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04 05:07:28

试论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是一门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与设计开发方法。在现代软件技术中,数据库的应用已经成为支持软件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信息专业中,它通常是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数据库课程设计是数据库课程的实践阶段,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设计并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由于本科教学多注重基础和理论教育而实践较少,数据库课程设计则是信息类本科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实践之一。因此,合理安排教学,充分利用该实践锻炼学生,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给出1-2个题目,每个学生选择一个题目,课程结束时上交自己完成的系统。这种方式似乎完美,每个学生都完成了一套完整的锻炼:需求分析、模式设计、系统设计、编程调试等。但这只是教师一厢情愿想达到的教学效果,几乎无法实现。

首先,在这个网络时代,几乎没有网络上找不到的信息。少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极可能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一个系统,敷衍了事,就如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一般。还有,题目过少,多数同学都做同一个题目,很难避免相互抄袭行为。因此,不仅不能使学生得到实践的锻炼,还可能助长他们的坏习惯。

其次,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最重视的品质之一,任何一个项目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单打独斗来完成,必须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协作。而这种每个学生单独完成一个题目的做法无益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最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在实际项目过程中,与客户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往往需要经过多次交流才能掌握客户的真实需求。对需求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进度和满意度。这种自己根据自己的需求做项目不但没有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也与现实生活中的项目方式完全脱节。

因此,要培养出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合格人才,这种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实践课程必须贴近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模拟项目开发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课程设计的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前准备

数据库课程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的数据库理论运用于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应用。基于这两点,教师需要从选题、实施规划等方面做好合理的安排。选题是数据库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题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讲,应该选取学生熟悉或有一定了解的应用领域,如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熟悉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收集系统的需求,也有利于他们设计功能。选题的个数不应过少,至少应保证每个小组的题目不重复。实施规划主要包括团队建设即学生分组、数据库软件、开发环境等。另外,对学生常问的一些问题和一些常用的知识,如数据源构建步骤、数据源访问方式等总结成文档,发给每位学生以备查询。这样,教师就不仅是单纯的答疑解惑还是项目组织者。

3实施过程

根据现实经验,一个项目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编码调试阶段。

需求分析就是分析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开发出的软件却不满足用户的要求,需要重新开发,这种返工是让人痛心疾首的。需求分析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项目团队在拿到自己的题目后还需要选择另一个团队作为自己的客户,如A团队选择B团队为其客户团队,则B团队需要为A团队所选的题目提需求,A团队在B团队确认需求后才可进入设计阶段。

数据库设计可分为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三个阶段。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概念模型;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物理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无论是概念模型、数据模型还是最后的物理结构都需要各团队开会讨论通过,需要充分考虑效率、空间的最优性。

编码与调试是项目的最后阶段,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实现用户的各项需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与用户演示现有系统,再根据用户的意见进行少量的修改。

4结语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课堂教学主要是对理论的介绍。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对课堂教学实践不足的补充,是本科生最重要的实践课程之一。采用这种团队模式、模拟项目过程的方式开展课程设计,贴近企业项目开发方式,不仅使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数据库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上一篇:参与式教学的误区诠释 下一篇:班主任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