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散文小辑

时间:2022-08-04 04:33:24

赵欣散文小辑

赵欣,男,汉族,1968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198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吉林省德惠市人民法院副院长。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2005年被选为德惠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13年成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15岁时在山西《青少年日记》发表散文《洁白的雪啊》《同走一条路》,2012年12月恢复文学业余创作,先后在《吉林农业一乡村文学》《参花》《青年文学家》《芒种》等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30余篇。

感受汤河温泉

闲谈中,有朋友提议,说辽宁汤河的室外温泉很好,恰逢冬季正好去体验一下。

这个提议很诱人,让我想到电视广告中常常播出的画面:雾气蒸腾的温泉,人们身穿泳装泡在其中,天上飘着大雪花,四面是皑皑的白雪……

露天温泉,冷冷热热的享受,一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吧!

说去就去。我们一行4人乘坐高铁出发。坐高铁也是第一次,我们特意买了特等舱。可是一上车就后悔了,所谓的特等舱,只不过是单独一个小空间,6把座椅只有我们4人而已。还不如二等舱,还有电视看,差价却有40元之多。我们几个人,轮番地去看别的车厢,回来都直摇头,连连说:大头大头!

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就在恹恹欲睡中度过,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温泉上了。

我们要去的温泉,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那里群山环抱,树木繁茂,若不是冬天,景色相当不错。

温泉在洗浴中心的里面,进入温泉的程序和洗澡一样,先脱得精光,然后服务生分给我们每人一件浴袍一件短裤,告诉我们温泉在后面。一条长长的甬道,冷气骤然袭来,走到尽头,推开门,瞬间寒冷逼人,浑身颤抖。热气氤氲的温泉就在眼前!只是池子很小,里面满是白花花的人体。我们站在那里四处观望,不相信这就是唯一的温泉池子。

哥们!不怕冻啊?快下来吧,泡温泉就是这里!

池子中有一个人热情地向我们招手,口音不像是辽宁人。

脚底下冰凉冰凉,池子边的石头上是一层霜,很滑。我们小心翼翼地踩着石块,下到了池子里。

水温温的,滑滑的,真是不错,不过肩膀冻得有点疼,急忙把脖子缩到水里。这时我注意观看周围。周围没有想象的冰雪世界,没有多少积雪,倒是枯干的树木,杂乱的摆设,让人感到不舒服。我身边就是向我们喊话的朋友,50多岁,满头白发,健健康康,热情地和我说话。

“你们是长春来的?”

“是呀,你呢?”

“我是海南来的。”

“海南来的?”

我瞪大了眼睛。海南的人,犯得上来这个小地方泡这样的温泉么?

他看出我的意思,笑笑说,“海南再美,毕竟不是辽阳,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再说,贵在感受嘛!”

说完,站起身来,让他的同伴给他拍照。

“要是一边下雪一边泡泉就好了。”我对着重又坐下来的海南朋友说。

“这样也很好嘛,这里没体验的,下次还有机会啊!”他仍是乐呵呵地说。

这时,一大帮青年男女嘻嘻哈哈地涌进来,在池子里欢呼着,有几个人还互相喷水,打起水仗。之后他们轮流照相,摆出各种P0ss,丝毫不惧寒冷。

受到他们的感染,我们哥几个也站起来拍照。头发淋湿了,在寒气中迅速定型,造型各异,我们彼此指着对方大笑。

呵呵,你别说,腰下是零上30度,腰上是零下20度,背景是湛蓝而高远的天空,我们裸身于湿热的雾气中,让我想到瑶池,有点天上人间的感觉。我突然觉得不虚此行,望着身边的游客,个个觉得亲切。大家泡了一会,又去泳池游泳。泳池不大,一个朋友会水,一个猛子扎下去,从另一端破水而出。

再回去泡一会吧!大家异口同声。

此番再泡,大家乐在其中了。水质清澈透明,可以清晰地看清水底的鹅卵石,有黑色的,有青色的,还有褐色的。我把双脚伸出水外,不一会儿脚趾间就结冰了,我急忙放到水里,之后再拿出来……好像小孩子在玩。

