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语的关联性、顺应性以及模因性研究

时间:2022-10-15 07:31:43

话语标记语的关联性、顺应性以及模因性研究

摘要: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开始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涵盖语义、句法、语用、认知角度的研究。其中大量的学者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关联性、顺应性,但却鲜有学者利用语用学主要理论之一的模因论来阐释话语标记语。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主义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认为任何信息只要通过模仿过程而得到传播就可以被称为模因,语言既是模因,又是模因传播的载体。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模因论;语言模因

一、引言

话语标记语从广义上是指起到连接语篇、为语篇的理解提供信息标识并且制约、监控、引导语篇理解的一组不影响话语真值条件的表达式,尤其在口语语篇或话语交流中起到动态的语用效果。笔者采取“话语标记语”这一术语主要是因为:首先,这一语言现象主要存在于口语当中,在口语的会话与交流中更加凸显;其次,这类表达式无论是在语义凸显、强调、承接、话语制约方面主要起到标记作用;第三,我们称之为话语标记“语”,是因为这一语言现象不只局限于单词或词组等词汇层面,而是包含了连词、副词、感叹词以及短语和简单句子的表达式。

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多位国内外学者对话语标记语从语义、句法、语用、认知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包括Levinson、stman、 Schourup、Erman、Schiffrin、Watts、Fraser、Redeker、Lenk、Blakemore、何自然、冉永平、于国栋、吴亚欣、李佐文以及王立非等。国内外语用学家针对you know、you see、I mean、well、oh、like、but、so、after all、therefore、moreover、however等话语标记语从语用功能、元语用意识、关联性以及顺应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国内的语言学家对汉语中的话语标记语以及中英话语标记语对比研究也提出了发展性的见解。王立非等学者还在各种语料库的基础上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语使用以及与本族语的话语标记语应用情况做了对比性的研究。学术界从关联论、顺应论的角度解释了话语标记语的存在机制、特点以及在会话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 话语标记语与关联论

Blakemore基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对话语标记语从认知――语用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Sperber和Wilson认为人类在认知的过程中总是力图以最小的努力来获得最大的关联(maximal relevance)与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以实现最优的交际认知效果。在交际的过程中,会话双方要保证话语的最大与最佳关联性,这就要求发话人提供充足的话语信息来尽量减少听话人的认知努力,使听话人能够在付出一定的认知努力后正确地阐释并理解发话人的话语含义与交际目的。话语标记语在交际过程中起到帮助阐释发话人话语含义以及引导制约话语以及交际走向的作用,使听话人在对话语理解的众多假设中,顺利地认知到真正的话语走向,减少听话人的认知努力。话语标记语所传递的就是这种“程序意义”(procedural meaning),与其相对的是“表征意义”(representational meaning)。Blakemore所采用的术语为话语连接词(discourse connectives),她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研究了and, after all, you see, but, moreover, however, furthermore 和so这些话语标记语。Blakemore通过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对话语标记语的分析告诉我们话语标记语存在的理据与意义,同时指出人们在会话中会选择某一特定的标记语来辅助交际的顺利进行。话语标记语在话语双方共有的合作假设的前提下,对话轮转换、会话含义理解等方面做出限定、制约,同时听话人也在话语标记语的辅助下排除不符合说话人意图的假设,顺利获得最大、最佳语境关联。

(1) A: I’m very exciting here, you know. It’s a dream to be a student here. I realized my dream, but now I’m a little bit lost, because I feel no purpose ...er ... I mean when I was in high school... I ... I ... try my best to enter here, but now what should I do then?

B: Oh, I ... I know your feeling, because I was a freshman here. I ...

