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时间:2022-08-04 06:26:19

摘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是小学语文教学返朴归真的首要选择,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扬弃。在课改背景下的小语教学中,以读为本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组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以读为本;感悟体验;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035-01

朗读是小学语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学生通向文本深处的桥梁。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辨、引导感悟、情感熏陶的使命。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汉语言本身是比较抽象性的,具有想象性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填补文本的“空白点”,让学生真正受到良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操的陶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怎样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文本的内容实质,在读中体验到文本的思想内涵,是学习语文的一个过程,一个规律。这就需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敞开心扉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然后通过作者提供的意境,融入作者为我们创造的精美世界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从而,领悟作者“弦外之音,弦外之旨”,这样才能够有所"悟",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讨总结出来的几点粗浅看法:

1.读中感悟,理解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就是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理解、领悟文本内容和含义。这就需要我们探讨"读"的规律,研究"读"的艺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气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读中学会把握"悟"的门道。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是一个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语文实践不断提高升华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让学生刚接触一篇新课文时,一般先引导其进行初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会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也是提高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等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课例《搭石》一课刚开始,我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高声朗读,语速可快可慢,作到有层次地读,也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首先是要求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学生读了课文后,对"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它在什么地方搭?"马上理解了课文层面上的内容意思。接着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后便能感悟出一排排搭石为人们带来了什么。

2.读中品味,体验情感

情感体验作为一种阅读研究手段,强调的是主体的自我感受,他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不但可以加深理解课文,而且可以把书面语言内化为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可以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许多课文中常有一些情真意切的语句,由于学生的认识、理解能力不高、生活阅历不足等等,在阅读教学中,使得许多教者最感困难的是虽然三番五次、竭尽全力去进行情感的启发,可学生还是无动于衷,难以走入文本的情感世界中,与文本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沟通,如何走进心灵,打动童心,让学生真正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呢?我们在教学中,为了缩小学生与文本中人物的差距,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本中角色,以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为朗读依据,让学生在表演中读,使学生感受情境,体验角色的情感。例如《从现在开始》这一课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猫头鹰的不可一世,我便设置了如下的情境:(指一名学生上台演读猫头鹰的话,指着全班学生)动物们,这位就是是刚刚走马上任的猫头鹰大王,(对着"猫头鹰大王")你来发号司令吧!这个"猫头鹰大王"表演读后,老师让想表演的同学上台表演,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练读、悟读、演读,个个兴致勃勃,读得尽情而投入,在读中品味出"神气极了"等词句的精彩,更是体验到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又如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小作者看到爸爸遗容时那痛苦的心情,我先引导学生尽情地想象父子团圆的幸福与喜悦,而后以一句"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时,我们等来的却是什么",将情形急转直下,让处于幸福幻想中的孩子思绪一下子跌落到痛苦的深渊。学生在强烈的情绪反差中体会到幸福化为乌有、生离死别的痛苦,悲痛的心情自然而然产生,学生朗读的语调充满了发自内心的痛苦与哀伤,于是,学生在读中自然地、真正地体验到文本中人物的情感。

3.读中体验,升华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情感体验的过程是琢磨文本、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语文实践过程。所以,我们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都力求让学生在读中体悟人物的思想,进入文本与文本中人物对话,既能对文本中所蕴含深刻道理的认同,也能体现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有了这种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就是一种情感的熏陶,一种情感的升华。对于情感的体验、情感的升华,最好的途径是在读中体验。例如,在课例《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我精心地设计,紧紧从"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来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文中最震撼心灵的场景,那就是父与子互相之间始终信守的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在教学 "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这两个部分的语段时,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一中心线索将这两部分内容串起来,并折射到全文的语段教学,并在承上启下的地方反复进行感情朗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一中心句。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深化结合起来,特别是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反复追问,反复感悟、读中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震撼。其中我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情诵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后进行反诘,引导学生想像,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细腻理解,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的把握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后,增强语感。课中,老师还用非常煽情的语言作为过渡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尤其在对中心句进行朗读训练时,恰当地运用巧妙的过渡语言,在层层推进中强化学生的感受,点燃学生感情的火花。课中,学生在不断的读中,体验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情感得到升华。

总之,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体验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认真设计教法和学法,切实提高读中理解词句段篇的含义,读中真正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句式的优美、篇章的严谨,读中感悟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感悟文本中的蕴涵的价值观,也只有做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才能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汉语言的独特魅力,为培养深厚的语文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浅析6σ理论在某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应用 下一篇:“AVS+和DRA”视音频标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