朋友提醒回程的时间,我们才有些不舍地离开。回程还是高铁,还是预定的特等舱。特等舱里,还是只有我们4人。没有电视看,我们还是找到了特殊的享受。在摆弄中,我们发现,座椅是可以旋转的,我们把座椅转过来,就可以把腿伸到上面,很是舒服的姿势。我们讨论起人生。坐在车窗边,看着掠过的一幢幢楼房,一座座山,一棵棵树,脑海中浮出那个海南游客,那些青年男女。

我就想,人常常给自己设定了很高的期望,所以常常失望。就如这次旅行,没有感受到高铁特等舱的特等待遇,也没有体验到雪花飘飘中泡温泉的意境,但人就是要学会乐于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感受,而不同的感受,会有不同的乐趣。我们无论有什么样的人生历程,都要珍惜人生,热爱生命的旅程。

燕川豆花

还记得燕川豆花饭庄么?那是1995年我们去长春吃过的一个饭店。

那时候我们的经济条件还不好,可是,我却常常带你出来玩。长春,是我们最高档的玩处了。那时候我们出门只有公共汽车,我们那次就是坐公共汽车去的。到长春后,不像现在要逛商店,我们根本逛不起,当然,也没想去逛,我们就是去找玩的地方。

我记得当时去的是动植物公园。之后我俩闲逛,找吃饭的地方。

一块招牌,写的是燕川豆花饭庄!

这是什么饭店呢?豆花是什么呢?好吃么?我俩怀着好奇。我知道你是最喜欢吃好东西的,我看到你的脸上很是向往。

饭店门脸很大气,估计不会便宜,可是,为了贪吃的亲爱的老婆,豁出来了,进吧!饭店确实很大,很有档次,我俩几乎没有来过这样的地方,所以,愣愣地傻看着,也不知如何点菜。服务员过来点菜时,我俩就略显尴尬地照着菜单点了几个,心里打着小鼓,点完了也不知点的是什么,我捏了捏兜里的钱。那顿饭还不错,你吃得津津有味。看着你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感到很自豪!

那应该是我们在长春吃的第一家高档饭店的地方,第一家因好奇而选择的饭店,所以,留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我不知你还记不记得了?

之后,随着条件的改善,我们来长春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去的饭店也越来越高档,只是,再没有去过燕川豆花饭庄。我感觉,我们几乎已经遗忘了它。

有一天,我梦见了燕川豆花,我梦见了我牵着你的手重新走进燕川豆花饭庄……梦醒后,我决心去寻找燕川豆花饭庄,看看十多年前的燕川豆花今天还在不在?又是怎样的面貌?可是,十多年前,我们对长春的路根本就不熟悉,也没有一点印象,去哪里找呢?有一天,在吉林大路,我看见了燕川豆花饭庄!可是,我能确定,这不是当年我们去过的地方。

一个偶尔的路过,让我终于发现当年的燕川豆花,它就在康平街上,就是这家!

可是,让人遗憾的是,地方还是老地方,名字却改成了燕妹豆花饭庄。看来,燕川豆花饭庄它没有等到我的再来!不管怎样,就是这地方。

下了车,我一个人伫立在饭店前,回想着当年,回想着我们充满好奇而又顾虑腰包的犹豫,回想着我们步入饭店的手足无措,回想着你享用美食的心满意足……

而今,曾经的我们已经各自生活,各自都可以随意步入任何高档的饭店,当年的清苦而甜美的生活,当年的共同的祈盼都已朦胧……

只是我还是非常怀念十年前的燕川豆花!那个无比单纯而又充满希望,无比青涩而又充满幸福的年代!

燕川豆花,永远开在我心里的花!