在例1中,会话双方在一个话轮中用了you know、but、because、I mean、oh五个话语标记语(其中because出现两次)。“you know”在话轮中起到构建共知语境的作用,拉近会话双方的关系,并提示听话人话语走向。“I mean”在会话中起到对之前话语的解释说明作用,避免对方对话语产生不必要的阐释,引导听话者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最大关联度,从而使会话双方在付出最小努力的前提下,顺利达成交际目的。

三、话语标记语与顺应论

在语言选择的动态过程中,对话语标记语的选择体现了人类对语言各个方面包括语境的顺应过程。这一选择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语法、词汇、句法、语言形式,同时还包括语言策略。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体现了发话者对语言的监控与制约,所体现的是不同程度的元语用意识(metapragmatic awareness)。语言的变异性(Variability)、协商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决定了交际双方是从一系列的备选项中,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作出适应交际目的和需要的选择。例如,对“母亲”的称呼因语境的不同而有一系列的备选项:母亲、妈妈、妈、老师(前提是母亲也是自己的老师)。在正式的情景下要选择比较正式的词汇,如“母亲”或“妈妈”;在与母亲私下交流,或者假设和母亲撒娇时,“妈”应该是更好的选项;在课堂上,就应和其他同学一样称呼自己的母亲为“老师”。不同的选项指代同一人物,基于不同的语境,采取高度灵活的策略,做出适合语境的语言选择,这正是语言顺应论所要求的。

语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需要发话人主动构建的动态变量。话语标记语在对情景语境或文化语境的构建过程中充当指导性的工具,对局部语篇甚至整体语篇有着极强的构建规约作用。Verschueren将体现发话者对话语高度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的话语标记语称为元语用意识标记语,并通过一些例子探讨了部分话语标记语的态度标记性、模糊性、措辞过程反观性以及应答控制引导性等。尽管Verschueren对元语用意识标记语的研究并不是很系统全面,但却使我们更深入地认知到话语标记语是元语用意识对话语监控的外在标志。

(2) A: Oh, of course, and if we use it very right, we can l ...learn more.

B: Well, I have another problem, um, I found it’s very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with each other.

在例2中,话语标记语“well”体现了发话人B对话语的主观监控。“well”作为话题转换的标记语是发话人B的元语用意识顺应语境对语言作出的选择。发话人B利用话语标记语引导话题的走向,引起新的话题。“well”既是对发话人A的语言的承接,起到保存面子,缓和话题转换所带来的突兀的作用,同时也向发话人A传递了话题转换的信息,使对方能够更加明确地意识到发话人的主观意识,顺应交际的目的,达成交际的顺利进行。

四、话语标记语的模因性

模因(meme),也被译为“觅母”“拟子”“谜米”“密母”“文化基因”等,最初出现在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里查德・道金斯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在《自私的基因》第十一章,道金斯向读者介绍了“自私的拟子”这一概念,道金斯认为人类之所以具有特殊性的原因是人类具有文化性,而人类文化的传播不是以遗传的方式,而是依靠一种类似于基因的复制因子,文化的传播与演化依赖于与基因生存机制相仿的模因。模因的定义形成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模因被认为是文化模仿单位,涵盖曲调旋律、时髦用语、器具制造等模式;后期模因被认为是存在于人类大脑中的信息单位,可以表现为语言、图像、服饰等所有的外在呈现方式。道金斯的模因概念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真正确立了模因论基本理论框架的是道金斯的学生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布莱克摩尔在1999年出版的《模因机器》一书中强调了模仿是文化复制的核心,是一种有选择的行为;模因是独立存在的复制因子,借助大脑获得生命力并自私地进行复制传播。布莱克摩尔对模因学说在概念、方式、理论扩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首先,她将模因的概念泛化,提出了模因的广义概念,即任何能够通过广义的“模仿”过程而被“复制”传播的任何信息都可以成为模因。模因概念的确定有助于学术界对模因学说的进一步研究和丰富;其次,她提出了对结果复制的传递和对指令复制的传递这两种模因的复制和传递方式;最后,她将模因论的理论扩展到其它领域,用来解释宗教、语言等现象。迪斯汀(Distin)2005年所著的《自私的模因》(The Selfish Meme)一书向我们阐释了模因论可以用来解释语言的起源以及使用问题。作为人类文化的集中体现形式,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同时也充当着模因传播的载体。

上一篇:小学生出国游不等于教育消费过度 下一篇:《应用回归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