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例驱动”模式的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8-04 01:52:01

基于“实例驱动”模式的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教学,近十年来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大多数的双语课程都经历过从初期的不断摸索与实践、然后通过不断经验总结到中期的初见成效,直到现在的相对成熟的一种教学探索过程。很大一部分综合型院校都旨在提高双语课程的质量、积累经验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使计算机基础的双语课程在近十年的改革与实践的进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然而相应的实验课程的教学还有待加强和探索。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中应用“实例驱动”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实例驱动

一、 引言

英国朗文出版社出版的《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对于Bilingual Teaching(双语教学)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使用第二种语言或者外语而进行的内容教学的方式。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等学校都把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在这种大形势的推动下,各大高校都把双语课程的建设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在近十年的教学改革中,关于双语课程的建设与研究一直是大家关注的主要内容,双语课程也从最开始的备受争议,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各种摸索,到中期逐渐被接受,逐步被推广,教育教学方法在不断地被总结,一直到现在双语课程得到最终的肯定。大部分课程的双语课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教学模式。我们学校自2006年开设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至今已经快有十个年头了,经历了双语课程探索的所有阶段。在这十年中,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到了相应可行的教学方法,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团队。组建了一批具有国外留学、工作经历的教师团队,并且编写的一部计算机基础双语教材,一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在双语课程的逐渐完善的过程中,相应配套的教学模式,实验课程的双语课程的完善也势在必行。

二、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及其实验课程建设

我们在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教学中,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如:首先让学生很好的应用以往所学过的英语,通过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的学习,可以灵活应用以往比较熟悉的英语单词;其次计算机学科几乎所有的术语和专业词汇都是由英语直接翻译过来的,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地方并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其中的含义。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原汁原味的计算机领域中的科学技术;并且通过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计算机基础的双语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比较快地接受后续其他双语课程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掌握该课程的授课内容。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开设至今已经近十年,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总结了相当一部分的经验。我们在每学期末都组织学生对于本门课程进行评价,以便于能够更好地提高双语课程质量。最近一次调查结果表1(参与调查学生人数为254人):

通过每学期对于学生调查问卷,教师们能够及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同学们的中肯评价以及建议使我们坚定了教学改革的信心。

计算机基础的实验课程的开设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成的,实验课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双语之间互相切换的进行讲解,然而在实验课程中大部分以实训内容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到手能力。双语课程实验教学应该怎么开展,这就成了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开设的另外一个主要的难题,本文着重就计算机基础双语实验课是如何通过“实例驱动”的方式讲授进行阐述。

三、“实例驱动”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双语实验课程

实例1:计算机基础的双语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必须配套课程,在计算机基础的实验课程中教师们要求学生在原版英文的操作系统下进行上机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英文单词环境中了解到在英文操作系统中的应用,从而熟悉这些单词的另外一些用法。在最开始的使用过程中,因为和他们以往使用的操作系统环境很不一样,学生会有些使用不便,有的人会产生抵触情绪。基本在两次上机课之后,学生就可以熟练地运用英文操作系统进行全部的上机操作。为学生将来使用原版英文操作系统奠定了基础。

实例2:在办公自动化实验课程中,我们同样为学生安装了原版的OFFICE 2010版本,因为有了英文操作系统的使用的经验,学生们能够比较轻松地接受这种实验环境。对于OFFICE 2010系统的各级菜单、各级对话框的英文操作和提示等,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心应手使用,学生逐渐喜欢使用这种原版系统环境,同时也逐渐对双语教学产生兴趣。使课堂教学和试验教学相互得到补充和提高,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实例3:在办公自动化的相关实验课程中,我们同样采用“实例驱动”的方式进行讲授,即给学生一个已经做好的成型的相关WORD文档、PPT幻灯片或者EXCEL表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能够将一个没有进行任何编辑和格式设置的文档或者电子表格设计成实例的样子。通过一两个完整的实例的练习,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相关实例的主要功能的应用。如图1:WORD文档 (要求: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设置字体、字形、背景、分栏和边框等操作);如图2:PPT幻灯片(要求:插入艺术字和剪贴画、设置幻灯片版式、动画、声音、幻灯片切换效果、播放计时等);如图3:EXCEL表格(格式编辑、公式计算、按单元格设置、排名次、升序/降序排序、条件公式等操作)的设计要求实例。通过类似这样的实例,学生能够很直观地观察到设置之后的效果,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种实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四、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的教学体会

笔者有在国外学习的经历,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在学院双语教学方面一直起到骨干教师作用,近年来分别开设计算机基础、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计算机图形学、专业英语等课程的双语课程。在对于双语教学的讲授过程当中,我分别在开学初和期末时对于所教学生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调查的问题主要围绕学生对于双语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双语课程希望老师授课时使用英语的比例(口语、课件)、原版教材的使用情况等。在问卷中体现出来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的这种教学方式还是比较喜欢的。在使用英文比例方面大多数学生选择英文板书中文讲解的方式。所以使用英文资料,中文讲解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对于使用原版教材学生也认可,因为对于掌握科技英语有所帮助。

在计算机基础双语教学过程中,本人在每节课之前都会给学生列举3~5个于本节课程相关的单词,这些单词有些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有些是计算机专业词汇。例如我在第一节课举例Storage这个单词,会有很多学生觉得陌生,但是当改变词性,看到它的动词形式Store时很多学生就会很快知道这个单词是存储器的意思。通过类似循序渐进的方法,很多学生都会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很多单词新的使用方法。这样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有双重效果的提高。经过近十年,二十多个班次双语课程的实践,笔者认为循序渐进的讲授、灵活多样的实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是开展好双语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

五、结束

通过实施双语教学,我们对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特别是实例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这对我们探索适应时展的高校教育思想、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双语教学,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明显提高,学生应用外语的自信心也大大加强。从而有利于培养出一批有能力主动接受世界前沿科研成果、思路广、途径多、竞争力强的学生。教学相长,与此同时,也培养了一代及时吸收国际最新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素质优良、精通专业、熟练外语的双语教师。

上一篇:《应用回归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 下一篇:目的论指导下的高校网页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