观河灯

2012年6月25日是吉林市的河灯节,被朋友邀请,我度过了一个华美的夜晚。

夜幕尚未降临,松花江边已是人头攒动。

江里面停摆着数艘游船,都是经过装饰的,有装饰成整条龙的船,有做成怒放的大朵牡丹的船,有北山缩景的船……

凉风习习,天色渐暗。

江两岸的灯火开始点亮,特别是江里面的那些华丽的游船,格外鲜艳,格外漂亮。

晚8时许,在人们的惊呼声中,大批的红艳艳的河灯被顺流放逐,缓缓流向远方,就如一条条蜿蜒的长龙。

我多想也去放漂一盏小灯,无奈不能下到江边。

突然,一束梅花在夜空炸响开放,把天照得通亮。

焰火开始了。

紧接着各种形状,各种图案的焰火在空中上演,有的是美丽的花朵,有的是散落的众星,有的是盈盈的笑脸。

焰火在20分钟后结束,人们仍旧站在那里舍不得离去。

回宾馆的路上,我看到三三两两的人在放孔明灯。

点燃孔明灯的时候,我看到他们虔诚的表情,而当红红的灯向上飞升,他们就紧盯着看,脸上无比满足。

我知道,所有的游人,心中都渴望着那份河灯漂流的宁静,期待着孔明灯升腾的祝愿,就如同我。

处女之作

人到中年,事业稳定了,就多了些许的闲情逸致。

操起尘封二十多年的笔触,硬生生写了点文字,抒发一下人生感悟,庆幸竟能发出去几篇。

《青年文学家》一位姓刘的编辑约我写一篇作者介绍。是不是要提一下自己的处女作呢?我的思绪一下子牵回到三十年前。

那年我才15岁,正读初中。

一天,在语文老师的桌子上,我看到了《青少年日记》,是山西的一个全国性的针对学生的报纸,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时的农村学校,很少见到这类报纸杂志,所以很珍贵。当我向老师借阅时,他反复强调不要弄破,阅后尽快归还。

小心翼翼地拿着报纸回到家中,放下书包,我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天黑了,我点起蜡烛,一不小心,还烧焦了头发。八十年代的农村,虽然有电灯,但总是停电,日常用的还是蜡烛。

读着一篇篇全国各地同学写的文章,我就想,我可不可以也写一篇投过去?会不会发表呢?

正值冬天,校园里白雪皑皑。

于是就动笔写了一篇咏叹雪的小散文,题目是《洁白的雪啊》。

写完后,改了又改,觉得不像是日记,担心不被采纳,所以就放下了。

一周之后,我竟然收到了新出版的《青少年日记》,这让我很纳闷。后来我才知道,是父亲给我订阅的。当时家里条件并不宽裕,没有想到父亲能给我订杂志,更没想到父亲这么细心。

父亲的举动极大地鼓舞了我的信心,我决心不辜负他的期望。我认认真真写了篇日记。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周日,我骑自行车走了12公里路,把稿子送到了邮局。回到家,手和脚全都冻得麻木了。

从此我就盼着编辑部的回函。每次穿着绿色衣服的邮差来到学校,我就去询问,但每次都让我失望。漫长的等待之后我就不抱希望了,只是默默地鼓励自己好好提高作文水平。

有一天放学的时候,班主任突然让我跟他去校长办公室,我一边走一遍琢磨着,想知道是哪件事情惹祸了。

一进校长室,校长和主任都在,他们都用赞赏的眼光望着我,桌子上是一张打开的报纸。

“很好!你为学校争光了!我们学校还没有学生发表过作品呢!”校长乐呵呵地把报纸递给我,“这是编辑部先给学校寄过来的两份。你拿一份,另一份学校存档。还有你的稿费领取单。”

哈哈!太高兴了!我差一点手舞足蹈起来。

我拿着这份报纸和稿费领取单就往家疾走,我要告诉父亲这个大好的消息。

进了家门,父亲和母亲都闷坐在炕上,借着烛光,我看到他们忧郁的脸。姐姐说,父亲得了肺结核,正愁没钱去看病呢。

“爸,娘,不能不看病啊,我得了稿费,有钱了!”我把报纸和稿费领取单递给他们。

那一瞬间,屋里仿佛点起了电灯,父亲母亲姐姐都高兴起来。不是因为治病的钱解决了,而是,他们为我感到自豪。我的那点稿费,都不够零头。

如今,那张报纸早就不知去向了。那篇散文,应该算是我的处女之作吧,我也没有什么印象了。真悔恨自己没有好好的保存,没有好好地珍惜。

还能不能找到呢?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了《青少年日记》的电话。

一位姓杨的女编辑告诉我说,“时间太久远了,怕是没有存档了。”

“那有没有年龄大一些的老编辑呢?”我仍抱一丝幻想。

“你留下电话,我帮你留意一下。”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这位杨编辑很热情。

半月之后,我收到杨编辑的信息。她为我联系了一位山东潍坊的老人家管老师,他收藏了全部的《青少年日记》,从创刊到现在。管老师更是热心肠,他仔细翻阅了全部旧存,终于找到了我的这篇处女作。1983年11月7日写的,1984年11月5日发表的。

