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学教育阶段如何建立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

时间:2022-08-04 12:08:13

浅谈在中学教育阶段如何建立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师生关系是中学教育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关系,对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如今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建立并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从教育氛围,师德风范,平等施教,增强学生主动性,平衡权威与民主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师生关系 中学教育 和谐

我国中学教育目前施行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成功的人格为目标,以强调青少年思想教育为灵魂,本质为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师生关系是中学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对教育的质量、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高都有比较重大的影响。只有建立了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搭好了这座沟通的桥梁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由于我国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学教育的升学压力也在逐年加大,社会大众对成绩的重视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学教师又面临了有一项挑战:如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显而易见的,要完成这项挑战,必须以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对于如何建立并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有以下的建议:

一、制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不仅是对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帮助,更是提高中学教育的质量,切实推行素质教育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环境。良好教育氛围的打造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各方面共同的努力,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能的。由于当今社会有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在肆虐,有部分教师受其影响,导致其工作有所偏差。学校应当针对这种现象建立完善的奖惩体系,并加强对教师不良思想作风的纠正。另外,学校应当同社会主流媒体一道对社会舆论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帮助大众将关注的重点放到全面施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功人格上面来,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考试的结果,追求升学率。同时,为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师生能在较小的压力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育质量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弘扬高尚的师德之风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人民教师在教育事业上最为强大的武器,高尚的师德也是教师千百年来受人尊敬的最重要的原因。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工作不仅是要教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人”即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有着独立完善成功的人格的人。教师需要自觉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道德风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用自己的优秀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对学生言传身教方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应当定期对教师进行师德方面的培训,弘扬高尚的师德之风,不断纠正教师的不正确或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让教师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拉近师生间思想上的距离,让每一位教师都以完美的姿态展现出当代中学教师的风采。

三、强调“教而无类”平等施教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从教四十余载,弟子三千。门下既有身世显赫的南宫敬叔,孟懿子,又有出生卑微,处于社会底层的颜回,曾参,更有“梁父之大盗”颜涿聚,其弟子身份繁杂,性格迥异,除此之外年龄经历也是各不相同。但是孔子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他们,以自己突出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品德修养,渊博的学识涵养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敬仰,最终培养了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门十哲,从此孔门师徒千古流芳。孔子在教育上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他能力、学识,学生的优良资质等各种因素之外,想来师生间的关系是相当和谐,融洽的。显然孔子“教而无类“的教学理念在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他赢得了学生的好感。笔者认为我们当今的中学教育也应该学习发扬孔子这种教学理念。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这样一个阶段,学生纯真而敏感,老师的言行举止,语气态度都可能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中学教师更应当注意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平等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优质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增强学生“主动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甚至让学生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压迫性,这往往让学生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完全处于被动,被动地接收知识,被动地接受教育,这种被动性对教育的质量,对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都是消极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消除或削弱他们长期以来养成的“被动性”。教师应当“以人为本”,多换位思考,尽可能多渠道地去了解学生的想法,不管是在教学工作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都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自己沟通,并在充分交流的保障下进一步调动学生各方面的主动性,以此削弱学生的被动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多给师生搭建这样一些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对教职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帮助教师改变原来的对师生关系的一些不恰当的观念,提高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能力,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此同时加强对这方面的考察,定期从教师和学生那里获得反馈,进行科学的分析,有效地调整各项制度,保证能更好的给师生关系的和谐建立提供有利条件。

五、找到权威和民主之间的平衡点

要建立并维持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处理好教师应有的权威和学生推崇的民主之间的问题,这也是师生之间的主要矛盾所在。民主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而权威的核心则是“服从”。一方面,民主要求不断削弱权威,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强有力的权威来保障民主的有序性。权威和民主的关系其实是看似矛盾,事实上并非绝对对立的。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合法权威是必要的,毕竟亲少年还在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都还不成熟,认知能力有限,需要老师的教导。赋予教师合理范围内的权威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要强调的是:这里提到的权威并非是“强制”,更非是“施虐”,它是指在师生平等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教育的效果,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而使用的一些合法的,合理的权利。在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师生都需要在权威和民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保证两者都在合理范围之内。一旦这个平衡失控,就有可能发生“教师压迫学生”或者“学生目无师长肆意妄为”等问题。

总的来说,师生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但又比较特殊的关系。古来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也存在“亦师亦友”这样类似朋友的师生关系,但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亲子关系和朋友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自己独到的方法和艺术,并且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注定了它是教育界长期关注的永恒的话题,必将是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要去共同摸索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03,(7)

【2】董齐.师生关系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J】应用心理学,2001,(2)

【3】张敏.论师生关系的文化意义.湖北社会科学,2011,(7)

【4】范兵.民主与权威:学生关系的再思考.教育科学,2010,(7)

【5】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开放式”教学在语文课的应用 下一篇:浅议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法