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民办高校师德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8-04 01:10:47

广东省民办高校师德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广东省7所民办高校教师的师德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广东省民办高校教师的师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广东省民办高校师德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广东省 民办高校 师德 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罗萍(1981- ),女,安徽六安人,广州松田职业学院人事处长、组织部长,经济师、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管理;鲍昭(1982- ),男,安徽六安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学生处处长,讲师、经济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应用心理学。(广东 广州 51137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广东省民办院校师德建设现状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11ZY050)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078-03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办学力量,广东省民办高等教育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其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已成为广东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3月1日《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出台,从法律上保障和促进了广东省民办教育的发展;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帮扶。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广东省民办高校愈加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

办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之根本,而师资力量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了深入了解广东省民办高校教师的师德现状,把握师德建设的规律,提高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2年5月至10月期间,课题组开展了对广东省民办高校教师师德状况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广东省民办高校的教师、学生、学校师德建设及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选取了省内的7所民办高校,地区涉及广东省民办高校相对集中的4个地(市)级行政区域,分别为广州市(含增城市、从化市、白云区和萝岗区)、珠海市、中山市、肇庆市。调查采用了自编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350份,回收有效问卷2177份(其中教师问卷456份,学生问卷1721份),有效率79.1%。

2.调查工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还综合运用了访谈调查和文本实物分析法。(1)问卷调查。针对民办高校教师职业的认识、影响师德的因素、师德建设的途径等设计了《广东省民办高校师德状况的调查问卷》,包括教师版和学生版。教师版问卷从选择民办高校教师职业的原因、对高校教师工作的看法等九个方面进行调研,学生版问卷从对目前民办高校师德状况的总体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调研。(2)访谈调查。调研人员就民办高校师德问题,对被调研学校的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师德建设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访谈采取个别访谈与集体座谈相结合,按访谈要求及访谈对象特点拟定访谈提纲,进行访谈。(3)文本(实物)分析。本调查除了通过问卷和访谈获取调研资料外,还注意收集整理民办高校有关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实施情况等文字材料,以增加调查深度。

3.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数据与分析

1.选择民办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民办高校教师选择这一职业的主要原因是热爱教育工作。调查显示,关于“为何选择民办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问题,选择“热爱教育工作”的占35%,选择“所学专业和个人气质适合教师工作”的占28%,选择“高校工作氛围相对自由宽松”的占23%,选择“为了谋生”的占12%,选择其他的占2%,其他原因主要有多年在高校工作,或没有特别考虑过该问题,或随机选择该职业等。

2.对民办高校师德状况的总体评价。调查显示,学生中选择“很好”的占14.4%,选择“较好”的占46.3%,选择“一般”的占35.0%,选择“较差”的占4.2%;教师中选择“很好”的占8.1%,选择“较好”的占50.9%,选择“一般”的占37.7%,选择“较差”的占2.9%。统计表明,一半以上的教师和学生对广东省目前的民办高校教师师德状况是肯定和认可的。

3.民办高校教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了解情况及评价。调查显示,有46.1%的教师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51.1%的教师基本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74.1%的教师认为规范很好,可以起到明确实际的引导作用。

4.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认为,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依次是自身表率作用欠缺、教书育人意识淡漠、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学术不端现象严重等;教师认为,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依次是爱岗敬业精神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漠、自身表率作用欠缺、学术不端现象严重等。

关于教师对学生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的关注程度,456位教师中278位选择“经常关注,主动关心”,169位选择“偶尔关注,学生主动找就关心一下”,其余的选择“毫不关注,自己上好课就行了”。由此可见,民办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总体上比较关注,但主动关注不足。关于教师对同学违反课堂纪律的处理方式和态度,865位学生选择“耐心指导”,388位选择“置之不理”,295位选择“批评惩罚”,155位选择“其他”。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职业责任感,采取了消极或不作为的方式来处理和对待学生课堂违纪的行为。关于老师在教学上精力投入状况的评价。863位学生选择“准备充分,全心投入”,522位选择“准备一般,流于应付”,91位选择“准备不足,敷衍了事”,237位选择“说不清楚”。由此可见,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民办高校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不足或需要加以改进。

5.师德问题的成因。师德问题的产生既有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内部的原因,同时也与教师个人思想意识、职业素质等个人因素息息相关。在调查中,有334位教师选择“社会环境物质化、商业化的负面影响”,274位选择“教师配套福利政策的落后”,201位选择“学校教师管理体制的问题”,89位选择“忽视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50位选择“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4位选择“其他”。

三、调查结论

1.广东省各民办高校都比较重视师德建设,但总体上,措施针对性差,成效不明显。调查显示,广东省民办高校教师对师德的内涵基本形成共识,即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但不少民办高校的领导和主管部门对师德内涵仍偏于泛化,过于务虚,致使很多教师对学校师德建设的措施难以接受或不认可。例如,师德标兵评选立意太高,超过了教师对师德内涵的共识,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也有很多教师抵制。事实上,教师的师德状况因职称、学历、个人修养等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民办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广泛了解教师的需求,所采取的措施应更有针对性,方能达到实效。

2.民办高校教师普遍暴露出职业理想暗淡、职业认同感低等问题。根据调查,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师没能将自身的职业发展与学校发展挂钩。部分教师选择民办教师是由于这一职业相对稳定又有寒暑假,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社会地位、身份认同、福利待遇等与公办院校教师均有显著差异,因此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失去追求职业理想的积极性。