读着30年前的自己的文字,幼稚的文笔,淳朴的感情,不禁热泪盈眶。

远方的彩虹

天色灰蒙,阴雨绵绵。我来到这个即将入住的家。往事从心底泛起,视线开始模糊。你又重现在我的眼前。从房子开始装修时,你就已经把它当作我们未来的家了。从绿树浓荫到雪花飘飘,这里都留下了你和我忙忙碌碌的身影。

每当我来到这里,就感觉到你在我身边;走进屋内,就会回到我们那些一起装修的日子。

小区的南面是个很大的水塘,据说要在那里建起湿地公园。水塘的水面很大,四围是蒿草。

有次你说,等结冰了咱俩去滑冰!于是,我们就一边走,一边想象着我们一起滑冰的快乐情景。

就在我家不远处,有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它高高的,粉红色的构架,仿佛是美丽的彩虹架在那里。每当我们来到这里,你就会指给我看,我们就都遥望,猜测着。我们约定哪天去那个建筑物的身边看看,那到底是什么。

如今,小草都泛了浅绿色,庭院里显露出了淡淡的春意。记得你曾开心地说,等春天来了,这里一定会非常好看。春天来了,这里的确非常好看,花花草草,在雨里更加的有生机。

可是,这春意却不属于你了。

小雨霏霏,如烟如雾。心绪繁杂,款步而行。水塘在烟雨中隐现,而那彩虹就在远处,十分显眼,又十分神秘。走过水塘,决定去追寻那彩虹。

在南四环的公路上,原来,那是一座漂亮的钢架桥。形状如弓,通体粉红色,远看更像雨后彩虹。我走过去又转回来。围着它看了又看。我心里说,我终于知道那彩虹是什么了!只是我一个人知道。

我回到小区,再驻足回望,薄薄烟雨中,那粉红色的桥远远地矗立着。

多美丽的彩虹啊!

圣经记载,彩虹是上帝和人类立下的约定。可是,约定已成历史。我们还要坚守新的约定,也就是新的责任。愿这美丽的彩虹在记忆中永驻!

父亲的夙愿

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的愿望。有的愿望能够实现,有的则成为永远的遗憾。长久得不到实现的愿望就称之为夙愿。

我在读初中的时候,开始喜爱文学,特别是对古体诗感兴趣,一旦在报纸杂志上看见古体诗,就如获至宝,抄录下来并很快就能背诵。那时候,我的愿望就是,有一本唐宋诗词书该多好!然而在农村买书是不现实的事情,需要到县城去。而去一趟县城,更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何况,我小时家里面并不宽裕。

一个冬天的晚上,父亲很晚才回来,顾不得抖掉棉帽上的冰雪,就递给我一本书,表情疲倦而兴奋。

呀!《唐宋绝句选注析》,书的名字我记得非常清楚,我至今还记得那本书的样子!

这是父亲特意去县城给我买的。他有严重的晕车症,坐车如同受罪。

全部是唐宋时代的名篇佳句,且有通俗易懂的注释。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并背下了全部的诗篇。

后来初中毕业,到县城读高中,到省城读大学,买书看书已经非常随便了,可是我一直珍藏着那本书。

以后是走上工作岗位,结婚,生女。

当有一天我突然想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找遍了一切可能的地方,都找不到。

我感到非常悲哀,我永远失去了那本书,那本少年时代的书,那本启发我文学梦想和促我上进的书,那本饱含父爱的书。

另一件事是一部影片。

那是我的女儿小时候的事情。

我女儿小时候,爱看动画片。我给她买了很多。其中《西岳奇童》《黑猫警长》是她最喜欢的,看了再看。只是《西岳奇童》仅是一部上集,是1985年出版的,故事内容为年幼的沉香为了救母亲,开始了艰苦的修行。沉香到底救没救母亲,又是如何救的?每次看完,女儿就会问我。我说,等下集吧,女儿就问,啥时候出下集呢?

我就到处寻找这个电影的下集,德惠的书店,长春的书店,甚至是出差在外,也要去书店看一看。很遗憾,一直都没有找到。每次女儿看完,她那意犹未尽无比期待的眼神,深深地印在我心底。

女儿慢慢长大,读小学,高中,大学,如今已经上班了,也许她早已经忘了这个沉香救母的故事,更不会再牵挂这故事的结局了。可是,我的内心,却一直存在着这个夙愿,我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故事。也许,某一天,这个完整的故事会是她人生的一股潜力!

