畅渠道;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规范管理高职高专院校;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获得更多的办学自;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得到教育行政部门教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等更多的扶持政策;有利于各高职高专院校的横向联合,打通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办学资源共享。

上一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 下一篇:低消费率对中国经济危害的实证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