3.部分教师职业态度不端,功利倾向严重,教书育人意识淡薄。根据调查,广东省民办高校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校际差异,部分教师功利化倾向严重,凡事都要与经济利益挂钩,不安心本职工作,过多考虑个人得失,缺乏奉献精神。一些教师无心教学,只热衷于第二职业;一些教师一味追求课时量,甚至出现了一个月有近200节课的奇闻。多数教师疲于上课和兼职,备课不充分,更谈不上钻研业务,教案重复使用,缺乏创新,对教研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对学生不听课以及课堂违纪等行为视而不见,职业态度极不端正,教书育人意识淡薄。

4.职业技能欠缺,教学方法创新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据调查,学生不仅希望教师教学认真,更希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讲解生动,还能够与学生充分交流互动,耐心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注意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但是,从调查情况看,民办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欠缺教书育人的技能,讲课枯燥、乏味,与学生交流少,专注于教而疏于导。

5.师德学习内容陈旧,方式俗套,实效性差。随着社会环境、教育实践的剧变与发展,师德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也应不断创新。教师必须根据所授课程和自身特点自觉钻研,适时更新知识、理念,师德建设部门也应不断丰富师德学习内容,创新学习的形式。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教师还是民办高校师德建设部门,多数依然只是按照上级精神某段时间看看雷同的文件,读读相似的资料,听听先进教师的报告,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陈旧,师德学习的效果较差。

6.缺乏行之有效的师德激励和监督保障机制。第一,监督管理力度不大。民办高校师德及师德建设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监督管理机制,只讲教育引导,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教育与管理、监督脱节。第二,评价体系不实。在日常管理中,民办高校往往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抓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上,没有将教师的师德建设与评先、评优、晋职、晋级、选拔任用等挂钩,还没有建立起系统、规范并且真正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第三,师德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要么没有去落实贯彻,没落实也无人追究;要么有的规章制度不切合实际,内容空泛,缺乏可操作性。

四、对策思考

1.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内外制度。合理的制度是发挥制度功能的前提,做好师德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师德的内外部制度。一方面,党和国家为师德建设所出台的各项法律政策,从国家层面保障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制度;另一方面,各民办高校要在深入贯彻国家文件精神和要求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就加强师德建设制定适合的内部制度,比如构建教师的诚信体系、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及规范教育教学的各种规定等,以及在关爱学生、着装仪表、文明礼仪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制度建设时可以相互借鉴,不断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形成特色。

2.保证师德建设的管理链条相互衔接,功能发挥顺畅。师德建设要想搞好,必须成立一套相互衔接的师德管理机构,如下图所示。虽然在具体实施中不一定完整包括这些部门,但是必须保证制度实施的各个环节有专人负责。否则,会导致师德建设的各个部分脱节,信息得不到沟通,效果得不到反馈,问题得不到解决。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将师德与教师利益挂钩。一是建立教师互评、教师自评、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的四维评价模式,使评价过程更加合理、公正。二是改革薪酬体系和职务晋升制度,使师德与教师利益直接挂钩。从调查情况看,民办高校中把教师职业道德好坏作为教师收入衡量标准的并不多,如果不把教师的师德与教师利益挂钩,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难以调动。将师德表现与教师收入、职称、职务相挂钩,就会从利益上驱使教师自觉提升职业道德,比起单纯的宣传、教育方式,效果会更好、更持久。

4.进行全方位的师德激励,用奖励的方式推动师德建设。面对生活的各种压力,教师的劳动成果也需要尊重和得到报酬。民办高校应对那些关爱学生,钻研业务、有创新、有成绩、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教师敢于重奖、舍得重奖,在教师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住房待遇等方面给予奖励。目前,民办高校的教师都比较关心个人的发展,比如学业以及职称的评定等,但是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院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可以将师德建设渗透到教师教育教学、培训进修、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中,用事业发展凝聚人,用主人翁的角色激励人。让教师参与管理,参与学校重大问题提论,充分体现其主人翁地位,也减少行政阻力,有利于推动各项工作;注重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和激励作用。学校要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介,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推广教书育人的成功经验,通过典型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进步。

5.适时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将构建学习型组织与加强师德建设相结合。一是适时组织教师多渠道、分层次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如主题论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学习、努力工作、为人师表。二是构建学习型组织与加强师德建设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搭建教师学习平台,建设学习型组织,为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和成才机会,形成一种机制和氛围。通过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三是把师德培训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规划中,建立定期师德全员培训任务,探索师德全员培训和通过性考核颁证制度,增加制度刚性,最终实现提升师德的目的。

6.完善师德建设的监督和信息反馈制度。一方面,对教师的师德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奖励、定时查勤,发动教师之间相互监督、学生监督、社会监督等,把不该出现的问题及时遏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质量。另一方面,在评价师德建设效果时,要善于发现问题,评价结果要如实客观上报决策部门,对于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同相关部门进行反馈、沟通,从而对组织、制度、人员、实施过程等进行及时调整、修订和完善,提高组织效能,增进建设成效。

7.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师德文化环境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关键方面。学校领导要不时地关心教师,努力解决教师生活上和工作上遇到的实际困难,满足他们合理正当的要求。学生则应努力学习,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给教师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建奇,吴京洪.广东高校教师师德现状调查与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8(5).

[2]吴义明.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现状分[J].现代商贸工业,2011(7).

上一篇:春天,谨防糖尿病和结核病“狼狈为奸” 下一篇:春天要预防“上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