今年的一天,我给女儿收拾东西,又看到那本《西岳奇童》上集,我内心的愿望就更加强烈:要是能找到续集该多好!

忽然,我产生个念头,网上的购物店会不会有?

其实如今网上购物很时尚也很实用,很多东西都可以买到,不过对我这个四十多岁的人来说,网上购物就显得陌生而笨拙。

我在电脑前足足查了一小天。

真是令人惊喜:先是找到了《唐宋绝句选注析》,正是我的那本!1980年版的,古朴的封面,大大的书名!

接着,我又搜到了《西岳奇童》2006年的完整版!书的内容介绍:沉香历经磨难,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练就一身本领,终于救出母亲!

真是无比的兴奋!

我让女儿给我在网上购买了,听她平淡的语气,知道她对那件事早已没有了记忆。

而我把这背后的故事讲给她听,她只是敷衍地哦了一声。我再说时,她就回短信给我:老爸,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并没有踏上文学之路。但我想,当年父亲有意支持我在文学上的爱好,无非他的愿望就是让我成为一名作家或是诗人,或者让我成为一个努力进取,学有所成的人,这才是他的夙愿。如今也成为父亲的我,除了对孩子的爱心之外,就是希望她勇于面对人生,做事有始有终,成为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人。

当年的我,接过父亲的书,没有激动豪迈的语言;而我的女儿,对我的良苦用心,也似乎不屑一顾,其实我知道,我女儿的心就如当年我的心,已是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希望和激情。

望叹六・一

“六・一”这一天是孩子的节日,对我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十年来,每一年,我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天,陪我的女儿。

每年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和妻无论忙什么,都要在这一天带女儿从德惠到长春玩。胜利公园,动植物公园,南湖公园,儿童公园……凡是孩子喜欢去的,凡是孩子喜欢玩的,无一遗漏。

记得有一年的“六・一”这一天,女儿八岁,我们带她和鹦鹉照相,鹦鹉很大,嘴尖尖的,扑棱着翅膀落到女儿的胳膊上,吓得女儿就要哭了。每当看到那张照片,我就要忍不住笑。

不过,这样开心的节日,到了女儿上大学,就彻底成为历史了。

此后每到六・一,我们就变得无所事事了。看着一大堆孩子牵着父母的手,一家人满脸幸福,我的心就会满是失落。看到商店门口的电动玩具,看到小孩子骑在上面一上一下地玩,我想到了女儿。那时候女儿才五岁。在工人文化宫的门前有电动唐老鸭,开动的时候,有音乐,有唐老鸭的声音,那是我女儿最喜欢的。每次我带她玩,她不好好地坐着,而是顽皮地左歪右歪,伸手摸唐老鸭的嘴巴。

如今,我们老了,女儿大了。她不再喜欢和我们在一起了。有时我们说,宝贝闺女儿啊,我们去看电影吧!她说:哎呀,没意思!可是她却总是和同学去看。有时我们说,宝贝闺女儿啊我们去净月玩吧!她说:哎呀,我要考试了,还得做题呢!可是之后的时间给她打电话,她说她在玩游戏。呵呵……我们不得不苦笑。

孩子大了,已经不是小时候了,她有自己的生活和乐趣。而我们则是越来越孤独了。

我常常幻想着回到过去,回到我们带着孩子玩的那段幸福时光,可是,时间不会倒转。

女儿大学即将毕业,即将步入工作岗位,接下来会是结婚,以后还会生子,和我们分离出去,建立自己的家庭。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必须得要适应这样的生活变化。我有时候常常想,要是人生能够重新来过该多好啊!这样的想法刚出头,自己就笑自己的幼稚。

其实,看着孩子长大,看着她像我们一样的发展,看着她不断完善自己,看着她取得每一个成功,做父母的成就感必会越来越超越失落感!

父亲节礼物

一直以来,父亲节我都不怎么在意。我不知道是哪一天,也不知道对于我的意义。

尽管我是一个父亲,有一个大学即将毕业的女儿。可是我的女儿从小娇惯,我只知道向她表达父爱,却从未指望她会给我什么孝心。

在我的心里,我的女儿总是长不大,这方面的事她不会想到。

但是,女儿却很是出乎我的想象,这几年,每一个父亲节,我都会收到女儿给我的礼物。

前年的是一个毛茸茸的大猩猩,我属猴嘛,这个礼物现在摆在家里。去年的是一条巴博瑞的腰带,过了一年我才扎上,舍不得用啊!

