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时间:2022-08-04 02:06:28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摘 要】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最重要场所,课堂上的教学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率。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中职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学习兴趣

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大量中职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要改变这一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关键。

所谓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康、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满足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心理期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尊重、喜欢教师,主动接受老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学措施。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让师生间沟通无阻,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展开。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能力较差,合作意识薄弱,教师要有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互助意识。对一个班集体而言、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价值观彼此间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优秀的班集体,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群体规范,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为课堂教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而对于学风不浓、学生问题行为较多的班集体,教师则应当采取控制性的管理,培养学生骨干,逐渐引导班集体的群体行为形成规范,同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这样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

二、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

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教师应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使学生既有敢说敢问的勇气,又不感到紧张和压抑,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一方面要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的融进教学方法中,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融进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从而使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流畅且幽默的语言表达,机智且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对教材独到的理解都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习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因而中职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备课,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数学本身不是数学符号,它有丰富的内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有效手段。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此话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学进、学好、学透的目的。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的导入,如果都能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或讲述科学趣闻、名人佚事,或介绍学科的最新发展、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或是就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背景,提出值得探讨,富有趣味的问题等,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活动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到课堂上来。在学习数列时,我们可以联系到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植物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都非常吻合一个数列——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24……其中从2开始,每个数字都是前面两个数字之和。这时学生会体验到数学中所蕴含的其妙美。学生对学习数学会产生兴趣。

但在接下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保持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的状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每节课都应当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策略。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生活、应用生活。

总之,数学的教学任重道远,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教师应该“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课堂教学是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注重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使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一点体验,还望与各位老师探讨、商榷。

参考文献:

[1]黄秀兰(1986),试论课堂心理气氛与教学效果,应用心理学。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册[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0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下一篇:让“四剂”鲜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