那两年也是正值我人生中遇到大挫折的时候,我认为那是孩子对我的一种安慰和怜惜。不过,那段日子毕竟过去了。

就在前天,我女儿给我打电话,说有礼物送给我时,我有点不敢相信。女儿又在这个父亲节里想到了我,所以父亲节的礼物竟然如期而至了。

女儿手里捧着一件T恤,玫瑰色的,正是我喜欢的。我穿上女儿买的衣服,十分合体。女儿说,走两步。我就走两步,她则和同学看着我,嘻嘻地笑。

我说,过几天再穿吧。女儿说,现在就穿着吧。

穿着女儿的礼物,我突然感觉眼睛和鼻子都酸酸的。

这酸酸的感觉很久才退去。

呵呵,哭了?还没有。

女儿真的长大了。

我内心的做父亲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更加的强烈。

爱花

养花的过程大致如此。

选一株花苗,当然是自己最喜欢的。

选一个花盆,当然是和这花相配的。

准备松软的花土,适量的肥料。

花就这样种上了。

浇水,所谓浇水,其实是用洒水器均匀地洒水。

将花盆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看着这是自己的作品,很觉得满意。

于是,每天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花。

每天必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去看看花。

可是有一天,发现花蔫了,左看右看,心情沉沉的去睡觉。

第二天再看,还是蔫蔫的。

第三天去看,哈哈!花变得生机勃勃!

真是开心!

于是,每天早晚必看。土干了浇水,花小了施肥。

这花越长越大,越开越艳,而且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这幽香弥散着,从这屋到那屋,从屋内到屋外。

而我的心,早被这馨香所迷醉。

我每天的心,都牵挂着这花。

日里牵挂,夜里牵挂。

每当出门在外,就会担心是不是缺水,会不会生虫。

我一心爱着这花,用全部的心血,却不为花的回报和感恩。

花是美丽的,就该让她美丽。花是娇艳的,就该得到呵护。

花越美丽,我就越充满活力和动力。

没有功利,也不求荣誉,更不会炫耀。

只是对这花的爱发白内心,不可抗拒。

愿望灯

又是一个周末的傍晚,天气闷热。一个人闷得慌,驱车来到南湖大桥。

远远看去,大桥两侧的游人聚集,车辆排成长龙。高楼大厦灯火辉煌,倒映在南湖中很是壮观。大桥的两侧有喷水装置,有数十个喷嘴,喷水不断。喷水不断变换颜色,一会蓝色,一会红色,一会绿色。站在护栏边,听着下面哗哗的水声,偶尔水星飞溅到脸上,让人感到非常的清凉。游人都穿着短裤,背心,有夫妻俩的,也有一家人的。一个孩子戴着面具,一手拿着水枪,一手扯着爸爸。妈妈在后面叮嘱她:千万不要把水喷到别人身上啊!

小商贩们在桥头摆了地摊。一个商贩向我推荐愿望灯,说把愿望灯放飞出去,愿望就会实现。我听着好笑,不过,既然没什么事就当消遣吧。愿望灯就是孔明灯。一个大布袋,下边是一个可燃酒精块,把酒精点燃,燃烧两三分钟时灯就会飘起来。我拿了笔,在布袋上写了五个字:上帝保佑我。布袋不大,字写多了写不下,我写的时候十分虔诚。不少人都围过来看。那个孩子拿着水枪,站在那里看,爸爸拉他走他也不走。

小商贩帮着我点灯,燃烧了半天,灯也没有飘的意思。另一个商贩过来帮忙,他把灯的四个角提了提,说,别急,就好了。酒精块在燃烧。灯终于有了飘的意思,开始向上升起,我们撒开手,灯上升了一点,跌跌撞撞飘到马路上空,正好一辆车驶来,差点没撞在车上。大家都以为这灯不会飞起来了。不过出人意料,灯很快就升起来了,而且越升越高。不断地升高,不断地远去,不断地变小……

那孩子喊着:看,在天上!

就在那波光粼粼的湖面之上的天空,愿望灯变成了一颗闪亮闪亮的星星。愿望灯啊,但愿你真的能实现我的愿望!

上一篇:杨玫诗歌小辑 下一篇:“蒋大捞头”捞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